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作者:华人星光 曾有这么一个被通缉的中国巨富, 流亡海外多年, 却为中华民族, 做成了一件令人无法想象的大事, 他,就是黄乃裳。 ![]() 越过漫漫历史长河, 福建江夏黄氏家族, 可谓人文荟萃,群贤尽出, 古有两朝双宰相,一代五状元,近有不世人杰黄乃裳。 他出身贫贱, 年少受洗信仰基督教, 目睹风气盲塞,人心昏昧乡闾苦楚,二十即立志:“自此,已誓愿至死之日,遇有机会,无论何种人,必对之阐扬赎罪救灵之大道。” 其后三十年,他以翻译书籍和创办月报,积累下不菲家底, 成为蜚声当地的乡绅巨富。 又参加会试中举人, 眼看就要平步青云, 但他的眼光没有停滞在上帝神龛上,也没有沉缅于科举功名中,而是选择达则兼济天下。他认为,教育是改变国民积弱的重要力量,“教育之道,如果吾中国自上而下,安知不足驾欧美之上,而称为世界最文明之国也。”教育是救国之本,报纸是救国之术,他自掏腰包,办了福建第一份由中国人创办的报纸。还不顾传教士反对, 帮助英华、培元和福音书院成立, 开民智,兴中华, 凡有兴办学校之举, 他无不竭力提倡而辅助之,终其一生,共主理或参办了45所学校。 他还发起轰轰烈烈的天足运动,鼓励妇女不缠足,抵制陋习;同治帝死于天花,引起极大恐慌,他撰文发报劝人接种牛痘,控制天花流行。 人近中年,为教育兴邦天下计, 他竟搅动时代风云。入京结识康有为梁启超等志士, 发动“公车上书”, 八次奏表要戊戌变法维新, 牛人崛起于乱世,扶大厦于将倾, 只这几件大事,足以青史垂名。 不过他更令人目瞪口呆的事, 还在后头。 ![]() 维新失败后,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纷纷远渡重洋, 黄乃裳也遭到通缉, 三十年之热肠渴望, 旦夕间化罡风飘荡, 风声鹤唳, 环眼四顾已无容身之处, 他也不得不流亡国外。 此去经年,救亡图存热血难凉, 梁启超写下《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 探寻在腐朽王朝之外新的救赎, 意在唤起同胞开辟新地之观念。 殖民有两种含义, 一种是肮脏武力掠夺土地,一种是和平拓荒繁衍生息,梁启超所说的殖民,正是通过和平方式,呼唤国人去开辟一个新的家园,再凝聚海外力量挽救中国,以此激励国人开拓进取,振奋民族。 在黑暗之中摸索的年代, 能够达成这样宏大事业的中国人,就是中国的“哥伦布”,足以称得上“伟人”二字。 放眼百年来,也就黄乃裳一人, 干成了这件旷古烁今的大事。 对清廷失望透顶的他, 闻听国内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家乡福建尤为苦瘠,风调雨顺都吃不饱, 十家有九家靠红薯野菜充饥,遂奔波海外为百姓寻找生路。在马来西亚砂越州拉浪河畔,他看中了城市诗巫,那里有一大片未经开荒的土地,土壤肥沃,森林遍地, 是理想的移民区。 ![]() 经过协商, 黄乃裳与当地首领签订和平租借条约, 将新珠山沿江两岸的大片土地租下, 租期为九百九十九年。 条约共十七款,其中有: 吾农有往来自由,信仰自由, 言论自由,出版自由, 设立公司商业自由,购买枪械自由, 航业自由诸权利; 无纳丁税、无服公役、无当兵义务; 改名为“新福州”,华人有自治之权。 黄乃裳的宏大梦想, 不光是要将这里开垦成生存地, 更是要将这里建设成为一个, 华人从来没有的自由之城! 作为中国第一个海外租借地, 诗巫是华人走出国门、 迈向世界的重要见证。 九百九十九年的租期, 比清廷与西方列强签订的, 任何一个不平等条约都要长, 这个极大捍卫华人尊严的条约, 引起国内轰动,孙中山赞叹道: 这是华人对外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觅一地旷人稀之处, 为桑梓穷无聊赖之同胞辟一生活路径”。纵观百年近代史,从来没有一个人像黄乃裳一样,真的在海外开辟一块新的土地。 他回到福建,以身家性命担保,招募了1100多个贫苦农民, 越洋过海来到诗巫, 开始了艰难的垦荒生活。 作为众人之首他身先士卒, 跟大伙同吃同睡,伐木垦地、引水开渠、建造房屋,划分土地,分派农具,分发种子等等, 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冒艰险,糜金钱,竭心力,任劳怨, 始终贯彻负悲哀痛苦之责任。 诸事烦杂,因水土不服,长期劳碌, 他得了严重的胃病, 发作起来剧痛一两个月, 每天只能吃几片面包,几根香蕉续命, 以为自己将要不久于人世, 他写下一句遗言: 天若有心,期尽藐躬分内事; 我虽撒手,仍留余地后来人。 此外没有任何遗嘱: “我一身奉行'三不主义’,一不买田, 二不存款,三不盖房,遗产全无。” 有人说那新福州不是你买的么, 他说:“这块土地是大家的。” 五个春秋风雨过去, 经他苦心经营, 诗巫新福州已然初具规模,他们开辟出几千亩肥沃良田,盖起了一栋栋房屋,还建起了两个教堂,一个诊所,好几所学校。河流上架起桥梁,荒地上修建公路,城市的雏形,奇迹般在原本的荒滩之上崛起。勤劳而聪慧的中国人,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他们开发了当地的木材资源, 利用当地气候种植橡胶, 历史学家沃尔克曾记录下这一幕幕繁荣: 中国人在这里种橡胶、搞运输、开工厂,和当地人做生意,如火如荼, 赚取巨大的利润...... 一个人,带来一座城,为了记住他的伟大功绩, 当地专门修了一条黄乃裳路。 ![]() 这里锦绣繁华蒸蒸日上,奈何招人妒,当地政府眼热不已,提出要开设赌场、卖鸦片,许以黄乃裳重利。他勃然大怒:“我就是杀头剥皮,也不愿看着自己的同胞,沦为赌钱鬼、鸦片虫!” 当局见他冥顽不灵施加压力, 他只能被迫离开, 将新福州托付给一名美国牧师管理。 孙中山早闻他的大名, 请他回国加入同盟会, 为中华民族千年大变局筹谋。 辛亥革命爆发之时, 黄乃裳领导了潮州黄冈起义, 浑然不顾性命, 和学生们一起组编成“炸弹队”, 拼得一身剐,要将革命扶上马! 兜兜转转半生, 他终于可以一展满腔抱负, 就任交通司司长后, 他致力于兴修水利和交通运输, 并致电新福州同胞, 为国内筹得大量捐款。 年过花甲,他被袁世凯投入监狱, 备受折磨数月,得多方营救才活命, 只是受此折辱身体已大不如前。 后来孙中山光复, 聘他为元帅府最高顾问, 他为这个国家殚尽竭虑至生命的最后, 于1924年油尽灯枯而去...... 一代伟大的传奇,就此落下帷幕, 他走了,但留下的爱国精神永存! 抗战时期,新福州的中国人, 为国内捐助源源不断的物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祖籍闽清, 其父母跟随黄乃裳到诗巫垦荒,后吴孟超回国,为祖国医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如今的新福州,已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数十万华人安居乐业, 国内的人去这里做生意, 不需要英文翻译不需要马来西亚语, 因为这里的人都会说亲切的普通话。 几十所学校在这里拔地而起, 学生们每年都会来国内寻根, 两方热土,一腔赤诚, 无论是新福州,还是国内, 都浸润了黄乃裳的心血和精神, 新福州遍地是黄乃裳中学、 黄乃裳纪念碑, 而国内则拍摄了影片《诗巫风云》, 他的名字, 是海外和国内永远的血脉记忆! ![]() 惟对天对人,矢志尽我余生,抱'利他主义’,哪怕历尽千辛万苦,终也不枉此生。黄乃裳, 挣扎于混沌黑暗, 躬耕于遍地荆棘,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 总抱定一颗为国为民之心。终其一生,追逐读书人之“三立”:立爱国之德,立救民之功,立太平之言。 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一位顽强的拓荒者, 一位民族的拯救者, 一位无畏的先行者, 因为有像他这样的千千万万有志之士, 中华民族血脉才能传承不息, 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中国人, 是镌刻与历史的一座永恒丰碑!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