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旧教材】长郡中学高二历史同步课件必修三第6课宗教改革之影响

 新用户4129qco2 2022-11-19 发布于四川

        从教以来,我努力钻研教材教法,对教材的每一课都进行了深入的研读,撰写了相关教学设计,制作了配套的课件。为方便老师们在教学中参考,公众号将逐一发表我的这些原创教学设计和课件,目前像这样免费地成套地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和课件的行为,绝对是很少有的。我是希望我能够践行分享、开放的互联网精神,也希望公众号读者能秉承同样的精神,对这些教学设计和课件提出批评意见。如果读者觉得我的资料有参考价值,也欢迎推荐给同事和学生,毕竟,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这里呈现的是给高二历史方向(类似原来文科班)学生的教学课件,将新课和一轮复习合二为一,既注重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掌握解题的方法,也注重提升学生的素养,拓展学生的视野。本课内容是加尔文改革等与宗教改革的影响。

图片

图片

2、加尔文岳麓

加尔文烧死塞尔维特天主教只满足于烧死异教徒,加尔文却要将塞尔维特活烤一个小时。

加尔文(15091564),法国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加尔文宗(在法国称胡格诺派)创始人。1509710日生于法国北部努瓦荣。1523年到巴黎就学;后赴奥尔良大学学习法律,深受人文主义思潮影响。1531年回到巴黎,专攻神学,约1534年成为新教徒。因受政府迫害,化名逃往瑞士巴塞尔。1536年在巴塞尔出版《基督教要义》。该书提出了系统的新教神学理论,是宗教改革时期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此后,除短期被迫离开外,一直在日内瓦领导宗教改革。在他的领导下,日内瓦成为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和宗教改革的中心,加尔文宗传播到欧洲各国。因此,有人称加尔文是新教的教皇,日内瓦是新教的罗马。1564527日死于日内瓦。

1)主要观点

先定论

人的命运是上帝先定的

加尔文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这一思想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加尔文拿先定论来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他说: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一个被上帝拣选的人,内心必然充满了对上帝真诚的信仰,肯定会为了上帝而努力勤奋地劳动,过一种纯朴节俭的道德生活。加尔文则把人的工作、日常生活以及一切世俗劳动,都看作是为了荣耀上帝的崇高目的,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的意义,从而为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神学根据和宗教动力。他认为在发展生产,聚敛财富方面越成功的人,便是为上帝增加了更多荣耀的人,也一定是为上帝所拣选的人,也就能够成为社会上越受尊重的人。

财富是上帝恩赐的人取得成功的标志,主张选民以奋斗精神取得事业成功

加尔文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要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加尔文教派主张发财致富,支持商业和高利贷,崇尚节俭、主张克制欲望,鼓励积累资金。据说,这一切都是为了上帝,为了灵魂的得救。

另外加尔文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这个教派改革教会组织,由教徒选举长老和牧师,共同管理教会;各地教会成立联谊会,领导教务,使教会组织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式。

当然民主并意味自由日内瓦市民上层在夺取政权后,就加紧对市民的控制,强制市民遵奉加尔文编订的《教会信条》、《教理问答》,连生活方式、娱乐等都加以干涉。加尔文在日内瓦工作二十余年,帮助日内瓦市建立加尔文教派的神权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也同样镇压异端,判处异端死刑。

2)历史意义

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

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岳麓

加尔文认为“当服从那些治理者,但只在主里服从他们,倘若他们的命令违反上帝,就当置若罔闻,也不要顾及他们的尊荣,因为我们使这尊荣服从至高无比的神的权威。这就是说,信徒服从的仅仅只是上帝的旨意,统治者因是上帝的代表而受人尊敬,但这些人如若背叛了上帝,信徒们可以不再顺从他们,这就为反合法提供了神学依据,也为绝对服从统治者思想打开了一个缺

由于加尔文主义对旧的封建制度及意识形态的否定与矫正,因此,它不断被资本主义已经萌芽产生的国家所容纳和接受,被资产阶级及广大不满现状的人民作为自己斗争的思想武器。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胡格诺战争、清教徒的抗争以及苏格兰民族解放战争都以它作为自己的思想理论基础英国荷兰正是利用宗教衣发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所以格斯“成了日内瓦、荷兰和苏格兰共和党人的旗帜,…并为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52)

3、亨利八世国教改革

国王为教会最高首领;保留天主教教义和仪式;没收天主教修道院

16世纪英国也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亨利八世(公元1509-1547年)的离婚案是这场运动的导火线。英国宗教改革既不是出于对罗马教会的道德义愤也不是为了捍卫纯正信仰,而是完全出于岛国的利益、英格兰人的利益。所以英国的宗教改革一开始便带有很清醒的理性主义色彩。英国宗教改革在神学思想和宗教仪式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进,它的主要成果体现在两个方面:第加强了英国国王的宗教权力,宣布英格兰教会脱离罗马天主教廷的管辖,成为一个只听命于英国国王的独立教会,即安立甘宗或圣公会;第二是没收天主教修道院的教产,把修道院的田产很便宜地卖给乡村地主,这个教产还俗的措施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

英国国教并没有完全满足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愿望,16世纪下半叶他们在国教会内部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加尔文宗的新派别,要求彻底清除国教中残存的天主教因素,是为清教运动。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终于在清教运动的旗帜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1. (2019年全国3卷32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三、影响

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打破了天主教西欧的局面推动了教会改革运动

 

问:从地图中能获取什么信息?

预设:天主教一统西欧的局面被打破,不仅出现了新教,新教的影响范围还相当广;新教的影响范围主要在欧洲的西北部(西欧的偏北部一点);

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思潮与运动,促成了基督教内部的大分裂,既给予罗马教廷的神权权威以巨大的冲击,也使广大信徒受到剧烈的震撼。严峻的形势,导致天主教会内部改革呼声日益高涨,更迫使罗马教廷在采取措施,对新的宗教派别展开斗争,以确保教皇的地位和权威。教廷所采取的旨在自救的一系列应变活动,被称之为反宗教改革counter-reformation)。

反宗教改革运动始于16世纪40年代。事实上,为消除教会日益腐败的现象,罗马教会内部的自救改革早在宗教改革运动发生前就已开始。当时,为巩固地位,教廷首先在西班牙采取了强化其神权统治的措施。在教廷的支持下,西班牙的圣方济各会修道僧依靠国王斐迪南,整固了业已衰落的宗教裁判所,无情镇压异端分子,严厉整顿教会戒律。有效地净化了西班牙教会。使西班牙成了欧洲天主教最坚固的基地。到了16世纪,罗马教皇开始了在整个天主教范围内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反宗教改革运动。

一方面,教会对陈旧的天主教教义作了许多顺应时代的更改,再次确定了教皇的至上神权和罗马教会的独尊地位,否定了新教的合法性。为清除异端书籍,抵消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的影响,罗马教廷还推行禁书措施。另一方面罗马教廷还支持一些反对宗教改革的修会的组建,耶稣会就是一个典型。

该会1534年在巴黎建立,其创始人系西班牙贵族依纳爵·罗耀拉(1491—1556)。他本是军人,退伍后编写了《灵性操练》一书,纠合一批西班牙军官建立了耶稣会。1640年,教皇保罗三世颁令承认。到17世纪初,其会士已逾万人。耶稣会与其他修会不同,它不主张以离群索居、远避尘世,而是要求介入世俗事务,通过渗入上流社会,出版书刊、开办学校等活动以扩大罗马教会的影响。耶稣会有纪律严格,入会者必须富有前程的信仰与献身精神,必须崇拜教皇,绝对服从指示。入会者还必须宣誓绝财、绝色、绝意,端正品行。为了维护教皇的权威,耶稣会士还尽量设法渗透到各国、各地区的统治集团之中去搜集情报,刺探隐秘。此外,它还广泛地兴办各种学校,注意培养上层人士的子弟,教学中不受经院式的传统方法的束缚,吸收自然科学的成果。它还派会士向海外积极布道,以扩大天主教的影响。所有这些,都为天主教的生存与进一步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的人文主义:人民

新教徒可以自由的阅读理解《圣经》、自主的与上帝沟通、在教会内部与神职人员平等、追求世俗生活。这样一种宗教信仰的新形式、新观念,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文主义的宗教观。它与我们所学习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以人为本”“追求现世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潮是吻合的。更重要的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拥有更加广泛的社会性。因为文艺复兴主要影响的是文化艺术界的思想精英,而宗教是涉及西欧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所以,他所宣扬的人文主义思想能够得到更为广泛的接受。

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更广泛和更内在地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新教提倡的勤劳节俭的品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了新教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脱离罗马教廷的民族教会的建立,推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宗教改革之后以统一教会和信仰的分裂为标志的宗教共同体的瓦解,使得欧洲人心目中的上帝似乎被他们自己判处了死刑,出现了一个“人人可为祭司”的新时代,上帝再也无法以统一的面目出来团结世人。于是,人开始不得不代替“神”在混乱和冲突中,依靠自己的理性,去探寻、建立一种新的人间秩序。

16世纪是宗改和混乱的世纪,17世纪被史学家称为危机的世纪宗教冲突宗教战争甚至出现席卷整个欧洲的三十年战争面对支离破碎的基督教王国,共同体的独立和重新构建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在宗教分裂的局面下,以任何教派作为粘合剂去整合权力,重构共同体显然将激化矛盾而不切实际。政治共同体、民族共同体、疆域共同体便成了更加可行的选择,正如我们在后面的历史中观察到的。显然共同的政治、共同的民族(文化的,非种族的)、共同的疆域在此刻比共同的宗教要容易认同。历史上已经生成的政治共同体(王国)纷纷独立,往现代主权国家的方向发展,新的政治共同体也在宗教纷争中形成。

一路成长崛起的王权,在其权威竞争者天主教会失势之后,自然地向最高统治权的角色更进了一步。另一方面,宗改运动造成的严重动荡,也激起了迷茫的人们对结束混乱、建秩序的渴求。王权获得了加速整合权力的机会。说欧洲人从宗教动物,又变回到政治动物了。政治终于从神权的桎梏下独立了出来。宗改运动的政治化,使得各种权力纷纷登台,使得沉睡了千年的国家再次以世俗政治的概念出现在西欧。

出示图片

从而引启蒙运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