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褐斑”正确治疗思路

 新用户0753Ruur 2022-11-19 发布于陕西
01

黄褐斑的成因

黄褐斑是比较常见,且诊断容易,治疗难的色素性疾病…

它不是一种单纯性的疾病,是诱发因素很多且复杂的一种病症。不论紫外线,性激素水平,心情,睡眠,面部慢性伤害,以及其它外因都有可能导致“黄褐斑”的出现。

各种诱因导致的面部基底层慢性炎症反应

进而导致的色素异常性活跃


病因主要分为这几类:

 激素水平

主要是性激素紊乱,妊娠,口服避孕药及激素替代治疗。

❷ 遗传因素

多见于FitzpatrickIII-V型深肤色人群。

❸ 系统性疾病

比如甲状腺疾病,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妇科疾病,肝脏疾病等,这些需在问诊时,和患者详细沟通询问。

❹ 紫外线

一般经过强烈的日晒后,色斑就会不同程度的加深,明显有“夏重冬轻”的表现,所以对于黄褐斑患者来说防晒是重中之重的一步工作。

❺ 炎症因素

使用含汞或铅含量超标的化妆品、强酸剥脱、面部慢性伤害、光电治疗不当及术后修复不当,导致皮肤屏障受损,进而刺激皮肤基底层慢性炎症的产生,致使的色素异常性活跃。要治疗黄褐斑,如果说爆破抑制黑色素(淡化色斑)是目的,那么“抗炎”就需要作为治疗的入手点。 

02

黄褐斑的临床表现及分型

黄褐斑一般出现在颧部,面部两颊,前额,甚至口周出现的黄褐色斑片状色素沉着。

ImageImage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临床分型分为:

⒈血管型(V型)

⒉血管优势型(V>M型)

⒊色素优势型(V<M型)

⒋色素型(M型)

(玻片压迫观察颜色是否褪去,血管压迫后会变白,而色素在压迫后不会褪色)

03

治疗思路(三联征色素色斑治疗法)

1.抑制色素合成能力

(1)抑制黑色素细胞活性:激光类。

(2)抑制酪氨酸活性:外用药、口服、静脉。

(3)增加还原剂:维C、维E、还原型谷胱甘肽。

2.促进色素代谢能力

(1)促进色素颗粒破坏:光电类。

(2)进行角质更新:光电类、化学剥脱剂。

(3)增加吞噬细胞功能:低能量射频、弱激光。

(4)促进色素颗粒转运:射频、光热效应设备。

(5)恢复皮肤正常生理结构(修复皮肤屏障)。

3.控制降低皮肤基底炎症

(1)降低皮肤敏感性,减少刺激因素,减少局部炎性反应,防晒、增强皮肤抗氧化能力、修复(保湿、生长因子)。

(2)减少局部炎性反应:使用水杨酸,甘草酸苷。

一旦确诊黄褐斑,建议尽早治疗,及时止损,避免进一步的发展和加重。

而对于黄褐斑的治疗,建议在治疗问诊时,不要给患者营造过高的期望值,1-2次的短期治疗效果可能不太明显,一定要坚持持续的治疗,毕竟黄褐斑的诱发因素多且杂,治疗周期长是肯定的。

至于黄褐斑的治疗方案,上文也说了,黄褐斑是诊断容易,治疗难的一种常见色素性疾病,因其复杂性,难治性,周期长,所以黄褐斑的治疗一直是我们光电公社课程教学的重点,包括基础的治疗(口服药物,外用修复)+激光治疗(联合治疗)+具体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在我们的课堂上都会进行统一的讲解和实操演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