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煌经方 | 2022国际经方大会学习连载(二十)

 经方人生 2022-11-19 发布于四川

2022-10-15

经方与经典病房的建设

作用之三,用经方有利于发展特色护理

黄煌经方

发挥经方在经典病房建设中间的作用之三,我认为用经方有利于发展特色护理

大家知道,在经典病房中,护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那么怎么样形成具有中医经典病房特色的经方护理呢?我感觉到至少有三点可以供大家好好思考和研究的。这三点是经方护理的特色。

第一大特色,据方施护

医生开出来方了,比如开出桂枝汤,我们就按照桂枝汤来施护。这个施护有很多的内容,怎么煎,怎么服,怎么将息,怎么观察,怎么能够指导饮食起居,怎么进行心理的疏导等等,要据方施护,这是一大特色。

第二大特色,经方食疗

很多经方是有厨房味的,很多经方是可以配合食疗来进行的。

第三大特色,经方外治

张仲景《伤寒论》里面既有针灸,又有汤药,开展经方外治的研究,也是经方护理的一个特色。

经方护理能够成为中医经典病房的强项或者特色。我细细给大家讲如下几点:

经方煎煮

首先是经方的煎煮,因为保证有效用药是经方护理的重要目标,而煎服药法是否正确 ,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的好坏。

对这一点清代著名的经方家陈修园先生就说过:

长沙当日必非泛泛而求,大抵入手工夫,即以伊圣之方为据,……而且久煮、微煮、分合煮、去滓再烛、渍取清汁、或用水,或用酒及浆水、潦水、甘澜水之不同。宋元后诸书多略之,而不知古圣人之心法如此。(《长沙方歌括》)

所谓“入手功夫”就是那些临床技术,都是有依据的,都是从古人继承下来的。伊尹是商代第一任宰相,写有《汤液经》一书,成为我们的汤液之祖。他从古人那传过来,都是有根据的,是有经验支撑的。怎么煎煮呢?久煮、微煮、分合煮  去滓再煮、渍取清汁或用水或用酒及浆水、潦水、甘澜水之不同,这都是古人的心法。后世很多书都忽略了,我们不能忽略。确实是这样。经典病房的护理人员应该高度重视经方的煎煮法。

经典病房应该有专门的煎药室。

图片

经典病房的护理人员要在如何煎煮上下功夫。

经方服法

同时经方怎么服也有讲究的。

清代医家经方家徐灵胎《服药法论》说:

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故《伤寒论》等书,服药之法,宜热宜温,宜凉宜冷,宜缓宜急,宜多宜少,宜早宜晚,宜饱宜饥,更有宜汤不宜散,宜散不宜丸,宜膏不宜丸,其轻生大小,上下表里,治法各有当。此皆一定之至理,深思其义,必有得于心也。

虽然方用准了,煎也煎得好了,服之不得法效果也不行,甚至反而有害。所以经方护理人员还要根据医嘱,要帮助和监督病员正确地服药。这个服法也是很重要的。

药后将息

还有药后的将息,这也是我们经方护理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所谓“将息”是经方的一个专有名词,意思就是调养、休息。“将”是珍重、保养。药后的将息是指药后通过调整作息、起居、饮食、环境等等方式来帮助药效的发挥。方不同,将息方式也不一样。比如说《伤寒论》中讲到,桂枝汤服药以后需要喝热粥以助药力来发汗;服用五苓散以后要多饮暖水(就是热水),让病人微微出点汗效果才好。所以像这些将息的方法我们要研究。

有一些禁忌,有一些注意点都是要给病人讲清楚,这也是经方护理的一个要点。像桂枝汤,一定要喝一碗热腾腾的粥,效果才好。

药后观察

同时还有药效的观察。《伤寒论》对每张经方服用以后出现的一些反应都有记载。比如说,桂枝加葛根汤吃了以后也是要“覆取微似有汗”,要盖被子微微地让患者出点汗;桃核承气汤服用以后,有可能大便会畅通,或者大便里会有点血,痔疮会出血,或者月经会来潮;黄芩汤吃了以后肚子里面温度可能会降低,不那么热;理中丸服用以后肚子里面会有温暖感,等等。像这些都是需要护理人员进行观察。

经方食疗

还有经方的食疗也是经方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很多经方本身就是食物,比如前面我们讲的桂枝汤。桂枝汤里面的生姜、大枣、甘草、桂皮,都是厨房里面的香辛料,我们在厨房里都找得到的。所以桂枝汤本身就是有浓浓的厨房的香味。

图片

像当归生姜羊肉汤这张经方,那是一张带有肉香的女性调理方。《金匮要略》用来治疗产后腹中疞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它能够止痛,它能够理虚,它能让女人皮肤光润,变得强健肥健。这个是一个治疗虚劳的常用经方。

图片

还有在《金匮要略》中有一张方叫麦门冬汤。麦门冬汤那就像一个清新八宝粥,它里面有大枣、有粳米、有甘草,还有清香的麦门冬,还有滋补的人参,加了一点半夏。煮出来的话很多患者很喜欢喝,它能养胃,它能止呕。我经常用来治疗肿瘤晚期患者食欲不振人消瘦的时候用。

图片

经方里面还有很多加工成食疗菜品的,像有动物药的一些方我们可以做成菜肴。刚才说了当归生姜羊肉汤,你看看到了这张方我们就闻到了肉香了,还有猪肤汤是猪皮加工的,我们可以做成猪肤膏。

有谷物的方,我们可以加工成面点或者加工成药粥。像甘麦大枣汤,我们可以做成馒头;麦门冬汤、桂枝汤可以加工成药粥;还有一些清热解毒的小方,我们可以做成茶剂;像桔梗汤利咽;泻心汤能够泻火止血;五苓散能够利水,能够解酒,喝酒喝多了可以用五苓散来解酒。

还有很多经方会用到酒,像炙甘草汤、像瓜蒌薤白白酒汤,我们不妨可以把它加工成药酒。还有很多经方里面有阿胶,有饴糖,这些经方我们可以加工成膏滋药,便于患者长期服用。像温经汤,像薯蓣丸,就可以冬令进补的时候熬成一种膏方,薯蓣丸就可以熬成薯蓣膏,给一些贫血的患者,一些高龄老人,一些肿瘤晚期营养不良的患者服用。

所以很多的经方并不都是那些孟浪虎狼药,恰恰相反很多经方带有浓浓的生活气息,都是来源于厨房。

经方外治法

除了经方食疗以外,经方护理中可以开展经方外治。

《伤寒论》中虽然以汤液疗法为主,也配合了针灸。外治法在经典病房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经方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像外治法方法的选择,用什么外治法,是用针、还是灸、还是熨、还是敷贴等等。另外,是药浴、还是灌肠等等,方法非常得多。

还有外治部位的确定,到底是敷脐,还是敷脚,还是按照穴位进行敷贴,这是大有讲究的。

外治辅料的研制,外治用什么辅料,外用的剂型,这个里面研制的空间非常大。所以经方护理在经方外治上可以好好地发展。所以我信心满满的,我对经方进入到经典病房建设中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期待。

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对提升我们中医人员的信心,它对于强化我们中医经典的思维,它对我们开展经方特色护理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对经方病房建设的想法

最后我还想谈一下我对经方病房建设的想法。

因为经典病房的建设,我认为主导的应该是经方。所以我认为以后可以直接命名为经方病房,恐怕这个更贴切。但是要把经方病房建设好我想还是有很多的文章要做。我下面就是简单地谈一下我的一些想法。

关于目标

我认为为全面提升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以及中医服务能力,探索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的以经方为治疗主体的特色病房建设路子。

为了提升中医的服务能力,我们要探索一种以经方为主体的特色病房建设的路子。因为这个还是新生事物,还不是非常得成熟。有很多的深水区我们去要趟,我们还有很多未开垦的处女地我们要去开拓。这是一个目标。

关于实质

就经方病房的实质来说,还是人的建设。只要有人什么就好办。所以经方病房的这个建设我认为要打造三支过硬的团队。哪三支呢?

第一支,临床团队

这些医生们救治能力过硬、临床能力非常强,现代医学的诊断和经方的识别都是棒棒的。要有疗效,要有能力,要能够安全,要能够有效,要能够治好其他人不能治的病,要有我们的优势团队。

第二支,教研团队

这是一支能够开展床边教学和临床研究的教研团队。

经典病房不仅仅是医疗,它还有传承的功能,它有教学的功能,它要带教,还不仅仅是教学,还要研究,要研究很多优势病种,经方治疗的临床路径,或者说护理的指南,或者说诊疗的指南等等,这些标准,我们要出台。这都需要摸索、需要研究。这支团队也非常重要。当然这支团队和前面的临床团队可以交叉,可以重叠。

第三支,护理团队

这是一个充满了生活温情、具有良好外治能力的护理团队。护理人员非常重要,在经典病房建设过程中,护理部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它是我们经典病房的半边天。

经典病房应该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因为中医学是个生活的医学,它里面充满了古代中华民族的、传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所以有生活味是我们的特色。

这方面我们也非常希望有一些高质量的护理人员进来。

关于途径

怎么来达到这个目标和打造这三支团队呢,我想是有很多途径的。我提出以下几点:

第一点:要开展经方的培训和应用。经方的培训非常重要,目前还非常欠缺,经方培训的老师师资还不够,经方的人才还不够,我们要不断地要扩大这个队伍。要开展经方的培训,开展经方的应用,大家都要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第二点:同时要逐步形成一大批经方医护的标准化文件,这个标准文件既有诊疗的、又有护理的,经方的标准化文件,有的按病走,有的按方走。

第三点:我们还感觉到要积极地开展经典病房的宣传和学术交流。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当今这个形势下,我们必须要运用各种手段来开展经典病房或者经方病房的宣传。要让经方深入到千家万户,当然这个情况已经有很大的变化了。20年前我在推广经方的时候,经方还是非常非常陌生的。但是现在不同了,老百姓都知道要找经方医生。

开展经方的学术交流至关重要,让人欣喜的是现在很多的学术会议里面都有经方的内容。可以开展线上线下的、业内业外的学术交流。我讲的业外,就是不仅仅是我们医生这个圈子,也不仅仅是护理这个圈子,我们甚至可以把爱好者吸引过来。只有把广大的人民群众吸引到我们周边,我们的中医才有活力,我们的经典病房才会有生气。

好,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讲得不成熟的地方敬请补充完善。谢谢大家。

再见。

 敏求轩说  

这一部分中,黄师非常详细地讲到了《伤寒论》中有关药剂煎煮和服法,以及药后将息和观察。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初学时是注意不到这些“方后注”的。

比如桂枝汤方后注说: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漐:zhě,形容微微汗出潮润之状。这句话意思是:服桂枝汤后,再配合喝热稀粥以资汗源。再盖被休息,以使遍身微似汗出,邪退病愈。但不能过汗,以防伤阳伤津,反致病迁延。

有一次我服桂枝汤后,求功心切,遂盖厚被睡,夜里大汗淋漓。第二天起床烧虽然退了,但之后几天腰痛如折,生不如死。那时根本想不到有一个方子正好是针对这个问题的,即桂枝加附子汤。

再有一次仍是服桂枝汤,虽小心着没再敢发大汗,但仍是烧退后腰痛如折。此时果断上桂枝加附子汤。因为符合桂枝加附子汤证嘛,应了“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有是证,用是方”。

虽然现在仍不清楚,麻黄类方为什么要去上沫,也疑惑柴胡类方为什么要去滓再煎,但“相信经典”四个字告诉我,信就是了,做就是了,古人诚不我欺啊。这些方法,都不能简单地说是仲景局限而舍弃。回归经典不应是一句口头禅。

让我感动的是,黄师始终不会忘记我们这些经方爱好者,即使是经典病房这一正在被开拓的疆域也愿意带着我们一起观摩、一起奋战、一起总结经验、一起治病救人……

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临床与经典病房是演兵场。必须多多实践,方能探得仲景所集之一二。

踏进经方之门,人生不再寂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