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百韬识破粟裕之计,险些改变淮海战役的进程,为何兵败身亡?

 Loading69 2022-11-20 发布于四川

淮海战役期间,发生了一件非常耐人寻味的事:在粟裕向中央军委提出战役设想之后不久,国民党名将黄百韬就识破了粟裕之计并向徐州方面提出警示,然而国民党高官对黄百韬的意见根本不予理会,后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手下的十万之众被解放军一口一口吃掉,最终兵败身亡。

如果徐州方面听取黄百韬的意见,或许会改变淮海战役的进程,甚至有可能朝着对国民党有利的方向发展,但这一切“有可能”最终成为泡影。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其实早在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夺取济南、郑州、开封等军事重镇之后,黄百韬就已经发现了情况不妙,他开始对解放军下一步有可能采取的行动进行深入研究。

文章图片1

是以当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召集众将举行军事会议商讨如何应对解放军攻势时,黄百韬就抓住这个机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当时参会的除了刘峙之外,还有前来督战的参谋总长顾祝同,以及邱清泉、黄维、刘汝明、李弥、孙元良等人。

然而会议一开始陷入到是否应该将刘汝明、孙元良部调至蚌埠的争论中。邱清泉极力反对,刘峙既不纠缠也不退让,顾祝同则一味和稀泥,只有孙、刘二将巴不得赶紧逃离徐州。

只有黄百韬迟迟没有表态,因为他早就看出了粟裕进兵的真正意图就是要吃掉自己的第七兵团,进而夺取徐州。这并非捕风捉影,而是黄百韬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得出的结论。

文章图片2

但在座的除了他之外,其余众将要么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要么是蒋介石的嫡系,只有自己是个“后娘养的”,就算说出真相又有什么用呢?其他人根本不会关心他黄百韬的死活。

在这样的情况下,黄百韬不能直接说出粟裕要吃掉自己的意图,而是立足于整个国军的防御体系,提出要采取“团式集中战役”的策略,将东西两线的兵力收缩到徐州周围,构建一个严谨周密的阵型。

对于这样做的原因,黄百韬也解释得很清楚——一旦解放军发动进攻,国军都能充分掌握主动权,局面有利就打出去,局面不利就集团固守,伺机反击稳扎稳打。

文章图片3

这样一来,不管解放军投入多少兵力,徐州都能稳如泰山。

经过后来国民党将领的功德林战犯集中营的复盘,黄百韬提出的这个建议其实是有着极高可行性的,甚至比杜聿明所说的“攻势防御”更加高明。

可是在这次会议上,众将对于黄百韬的建议却置若罔闻,只是冷眼相对,没有一个人给予支持。

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心怀鬼胎,每个人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刘峙、顾祝同甚至怀疑起黄百韬提出这个新的战策,真实意图是不是急于让第七兵团离开新安镇,以图保存实力。

文章图片4

黄百韬内心极度郁闷,但他在会议结束后不久,又向刘峙、顾祝同二人提交了一份《敌军动向报告》,指出解放军即将发起大举进攻,目前的形势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必须早作准备、严加防范。

不得不说,黄百韬的嗅觉是十分灵敏的,如果刘峙、顾祝同听取他的意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淮海战役的进程和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可是刘、顾二人仍然听不进黄百韬的意见,甚至断言粟裕的部队经过一系列苦战后需要进行大休整,目前“共军并无大战迹象”,顾祝同甚至警告黄百韬不要“惑乱军心”。

文章图片5

黄百韬打不着狐狸反惹了一身骚,气得只能在老部下陈士章面前发牢骚:“可悲啊,实在可悲!暴风雨马上就要刮起来了,我们的将帅却还在梦里,悲剧离我们不远了!”

陈士章不解:“为什么他们就是听不进去真正有价值的意见呢?”

黄百韬撇了撇嘴,冷笑着说:“为什么?因为我不是嫡系,我只是杂牌!”

黄百韬说得没错,他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却偏偏是徐州众将中最善战的一员,不管他的计谋多么高明,都没人会买账。哪怕黄百韬早就识破了粟裕的作战意图,但由于遭人猜忌,却根本无可奈何,直至兵败身亡也无法挽回国民党的大败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