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音周刊2022年第二十期:秋风秋雨听秋声

 cxag 2022-11-20 发布于辽宁
2022.11.19.

图片

图片

四《锁麟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脍炙人口的《锁麟囊》

锁住了多少人的心

将他们锁到京剧的门槛里面来

戏所传播的理念和文化

是因为一代一代天才艺人的天才创造

得以流传发扬光大

这就是戏的魅力

秋风乍起

银杏黄叶

请来茶座聆听秋声

图片
图片
本期记要
2022.11.19.
图片
图片
茶座是喜爱京剧朋友们的聚会场所,只要是周六下午,老朋友们去哪里见个面?西湖京剧茶座是最好的地方!陈文娟老师和闺蜜们欢聚在茶座(上左图)
图片
来过一次的黄蓓女士,很快就融入了茶座,本周通过茶座微信群,联系上姚唯一先生,俩人合作《坐宫》(上右图)。本期有四位演唱《锁麟囊》的,其中的任幼南女士还是第一次在茶座登台演唱。
图片
周鸣先生已经连续两周脱不开身,没有来茶座,今天终于与颜炜明先生合作完成了《野猪林》的“四月晴和”。这一段对唱他们俩曾经在2017年京剧茶座20周年演唱会的时候合作过,一晃五年过去了。
图片
茶座唱将

图片
图片
图片
苏立婕

苏立婕女士一年当中有大半时间并不在杭州,她与茶座结缘时间也不是很长,但是很快就融入在茶座的团体当中。她恬静端庄热心公益,更是大家有口皆碑的。

她的声音透亮甜美,不暴不燥,一些难度比较大的现代戏唱段都可以胜任愉快。尽管她学习传统戏的时间不长,但是斟字酌句,锲而不舍,渐入佳境。

苏立婕本期茶座演唱《西施》

图片

沈田华《武家坡》

任幼南《锁麟囊》

姚唯一《捉放曹》

李淑芳、潘谷萍《打龙袍》

吴晓青《凤还巢》

钟强《太真外传》

颜炜明《野猪林》

颜炜明、周鸣《野猪林》

吴炜明《沙桥饯别》

佟丹实《大保国》

李金洋《探阴山》

高宝良《苏武牧羊》

马少玲《杨门女将》

夏迎宾《女起解》

陈平《范进中举》

王若萍《锁麟囊》

姚唯一、黄蓓《坐宫》

贺平《搜孤救孤》

吴志红、董金花《锁麟囊》

顾双龙《穆桂英挂帅》

鸣谢:姚唯一、顾双龙、陈平

全程视频摄制

图片
节目单
图片

周鸣、颜炜明

《野猪林》

2022.11.19.

沈田华《武家坡》

任幼南《锁麟囊》

姚唯一《捉放曹》

苏立婕《西施》

李淑芳潘谷萍《打龙袍》

吴晓青《凤还巢》

钟强《太真外传》

颜炜明周鸣《野猪林》

吴炜明《沙桥饯别》

佟丹实《大保国》

李金洋《阴山》

高宝良《苏武牧羊》

马少玲《杨门女将》

夏迎宾《女起解》

陈平《范进中举》

王若萍《锁麟囊》

姚唯一、黄蓓《坐宫》

贺平《搜孤救孤

吴志红董金花《锁麟囊》

顾双龙《穆桂英挂帅》


XIHUJINGJUCHAZUO
图片

茶座茶座得有茶

有茶还不行

还得有好~茶~壶~泡

图片

资深美女主持

虽然没得时间登台演唱

台下美一个

图片

陈平老师一指

贺平律师一乐

图片

两位第一次茶座

值得记录

值得纪念

摄影:苏立婕、潘谷萍、钟强

图片
茶座乐队

图片
图片
图片

京胡:陈文娟、潘谷龙

京二胡:黎玲凤

月琴:方正平

三弦:马树华

司鼓:翟满洲

小锣:沈田华

铙钹:李青云

大锣:马连昆































从教唱《锁麟囊》说起

图片

现在的各大网络平台上,教授京剧的视频不少。有那么多人热心传播京剧,当然是一种好现象,然而教得如何,大可商榷。其他一些来路不明的老师也没法说,而一些带名带姓的,明白是某派传人的,甚至是行内领军人物,他们的说戏的质量似也堪忧。

偶尔刷到现任福建京剧院院长孙劲梅老师教授《锁麟囊》的抖音视频,因为感慨于孙院长身为一院之长,又是领衔主演,行政工作和业务演出都负担很重的情况下,还愿意在网上传授、传播京剧艺术的精神,所以特别认真地看了一段她的讲课视频,讲授的是程派名剧《锁麟囊》的名段二黄慢板的第一句“一霎时”。

孙老师的这段话说得很好,也确实说出了程派的要求,尤其对字是非常“讲究”的。但是以下的讲课就让小编有点懵,因为孙院长所讲的内容(仅此一句而言)与真正程派的“讲究”居然背道而驰,这真是始料不及。

从“念大字”开始,“一霎时把前情俱已昧尽”之中的“前”、“情”、“尽”都是尖字,这是一般常识,但是孙院长只指出“情”为尖字,其他的尖字却未予指出。她自己在示范演唱中也将“前”、“尽”唱成团字。“念大字”念了半天却没有把字念对,所谓“念大字”只流于概念。

严格要求的话,孙劲梅的腔也有不同程腔之处。我们可以先把程祖砚秋请出来,请他老人家先示范一下,这一句腔究竟是怎么唱的。

程砚秋先生1941年和1954年两次演唱“一霎时把前情俱已昧尽”的录音

从音频对比可以听出来,程先生“情”字的腔和孙的唱法有明显区别。不要小看5677 6567i7 6的区别,从乐谱上看似乎只是多了一个“i”,但是唱起来完全是两个味儿。顺便在网上找了几位程派二代、三代传人的唱来对比,发现这个腔只有孙劲梅那么唱,属于她个人的理解和处理。而其他字腔的起落、气口、劲头均有多处的出入,真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由此想到,教戏真是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即便是名演员,教戏也未必胜任。

教戏多数情况下是针对基础比较低的人,所以首先必须重视基础的正确。从念字开始当然是对的,那么就要求老师自己的“嘴里”要过硬,不能平仄不知、尖团不分。在教学生之前自己先得搞明白,一些冷僻字拿不稳的可以翻下书,既教对了别人,也提高了自己。既然是“教”还要知其所以然,示范以外还需要进行讲解。如同前面所说,程派对字头、字腹、字尾是怎么安排的,需要掰开来说。比如唱“前”、“情”等字应该如何切分?如何处理“劲儿”?唱“昧”这一类的字又该如何唱好字头。

唱腔的学习最好是对照原唱来学习。以前学戏都是口传心授,代代相传,于是到了后辈就成为“一个师父一个传授”,不要说不同的师父,就是同样的师父传下来,学戏的人都是“如是我闻”,或者加进自己的理解了,唱腔大同小异,甚至大相径庭都不奇怪。当然如果是有造诣的演员,正确理解、深入发挥,那倒是将前辈艺术在不断推进,也未尝不是好事。但是大师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说戏的老师只能停留在原封不动传下来的水平上,那么如果记错了,理解错误,还言之凿凿给人说去,那么传下来就是“谬种”。况且京剧的唱腔哪怕谱子看上去没有什么两样,不同的人唱出来就有不同的味道。在初级阶段,不去考虑抑扬顿挫这些处理,起码要与学生说明具有流派特色的咬字、吐字、小弯、气口、落音等。说来说去还是得说戏的人自己明白,起码自己先“复制”好了,再去向学生“黏贴”。

好在现在我们所学的流派,多少还是有一些原唱资料留下来的,是最为标准的版本和依据。就教戏而言,如果要把自己对程派的理解、自己不同的发挥也传下去的,那么就应明白告诉学生,程先生的唱法是怎么样,赵先生、王先生的唱法是如何,我进行了怎么样的改变,是想体现怎么样的一种想法。

要求更加高一点的教戏是应该从源头教。比如这一句中哪几个字是按照湖广音的调值来制腔的;湖广音在京剧中是怎样的运用原理等。一些基本的湖广音与北京音的对应关系应该大致了解,才便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这些字,在程派唱腔中要那么唱。这样的教法也可以看出目前一些程三代将程先生的一些字腔处理成京音行腔并不是什么创新发展,其实是对程派原有风格的破坏。只是说程派很讲究,却说不出讲究在哪里,  教唱而不教“理”,那个“讲究”就无从谈起。

如果能将唱词的来龙去脉说出来,甚至分析不同名家的处理方式,就更加可以起到追根溯源、举一反三的效果。就《锁麟囊》的这一句唱而言,大多数曲谱都写成“把七情俱已昧尽”,程先生留下的1941年、1946年和1954年三种录音,我反复对照辨别,唱词应是“把前情俱已昧尽”,“前”字唱腔设计为2276,这与“一霎时”的“时”是一样的处理,而且程先生1941年演唱之初灌的唱片,一直到1954年戏改过程中改了一些情节和唱词,但是都唱2276。两位受程砚秋亲授的名票高华和王蕙蘅的唱片也是一样唱成“2276”。程门二代的赵荣琛、新艳秋两位先生则唱为52276,所不同的是赵唱“前”,新唱“七”。王蕙蘅疑似唱“前”,高华、章遏云、王吟秋等均唱为“七”。有意思的是按赵的唱法应该更适合于“七”字的湖广音唱法,而唱“七”的话,按程的创腔习惯倒是会设计成52276的。不管是有意无意,要是唱“七”,我认为还是新艳秋处理得较为符合程派唱腔的制腔规律。

另外,还有一个“昧”字的使用,翁偶虹先生的原文是“味”,乃是品味、咀嚼之意,而程先生改为“昧”,未免词不达意,勉强了些。钟荣还曾专门撰文探讨这两个字,说“昧”可以唱喷口,而“味”为唇齿音,唱不出力度,她的结论是“没有必要争论”。这两个字音调类同,不影响腔调,而要“讲究”起来,窃以为自然“味”字更为切实准确。

教戏虽然是教会一段唱,实际上是教会学生一种正确对待唱腔的方式,建立一种正确的唱京剧的思维,一字一腔都包含有对京剧唱腔原理的认知,甚至教唱者文学的修养程度。如果老师自己的理论修养不足,见闻不广,传授不实,那么难免顾此失彼、南辕北辙。演员也好、教师也好,离不开对于京剧理论的学习和体会,不能结合理论教,十有八九都不会是很称职的老师。

END

图片

西湖京剧茶座活动

地点:西湖区文化馆(杭州曙光路184号)

时间:每周六下午1:30-4: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