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砭茶艺:日本茶道仍处在“食茶时代”

 空山茶话 2022-11-21 发布于河北

·    难道还要往回学着裹脚不成?
·    相对于“品”而言,“吃”是低级需求
·    “活化石”的意义更多是观察、对比出我们的区别与优势
针砭茶艺。大家好!我是空山。

日本茶道将茶粉末化处理的饮用方式说明其还是在——食茶

虽然这传承自唐宋,但自明以来的散茶清饮方式标志着中国茶已经改食为饮,进入到了饮茶时代,——品饮的是茶的浸出物,而非茶本身。并以此为契机开启了茶叶加工技术的新革命,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风味工艺,最终确立了汤感审美这个全新的价值诉求。

食,为摄取能量,讲求效率,不大讲求审美;饮,为品味,为追求汤感审美,而不大讲求能量摄取与效率。两者既不在一个层次,也难以合二为一。

日本茶道虽然精致但毕竟是食茶形式,而且是摒弃了“佐料”的纯粹食茶,这就使其只能呈现相对单一的一致性风味,很难有什么太惊艳的表现。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会在配套的怀石料理、插花、挂画、茶器,以及茶后的点心上追求变化的丰富性,——而此刻,茶的比重就已经很小了。

而中国茶已然具备了风味多样的茶品基础,以及呈现优质汤感的开汤技术,完全可以孕育出一套自己的饮茶形式,以彰显我们所独有的汤感优势

日本茶道更像是一块茶历史的活化石,而中国茶则一直在演进至鸦片战争才戛然而止。当代茶艺对日本茶道的借鉴是“跨时代”的(而且是向后跨)。茶艺之所以没有把汤感作为核心,完全是受了日本茶道理念的影响。

这种认知上的倒退已波及至那些习茶者,他们学习之时就没有汤感呈现与体验的系统内容,只在行茶时讲两句“中国茶美却已不知其所以美。如果这些人还被寄希望于“中国茶的未来,那中国茶也将跌入——黑暗料理时代。

虽然中国茶的发展出现过断裂,但再捡起来的时候你不能跟别人家捡:

第一,你的东西没掉在别人家;

第二,人家的东西明显还不如你,——只是你不自知罢了。

好了,点到为止。我是空山,下次见。

泡茶找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相    关    链    接
针砭茶艺:茶艺致命伤——效法“日本茶道”
针砭茶艺:中国茶不讲——和敬清寂
针砭茶艺:也说“千利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