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代人错两代的乱接圳尾文通公的南院太傅谱如下: 俊卿----->伯容----->仲昌----->应垓----->文通公字均惠 ![]() 二、陈俊卿是南院太傅陈氏吗?非也。 1、在南院太傅谱浙江平阳谱中: 十八世祖讳俊卿,行十四,字应求,号六梅翁,宋高朝翰林修撰,东宫待讲。孝宗朝进太师,尚书佐仆射,同平章事。与虞允文言论不合,因力求去,乾道六年遂判福州归而终老,卒赐谥正献,封福国,又封魏国,仍赐忠直亮之碑。妣聂氏,封唐国夫人。厥子伯容十九世祖也。孙仲昌二十世祖也。曾孙讳垓,即廿一世祖也,理宗朝由进士为监察御史,忠直敢谏,历陈政弊,忠谠载于史策;生二子,长文通分浚尾,次武通,即我廿二世祖也。(大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岁次壬辰孟冬月,谷旦,裔孙世枢纂叙) ![]() 2、宋史中,二十四史陳氏人物--陳俊卿 http://www./chcs/chcs72/chcs72094.htm 陳俊卿,字應求,興化人。幼莊重,不妄言笑。父死,執喪如成人。紹興八年,登進士第,授泉州觀察推官。 子五人,宓有志于学,终承奉郎,朱熹为铭其墓。宓自有传。 陈俊卿,是莆田人,在兴化(莆田)考取进士,儿子五人,陈定,陈宿,陈守,陈宓,陈实。【并无陈伯容这个儿子】。 3、陈宓为陈淳撰写墓志铭,有宋北溪先生主簿陈公墓志铭。链接:http://note.youdao.com/noteshare?id=05ca9d2edb179fe27cee0ad1f2c16b04 嘉定十六年四月一日,北溪陈先生卒后四年,其门人苏思恭梁集陈沂,以书抵莆阳。说明这时陈俊卿的儿子在莆田。 4、二十四史陳氏人物--陳宓 http://www./chcs/chcs72/chcs72104.htm 陳宓,字師復,丞相俊卿之子。 5、宋史中,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人。丞相俊卿之后也。能文章,负气节。初名子龙,咸淳五年廷对第一,度宗易其名文龙。而南院太傅的陈俊卿的后代中,并没有陈文龙这个人。 6、结论:陈俊卿,莆田玉湖陈氏,不是漳州南院太傅陈氏。 三、陈垓是谁?陈垓,陈应垓是同一个人吗? 1、在南院太傅谱浙江平阳谱中: 曾孙讳垓,即廿一世祖也,理宗朝由进士为监察御史,忠直敢谏,历陈政弊,忠谠载于史策;生二子,长文通分浚尾,次武通,即我廿二世祖也。(大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岁次壬辰孟冬月,谷旦,裔孙世枢纂叙)。 2、福建进士榜中,嘉定十年(1217)丁丑科吴潜榜,陈垓,在永福(今永泰县)考取省试赋魁,字经甫,居长乐,见左司谏兼侍读。 3、《长乐陈氏乡情》 http://www./xqxx/xqxx32/xqxx32127.htm 陈垓,字经甫,号存耕,万春子。幼聪慧,游学永福,十七岁中乡试第六名。嘉定十年丁丑(1217)进士,殿试第十名。授任县令十载,淳佑中为监察御史,上言民命与国脉相维,刑罚不中则无以保斯民之命脉,将何以保吾国之命脉?因极言决狱十弊,称旨。除左司谏兼侍讲,累擢官至中书侍郎。帝尝问垓:“卿家海滨田几何?”对曰:“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帝笑曰:“卿真耕夫矣。”赐号“存耕隐夫”。宝佑初以不法事为宰臣忤,贬潮州,死于贬所。 垓生二子,长迁三溪,又迁取青,再迁湾里。次子留湖阳,生四子,后分迁云路,陇下、下沟东和泉州。 4、陈垓,陈应垓是同一个人吗? 请看南院太傅芳亭谱与南院太傅浙江平阳谱,对陈垓,陈应垓的记载基本相同。 ![]() 5、结论:陈垓(有谱记应垓或应【王亥】),是福州长乐古槐镇湖南村湖阳社人。不是漳州南院太傅陈氏人。更不是俊美均惠公字文通之父。 四、正本清源:俊美(圳尾)陈氏开基祖均惠公字文通,或,文通公字均惠,是源自北溪陈淳五世孙,开漳政公陈氏二十五世孙,开漳圣王陈元光二十四世孙。 ![]() 与其看外人那些乱七八糟的谱,还不如,认真研究圳尾七世祖,自已人写的谱。 ![]() 这是第七世汉恢公写的谱序。 ![]() 这是第十世徽猷公写的谱序。 ![]() 以上三张,是圳尾自己的旧谱。 ![]() 好好比较这两张徽猷公的谱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