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一句话叫做“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热、寒湿听到过,可是如何辨别自己到底是湿热还是寒湿呢?中医四招教你如何自查 中医认为,癌症患者都是寒湿体质,癌细胞在寒湿环境下生长最快。寒湿是一切的根,例如,容易上火,长痘,过敏,性急易怒,五心烦热,盗汗、自汗,极易出汗,吃一点热气食物就上火,咽喉炎,鼻炎,口腔溃疡,多梦,不易入睡,特别怕热,遇热就烦闷,胃肠炎等炎症,阴虚火旺等一切上火症状的根源是寒湿之邪所致。 寒邪消耗元气,湿邪消耗血液。血虚生内火,气虚生虚火。 怎样防止“久坐生湿”? 第二句叫 衣着感湿 第三句叫 饮食生湿 为什么饮食会生湿呢? 食物分阴阳。 营养特别丰富、滋腻的食物,特别是中医所说的“肥甘厚味”,属于阴性食物,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克化不了,就会生痰湿。 比如肉类,就属于阴性食物,人体阳气不足,是克化不了它们的。 动物吃生肉,人类主要吃熟肉,即使吃生肉也要加调料,因为我们的身体阳气不如动物,所以要靠火、靠调料,来调和肉的阴性。 怎样防止饮食生湿? 要善用调料。其实中国菜是非常有智慧的,每一道菜中各种调料的搭配使用,像不像中药方子的君臣佐使? 可以说每一道菜的搭配都是一个养生药方。我们平时用的调料,它们本身也都是中药。 特别是炖肉、卤肉一定会加的肉桂、八角、小茴香,是补肾阳的中药,提升我们的阳气,防止吃肉生痰湿。 还有各种菜肴都少不了的胡椒、花椒,暖胃、祛湿。我每次几乎所有汤都会放胡椒,炒菜也要放胡椒,那种麻食之类的烩菜饭胡椒也是少不了,凉拌菜则一定会放花椒。肉桂、胡椒、花椒、八角等调料是饮食湿气的克星。有时候早晚还会喝肉桂粉提升阳气。 祛湿的误区 水与湿 许多人以为湿就是水,水就是湿,所以当感觉身体湿气重,就很纠结是否可以吃滋阴补水的食物。 其实湿和水不一样。我们给身体补的是好水,要排出的才是坏水湿气。有的人会上燥下湿,这种时候就需要补好水、祛坏水。 火与湿 如果有湿气,还经常上火,这样容易走入的误区就是过度地清火。 湿分两种:寒湿和湿热。湿气是可以跟热结合在一起,但是清湿热,要记住湿是重点。 因为归根结底,湿气是一种阴性的病邪。如果一味地去清热,是祛不掉湿气的。最终还是要靠阳气去战胜它。而过度地清热,有可能伤害身体宝贵的阳气。 比如反复长痘、口腔溃疡,这些都跟湿气有关。 湿气引起的上火,不要用寒凉药。要用性温、燥湿的吴茱萸、肉桂来引火下行 风与湿 风寒署湿燥火这六种影响人体的因素中,本来风是化解湿的。风能胜湿。 但是为什么还会有风湿病呢? 风侵袭人体,像箭一样,一下就钻进来了。这种时候,湿气就可能跟着风乘虚而入。 所以风湿病、关节炎等,一味的驱风不一定能断根。实际上,如果不把湿气完全地去除的话,关节炎、痛风等,是无法断根的。 气与湿 当我们的身体有气郁的情况,湿气也更容易流连在我们的体内。 如果肝气不舒,那么气的运行就不通畅,水液的代谢也会不畅通。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让身体的气保持通畅的运行,通过疏肝理气来打开祛湿的通道。 可以喝一些味道清香的茶,春天喝绿茶,夏天喝白茶。 茶的香气可以疏肝理气,茶水又可以清利湿热。这样就是双重的效果。 常用的祛湿食物:鱼腥草、荷叶、茯苓、赤红豆 、薏米、陈皮等,以后会 做些视频配方给到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