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与外地人,如针尖对麦芒,争执起来没完没了。 其实,这个话题毫无意义,因为上海本身就是一座移民城市,绝大部分人都是外地人,只是祖辈移民上海的时间不同而已。 现在上海的中心区,原本只是渔村,中心在松江,开埠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 ![]() 旧上海 上海人主要由五大块组成:浙江,江苏,安徽,山东,广东。从外地来上海,主要原因无非就是做事业(买办)、经商、办厂或谋生。 浙江、江苏、安徽是因为距离近,属于就近原则,做生意、打工、逃荒的都有; ![]() 苦力 山东,主要是解放上海时,华东野战军留下来的部队。 ![]() 解放军进城 这部分人规模也不小,我的一个同事的父亲就是这种。 广东人则主要是到上海做生意留下的。 广东人在旧上海生意做的很大,四大商场都是广东人的产业,电影业也是广东人的势力范围之一。 胡蝶、阮玲玉都是广东人。 ![]() 先施等四大百货是广东人的产业 经商开店自然会带来不少同乡,所以广东人在上海也不少。 上海人的来源城市方面,主要来自苏州、无锡、盐城、扬州、宁波、湖州、嘉兴等地。 ![]() 上海外滩旧景 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外地人来上海主要从事什么行业?上海开埠: 清朝后期上海开埠后,上海一跃成为全国性大都市,吸引了大量江浙(主要是宁波)地区商人前来开拓事业版图。 太平天国运动: 战乱导致大量苏南人逃至上海躲避战火,尤其是生意人。 宁波人和苏南人产业各有不同: 宁波商人的产业集中在金融,如银行、证券等,再就是房地产、钟表(如亨得利)、制药、电影等。 ![]() 赫赫有名的宁波帮 苏南商人重在实业,开工厂,如棉纺、肥皂、面粉等。最著名的实业家便是当时中国首富荣氏家族,而荣毅仁还是爱国的“红色资本家”。 清朝盐业改革: 清朝由于盐业改革,加强工业革命的冲击,致使显赫一时的扬州经济一落千丈,一些行业的从业人员纷纷前往上海发展,比较著名的有“扬州三把刀”等,靠的是手艺吃饭。 “三把刀”,即修脚、理发和厨师。 ![]() 传承已久的扬州三把刀 此外如南通人主要烧老虎灶。 绍兴人开酒庄、酱园、钱庄、煤店、柴行、锡箔行。 杭州人、湖州人做丝绸生意。 徽州人做茶业、开木行、典当行。 山东人做巡警、卖大饼、天桥卖武艺 黄河夺淮以后: 更大的移民潮来自黄河夺淮以后,苏北经常发生水灾,尤其盐城最为严重,所以大批苏北难民此时为了谋生前往上海谋生。 这批苏北人以盐城阜宁等地为主,主要从事黄包车夫,码头苦力,产业工人为主。 ![]() 黄包车夫 另有一些小规模移民,比如: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不少“江北人“来到上海谋生。 老上海人与新上海人老上海人主要来自江浙,新上海人则以安徽人为主。 改革开放以后,不少安徽人来上海务工,使得如今在上海10个外地人中安徽人就有三个。 新上海人主要来自三个地方:安徽、江苏和河南。 新上海人没有明显的职业区分,分布于各行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