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武汉 | 三楚雄风陈友谅

 人文武汉 2022-11-21 发布于湖北

长江大桥蛇山引桥之南,离武昌桥头堡不远处,有陈友谅墓,是武汉城区内唯一的帝王陵墓。坐北朝南,墓前有一架古朴的石牌坊,正额书“江汉先英”,背额书“三楚雄风”,字里行间充满着悲壮及其敬仰。牌坊后方上16级石阶,就是圆形墓冢,前竖2米多高的“大汉陈友谅墓”碑。1908年万耀煌、耿仲钊等发现此墓,民国元年(1912年)湖北省内务司议请整修,次年建成完工。1956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在原基础上给予修葺。

元末天下大乱的时候,陈友谅和朱元璋先后都加入到了义军之中。朱元璋加入的是韩林儿的义军队伍,朱元璋的崛起靠的是郭子兴,他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继承了他的遗产。陈友谅加入的是徐寿辉的义军队伍,投效其将领倪文俊麾下。倪文俊是徐寿辉的心腹爱将,其人野心极大,他想干掉徐寿辉,但失败了,便逃到了陈友谅那里。

陈友谅的野心则比徐寿辉更大,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陈友谅袭杀倪文俊,自称勤王,自称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连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至正十九年(1359年)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攻陷鸠州,杀徐寿辉,继承了徐寿辉的全部遗产,随即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陈友谅鼎盛时,其疆域囊括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及安徽省南部,成了元末义军最大的势力。

陈友谅是朱元璋最大的竞争对手。双方展开了你死我活的大比拼。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率大军六十万,船载家属百官,尽发精锐进攻南昌。朱元璋的堂侄朱文正及郑愈坚守南昌三个月,朱元璋亲自率军前去援救,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将到,便撤除对南昌的包围,向东出鄱阳湖,与朱元璋在康郎山相遇。

陈友谅是湖区出生的人,习水性,善水战,集合巨舰,用铁链将巨舰连锁成一片,犹如水上的城堡,坚不可摧。朱元璋军不能正面攻打,连战三日,损兵折将,渐感不支。但不久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想起三国的赤壁之战,真是天助我也!于是下令火攻陈友谅的战船,这下陈友谅傻了眼,进退不得,眼睁睁被大火烧得自乱阵脚,其弟陈友仁等也被烧死了。此战,朱元璋船小好调头,轻便易行,随后扼守住湖口,拦截陈友谅军的退路,将其包围来了个关门打狗。

两军相持数日,陈友谅就如何突围征求将军们的意见。右金吾将军曰:“出湖难,宜焚舟登岸,直趋湖南图再举。”左金吾将军曰:“此示弱也,彼以步骑蹑我,进退失所据,大事去矣。”陈友谅认同右金吾将军的建议,但又下不了决心。左金吾将军因其意见未被采纳,便率所部投降了朱元璋;右金吾将军知悉后,也率部投降。大汉将士多数是天则旧部,对陈友谅的篡权夺位早就深为不满,在大限到来时,纷纷争相倒戈,使陈友谅接连败北。

陈友谅的处境更加困难。这时朱元璋也是兵不血刃,修书给陈友谅:“我想与公约定,各安一方,谁坐江山,全凭天命。你想加害于我,结果失策了。我以少胜多,抢你龙兴十一郡地盘。你还不知悔改,复构兵端。一困于洪都,再败于康郎,亲同骨肉的将士,重罹战火,生命涂炭。即便你侥幸生还,也应当取消帝号,等待真主出现,否则你将丧家灭姓,悔之晚矣。”陈友谅得书忿恚,也不作答复。古人写史都是大手笔,陈友谅看到朱元璋的信后是什么感觉?“得书忿恚”,恚:心头刻玉般记恨。

日子一长,粮食缺乏,突围出湖口。诸将自上流邀击之,大战泾江口。好一场大战,汉军且斗且走,从白天打到了日暮时分,双方打得难解难分。陈友谅从舟中站起身指挥,不幸被流矢射杀,死于鄱阳湖战场。汉军大溃,太子善儿被执。太尉张定边挟陈理,载着陈友谅的尸体趁夜逃回武昌。

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夺天下失败,元气大伤,但尚未被朱元璋完全兼并,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理为王,改元德寿,继续跟朱元璋死扛。是年冬季,朱元璋亲征武昌。明年二月再亲征。其丞相张必先自岳州来援,次洪山。常遇春击擒之,徇于城下。必先一员猛将,骁勇善战,军中外号“泼张”,士卒倚仗为主心骨。及张必先被擒,城中守城士卒非常害怕,想投降的人很多。朱元璋乃遣其故臣罗复仁入城招降陈理。陈理入军门,俯伏在地不敢看人。朱元璋见陈理幼弱,掖之起,握其手曰:“吾不怪罪你也。”随即将陈理带回应天(今南京),授爵归德侯。

朱元璋平武昌后,来到陈友谅墓前祭奠,并题“人修天定”四字,朱元璋这么做,无非是想对陈友谅告白:老陈啊,休怪我夺得江山,这是老天爷注定的。公元1368年,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竞争对手后,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年号洪武,开创了大明王朝两百多年的基业。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出于安全感,把陈理及明玉珍的儿子归义侯明升,一共27人流放到高丽(今韩国),遣元降臣枢密使延安答理护行。还送了些绫罗绸缎给高丽王,要他善待陈理。他们一行人到了高丽后,受到高丽恭愍王的接见。陈理被称为陈王,但生活过得很艰苦。

据朝鲜史料记载,明建文三年,也就是1401年,闰三月十八日,李朝太宗李芳远赐给陈理一些田地。两年之后,又赐了一名婢女及米豆;再过一年,赐米四石,酒十瓶;再过四年,陈理病死了,享年57岁。李朝礼部赠米豆五十石、纸百卷、赐棺椁。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清同治黄鹤楼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