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英章、田蕴章两兄弟的书法,会像“二王”那样流芳百世吗?

 三余字画 2023-09-06 发布于山东

当今书坛“百家争鸣”,不少书法家一竞高低,不过也要承认,实力与名气是并不完全相符的。很多书法家如欧阳中石、崔寒柏、杨再春、曾翔、王镛,他们在拥有巨大名气的同时,也面对数不清的质疑与批,若要论还有谁比他们争议更大,名声更广,恐怕只有田英章、田蕴章兄弟二人了。

他们一般被称作“二田”,其拥护者与反对者可谓“势同水火”,甚至很多业内人士和专家也选择了“站队”。田氏兄弟依靠开班教学与传媒栏目,从学者甚多,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者号称几千万,他们的楷书被称为“田楷”,批评者蔑称为“印刷体”。

坦白来说,“二田”与那些“丑书”“射墨”的行为艺术书法家有天壤之别,此二人有扎实的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且深谙法度,还能有所创新。他们的楷书脱胎于“欧体”即欧阳询,并能吸取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晋唐各家笔意。兄弟二人出生于书法世家,他们的老师王维贤、欧阳中石业内评价也很高。

“二田”是比较正统的学院派,传承有序,这一点与王羲之、王献之,文徵明、文彭颇为相似,并不是野路子、“江湖体”,本来是中规中矩、技艺精湛的二人,为何会有今天这么大的争议呢?这源自于他们的教学活动,很多人批判他们的教法是让人把字写“死”了,坊间甚至传闻本来应该抒写胸臆的书法创作,在他们的书法班里变成了一种“工序”,甚至要求拿直尺写字。

其次则是媒体拍下的拜师收徒典礼以及以书法赚钱等相关传闻。“二王”作为中国书法界的两座高山,即使是他们的“粉丝”也没有“田粉”那么强烈的“护法”意识,凡言田不好者,必定群起而攻之,某些不够理智的“粉丝行为”,最终成了“偶像买单”。

我们应该客观评价“二田”对于书法知识和技能的普及贡献,同时“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也不能要求他们二位对学书者写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负全责。但是,笔者仍要断言,“二田”并不会像“二王”那样形成一种思潮。

原因有三:其一,“二王”一脉逐渐成为正统,除了有统治阶级大力推崇之外,更重要的在于他们处在中国书法“自觉”的关键期,并且天纵奇才、推陈出新,不论是行书还是今草,都是开山祖师界别的。但“二田”既无天时,也无地利与人和,其书法方面的开创性不足,可以称为“书法家”却不是“宗师”。

其二,学“二王”一脉者诞生出了无数的名家,他们不断为二王笔法注入新意,从智永、杨凝式到赵孟頫、王澍,直到近现代沈尹默等,都是其杰出“门徒”。但“二田”不同,至今还没有哪个他们的门生能取得瞩目的成就!

其三,“二王”一派是自发形成的,这与“二田”追随者相比虽然凝聚力弱,但这也无疑提供了各种自由发挥的可能,有的吸取王羲之行笔技巧,有的专研羲献行书结体之妙,这种“开花散叶”式的传承既广且深,能将二王笔法的新意不断发掘,这也是“二田”一派做不到的。

随着书写工具的改变以及科技的发展,传统书法能走到今天,实属不易,田英章、田蕴章两位无疑是出了力的,我们之所以还要批判他们,正是为了“中和”一下过分赞美之词,因为批评是比“捧杀”更真诚的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