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人近日在陕西考察时强调,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投资,加大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不出意外的话,新闻报道中提到的相关产业,股市中肯定又会来一波涨势。其实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并不是什么新词,除了5G是这两年的热词外,其他如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早就一直在提。笔者对照这些概念,然后看了看早前关注的新能源企业,似乎这则新闻就是为其量身打造的。 一:英威腾整体概况 这是哪一家公司呢?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为何这些热词似乎就是为英威腾打造的呢?我们看看其介绍。未来十年,立足于工业自动化和能源电力领域,以三大技术为基础,做大做强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汽车、网络能源、轨道交通等核心业务,成为产品结构合理、技术领先、管理高效、盈利能力强等竞争优势明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社会责任充分承担、发展和谐的国际专业化产业集团。 你看看,物联网、新能源、轨道交通都有涉及。似乎报道的就是这家企业呀。其实不然,现在很多所谓新能源上市公司,随便拿出一家来看,似乎符合新闻报道的样子。也就是上市公司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几乎把能参与的产业,都要参与进去,生怕自己输在起跑线上。 但是我们要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铁杵也不是一天磨成针的。随便一家所谓新能源上市公司,看似都要掌握着未来的命脉,但是能否在当下掌握自己的命脉,然后活下去也是一个问题。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英威腾的19年财报数据吧,根据刚发布的19年财报显示,英威腾2019年亏损2.98亿元。有人肯定会说亏这点不算啥。可是我们知道这是自10年上市来,净利润迎来了历史首次亏损。 而且其老板曾在股东大会上说过:“未来十年内力争年收入超百亿”,可自英威腾10年上市,马上要到十年了,最近三年应收都是二十几个亿,且今年净利润史上第一次为负数。 咱就看看最近三年的相关数据,19年营收同比增长0.63%,18年营收同比增长4.98%。 A:近三年营收 B:净利率 即便是近三年增长明显吃力,在19年年报中,其还是提到:“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增长,业务发展稳健,其中工业自动化、电源业务构成报告期内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海外业务持续增长”。反正人家手上有物联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王牌在手,至于你信不信那是你的事情。 二:财报细节分析 作为财务咱们还是先看看其19年年报,试图从数据里面找一些可信的点。其实通读财报下来,个人感觉英威腾其实不必要亏这么多?或者说亏2.9亿是为了2020年,甚至之后年度做准备。 在19年利润表中,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之后为356877860.07元,而18年损失(18年未单列信用减值损失)为54734801.99元。19年就减值损失这块同比增加了将近3亿元。 有人肯定会说,虽然数据上有很大差异,但是人家19年资产状况是否较去年有比较大变化呢?我们一一来分析。 1:商誉减值 关于计提了九千多万的商誉减值准备,年报中是这么说的:“2017年8月,公司与瀚瑞德及赵泉勇、李婉露、唐慧斌、吴素娟、罗德祥、陈健、邹红生、董希、唐洲卿、何建中等10名自然人签署了《关于唐山普林亿威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之收购协议》,经交易各方充分协商后一致同意,唐山普林亿威100%股权的总交易对价为25,000.00万元。合并成本与唐山普林亿威科技有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22,750.13万元确认为商誉。2018年上半年,由于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一步退坡,新能源汽车行业短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公司与交易对手方基于上述收购日已存在的政策风险的进一步信息,友好协商调整交易价款,并基于交易价款的调整对业绩承诺进行相应修订,因交易对价调整后的商誉为12,750.13万元。2018年度因其业绩不达预期,计提商誉减值3,015.82万元,同时因其2019年度业绩仍不达预期,剩余部分在2019年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在这个披露中我们知道,当初合并时形成的商誉,在18年还进行了调减,19年干脆一次性将商誉全部计提完。上市公司为何要这么做?这么做不是把企业往亏损上做吗?是的很有可能人家就是要19年亏。 其实大家如果关注18-19年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话,发现大量企业集中选择在此时进行商誉减值,个人认为:一是监管要求。《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要求上市公司应当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并且公司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发生资产减值的迹象。二则是受到商誉摊销政策预期的影响,担心一旦实行商誉摊销政策,则企业连续多年的利润都会受到削弱,对于那些盈利能力较差的企业,更有可能面临退市的风险。因为我国A股市场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便会面临强制退市的问题。因此对于经营效益差的企业来说,其便有动机一次性计提大额商誉减值,宁愿一次性带来巨额亏损,也要避免之后由于商誉摊销而带来的连续亏损,降低退市风险。 就是因为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一步退坡,新能源汽车行业短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然后将并购子公司的商誉全部一次性计入损益?可是新闻中、日常各种报道中、群众讨论中不都是说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金钥匙吗?企业就国家补贴退坡就如此不看好,把商誉全部进入损益? 而且近期关于新能源相关政策,国家层面也出台不少呀,怎么从上市公司会计处理上,似乎看出了不太看好的迹象呢? 看到商誉这,其实你可能也明白了19年企业亏损的门道了,企业根据2020年因为疫情的影响,根据经济形势的判断,对盈余进行了管理。但是为了说明咱还要继续说分析年报数据。 而且根据存货减值准备数据来看,18年年末存货6亿元,计提跌价准备为600多万。而19年存货为3.8亿元,计提跌价准备为5800多万。这数据也让人挺吃惊的。 2:减值准备 如果只是分析商誉减值的问题,似乎企业只是对未来的预期并不是那么乐观而已,也是出于谨慎性的考虑。但是在查看坏账准备计提时,又发现了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六千多万的坏账准备计提是怎么回事呢? 在年报中是由于预计六千多万的应收账款100%无法收回而导致的。 六千多万确定收不回?是不是单纯的做亏损呢?我看不一定,因为19年就确定了二千多万收不回,做了核销。如下图所示。 这以前的几千万确定打水漂,19年又要估计几千万应收账款,可能收不回。这是要弄啥呢?我们要思考这些企业为啥不付款?我看名单上还有不少上市公司呢。到底原因是什么呢? 是公司产品存在问题?还是公司运气太差都遇到了老赖?还是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坏账就坏账了? 就在思考为啥这么多收不回的坏账时,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中,又发现了一个问题。19年年报披露:“英威腾公司由于账上记载的新能源汽车存在减值迹象。管理层在判断该固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后,对所涉及的存在减值迹象的固定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本期确认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人民币51,062,380.04元。” 刚一看我以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对企业设备计提的减值呢,但是突然增加六千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也不合理呀。后来查到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公告中写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19年以车抵债 2018-2019 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公司对新能源汽车板块业务中于换回的新能源车辆进行了全面盘点清查,发现截止报告期末公司还有部分车辆处 于闲置状态,该部分固定资产出现了减值迹象。因此公司在期末按账面价值与可 收回金额孰低的原则对相关车辆进行减值测试,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 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经测算,拟计提 6000万股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真相大白了,这个六千多万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之前客户欠了钱不还,然后拿新能源汽车来抵债的,现在干脆对这些汽车进行减值。现在我们终于看出了点什么,虽然19年年报显示经营活动现金流为正3.568亿元。但是通过以上应收账款大量收不回,或者以车抵债来看,现金流其实并不是那么好,而且企业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3:研发费用 作为一个新能源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分析肯定是不能少的。我们先看下19年研发费用整体情况。 整体来看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13%,在上市科技型公司算是不错的,而且同比增加了13%。但是我们要分析具体研发费用怎么变化的。 19年研发费用: 18年研发费用: 通过对比18年和19年研发费用明细项目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A:19年年报研发构成项目,没有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而在18年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二千九百万,这一项在研发费用总额中占很大比例。 B:19年研发费用构成中,最后一项其他较之于18年,增加很多。是不是把18年列入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划归到此处呢?企业可能会这么做,因为如果一个所谓科技型企业,如果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占很大一部分,是否意味自身研发不足?或者直白点全部购买研发服务呢? C:19年研发费用中,专家咨询费较之于18年增加很多,还是上面的问题,是将委托网外部研发费用计入,还是这个专家咨询服务费增加这么多是什么原因? 三:看未来 我们知道财报数据一出来其实就已经“死去”,看企业都要看未来。但是从本文第二部分的财报细节分析中,我们也知道,英威腾可能存在主动将19年亏损做大,为了2020年业绩,甚至为了接下来的几年业绩做一些铺垫。当然我们也发现在应收账款减值中,发现企业管理存在问题,大量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甚至存在客户用资产抵债的问题。我们也发现企业自身研发能力是否足够,当然不是说购买外部研发服务有什么问题,只是说对于新能源上市公司,在众多的新能源上市公司,掌握打开未来钥匙的秘籍还是在研发。 当然有人肯定说:”分析新能源企业一定要朝前看,要认识到大趋势,看到新能源整体的方向“。我们当然知道新能源的未来,肯定一片大好前途,我们也知道,这么多上市公司谁家还没和新能源有千丝万屡的关系呢。至于是谁能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这个就需要企业管理者思考的。是乘着新能源这个概念,套现走人,还是加强研发、扎实管理,成为新能源企业的未来引领者。 英威腾19年主营业务构成:工业自动化、网络能源、轨道交通占比在30-40%,新能源汽车占比10%。当然我们可以看到营收增长点更多了,但是新能源汽车一直都是占比10%左右。目前是多点创收,齐头并进,但是对于新能源未有实质的增长和突破。 很多人看到这可能在问,笔者为什么标题写新能源上市公司分析,为什么不具体写英威腾呢?其实笔者只是想借英威腾19年年报,分析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目前不管是政策上,还是路边社,还是股民,大家对于新能源是非常看好,只要有这个热点,于是进行跟进。很多所谓新能源上市公司,都会主动蹭新能源汽车这个点,把业务拓展到充电桩、充电模块等相关产业。类似的如本文分析的英威腾,还有易事特等等上市公司,他们都可以做充电桩、充电模块。但是在营业收入占比中,目前还是占比还是很小的。 拿英威腾19年年报数据来看,对于新能源营收业绩来看,目前还是亏损为主,而且在主要控股公司业绩来看,只要是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子公司,都是亏损的。具体见下图。 A: 英威腾各产业损益情况 B: 英威腾主要控股公司损益情况 其实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汽车这些年来发展还算良好主要是政策在推动。比如深圳的公交车全部采用电动的。而且政策是持续强推,比如最近新闻报道:“4月14日上午,国家电网召开2020年全面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项目集中联动开工视频会议,宣布今年计划安排充电桩建设投资27亿元,新增充电桩7.8万个,新增规模约为去年10倍。项目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湖南、青海等24个省(市),涵盖公共、专用、物流、环卫、社区以及港口岸电等多种类型。其中居住区充电桩5.3万个,公共充电桩1.8万个,专用充电桩0.7万个,电设施150个。” 但是企业能否吃下这个蛋糕,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一则上市公司做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的真不少,大家多多少少都要和新能源沾一些边,也可能新能源技术还在研发和探索中,技术壁垒并没有实现,二则如英威腾上市公司一样,实际上占比10%的新能源业务,不算少了,但这部分都是亏损的,且严重依赖当地新能源政策,以及相关补贴。 新能源汽车未来肯定是大势所趋,但是短期一两年内,要想突破性发展那是不可能的。笔者曾了解某非上市新能源企业,专门做充电桩的,其公司不管是管理层还是研发人员,抑或者基础员工没有人在购置新车时选择新能源汽车,哪怕所在地新能源车,包括混动车只要条件符合,都能直接申领车牌,员工宁愿排队等摇号购置非新能源汽车。这个个例当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是至少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面对。正所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