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计小明的故事55-像福尔摩斯一样分析成本

 左岸金戈财税 2022-11-21 发布于广东

一:引子

小明做完本月的成本分析,以为本月没啥异常嘛,正优哉游哉的。这事刘经理过来了说:“本月总部SZ系列配件产品(充电桩产品配件),出现大量售后返修,在做财务分析时,光返修发生的差旅费就好几万,数据出现了异常”。

小明一听刘经理说的财务分析好像也和自己没多大关系呀,刘经理是分析期间费用,我小明只负责成本分析,经理和我说这个干啥呀。

还没等小明明白咋回事,刘经理继续说:“前几个月,销售给福建充电桩客户的配件,也存在返修的问题,后来查明是因为此福建充电桩客户,充电桩安装在某海滩公园,因为容易受潮导致我们的产品发潮,而出现了问题”。

这个小明知道,后来这个系列产品针对福建客户做了工艺处理,并且对于后续产品防潮处理进行升级。这个在车间的返修单有这些东西。

刘经理继续说:“但是现在山西的客户,也说这个系列的产品出现了问题,售后技术部派了五个人出差山西两个礼拜了,各种费用算下来,这个订单没啥赚头,还好人家客户接受现场维修,而不是有的客户一律要求全部换新”。

二:故事

至此小明稍微明白刘经理为啥找自己了,是不是说成本核算方面,找个系列产品是否有异常?

小明说:“本周生产会议,我参加了,当时好像提到了这个问题,我记得会议记录提到,是不是质检部检验不到位就发货,导致产品发到客户手上存在问题,然后还要公司派人去现场解决”。

小明打开了公司共享文件夹的生产会议记录,里面是这么记载着:

产品的未检验就发货,存在质量隐患,在后续工作中不允许产品未检验就发货的现象,请生产、品质、仓库严格做好把控,针对此次未经检验就发货的情况,请仓库、车间填写事情经过,并做到后续不再发生类似情况。

刘经理说:“后续呢?质检部有责任,但是具体原因当时会上没有分析吗?”,小明说:“各部门主管都推脱部门责任,还有人说为啥产品有问题就非要去现场,叫山西的客户快递过来,我们修好过去就可以呀,还有的说人家山西客户是新开发客户,而且对方公司技术人员也不知道具体时间他们充电桩的问题,还是我们公司配件的问题,我们公司的技术人员过去指导一下为了以后长远合作考虑呀”。

刘经理说:“大家七嘴八舌主要讨论该不该派人去现场,一遇到问题,各部门就推脱责任,如果不找到问题的根本,估计下次还要遇到这个问题”。

刘经理说:“你查下这个产品最近几个月成本有什么异常嘛?”,小明很快查了下SZ系列配件,然后说:“这个产品上个月有问题,上个月计算产品成本时,在产线、工时、人工不变的情况下,当月完工入库的产品比前一个月减少很多。第一次核算的时候,SZ系列产品单位成本比标准成本,比本月前几个月成本都高出很多,后来我感觉异常,查明不是车间输入ERP系统的完工产品数量错误,也不是车间统计完工产品数据错误,原来是车间完工了,但是仓库在安装布置新的位置,导致一些完工产品没地方放,所以还是放在车间过道上”。

刘经理一听:“这个问题,以前也遇到过。如果是一些企业人工和制造费用只分摊到完工产品上,未将产品及时入库,对于产品成本的影响更大,我们采用完工产品工时和在制产品工时分摊人工和制造费用,影响不是太大,但是也会造成异常”。

小明一想,这个好像也和刘经理提到的产品质量问题没啥关系呀,刘经理也疑惑了说:“这个产品还有其他问题没?”,小明说:“没有了,好像就是这个问题”。

说话间到了中午饭时间,经理说:“走吧,先吃饭下午再说”。小明和经理走出办公室大楼,外面竟然下起了雨,这梅雨季节就是雨多。小明正要返回办公室去拿雨伞时,出纳小虹也出来了说:“经理,和我撑一把伞一起去食堂吧”。见刘经理和小虹走了,小明看见办公室不少人往车间方向走去,平时下雨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绕道从一楼车间穿过行至食堂,路程虽然远了一点,但是可以不需要撑伞。

到食堂的时候,小明打好饭和经理坐一起,经理问:“你上去拿伞了吗?”,小明说:“没有呀,我跟随大部队从车间穿过来了”。

在今天中午吃饭的这个过程中,经理似乎一直有什么心事,难道还在思考刚才讨论的产品问题?

饭后小明和经理准备回办公室,经理没有和小虹一起走,而是和小明一起穿过一楼车间,同时小明也发现部分办公室人员带着雨伞的,也穿过车间。小明知道他们是因为想从车间绕道办公室后面,走电梯回办公室,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午饭过后,办公室前门坐电梯都要排队,而后面走楼梯反而快一些。

但小明不知道刘经理为啥要和自己穿车间,此时后勤部阿姨正在把纸箱拆了扑在车间入口和出口,小明想可能是下雨天为了防滑吧。

但是不少人拿着雨伞穿车间而过,湿了的雨伞,随着人手的晃动,点滴雨水撒在车间。

这几分钟,刘经理一路东张西望,突然看见一滩黑黑的浑水,说:“,但是不应该呀,这样不是机器漏油呀,穿过车间直接到办公室大楼后面这一路都是大理石,这黑水是啥”。

小明觉得刘经理自从吃完饭就怪怪的,但是听到机器漏油,小明想起了早在刘经理还是刘成本会计主管的时候,就在一次成本分析会上说过,通过发现机器漏油,发现某个产品成本过高。故事是:某个产品联系几个月突然工时消耗过高,分摊到的制造费用比较多,也就的生产同样的工时下,产品完工低,排除其他问题后,最后当时的刘经理发现机器漏油,有故障,效率过低导致的。

说话间刘经理蹲了下来,沿着这一滩浑水,发现早在一米开外,用物料箱子装着的产品,经理看了物料箱子的标签说:“很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小明看着此景此景,感觉这不是夏洛克在世?还是柯南显灵了?刘经理起身马上给车间主管打电话:“喂,曾主管吗?你们车间的完工产品怎么不及时入库仓库呢?堆放在车间,我刚看到都有可能被穿过车间的人的雨伞打湿受潮了”。

难道是因为下雨天,应该及时入库的产品未入库,因为下雨天,大家带着雨水的雨伞闯过车间,不小心打湿了这系列产品?

还没到办公室,刘经理手机又响了,听声音是刚才曾主管打过来的,对方说:“应该不是你说的那个产品吧,估计是堆放在车间的生产物料,虽然之前这个问题也规定了,生产现场禁止物料多领多放,最多只能存放2天的生产物料,同时对物料超领率和报废率达到2%以上的,车间主管签字时必须说明原因。各车间主管在审批领料单时应严格把关,做好管控。但是有的时候各产线拉长为了保证产能,也会提前把物料拉到产线上”。

刘经理说:“你还是下午有时间去看一下吧”。

下午刘经理和车间主管一直在沟通这个问题,快下班的时候,小明收到了一封行政部的邮件。邮件内容如下:

1:公共通道禁止占用,保持通道畅通,各车间设备漏水、漏油等问题要及时安排人员检修,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做好设备保养工作和保养记录。

2:仓库和车间对于完工产品做好交接,仓库必须及时将车间完工产品入库,车间不能将完工产品摆放在过道上。

2:时值春雨多发季节,有不少员工途径车间前往车间就餐时,携带雨伞上的雨水扫落在雨水上易造成严重质量问题。今后下雨天,所有人员一律不得携带雨伞从车间去食堂就餐,另走其它通道。请各部门做好宣导,做好管控。

三:总结

今天这个问题,让小明彻底明白了什么叫做追踪问题本质,发现问题根本原因。从差旅费的异常,追查到车间和仓库对完工产品未及时入库问题,追查到下雨天车间管理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刘经理没有找小明继续深入挖掘,小明以为自己以后遇到这个问题多加小心吧。其实在刘经理看来,不是要求小明挖掘什么雨伞问题,而是希望小明通过这个问题拓宽成本管控和分析的思路。

这不刚好周末有个成本精益管控的课,刘经理准备叫小明参加。小明如期参加了这个课程,说实话听完这个课程,小明才明白了刘经理的良苦用心。

回到家里,小明印象最深的老师讲的生产车间的七种浪费,而这七种浪费与成本管控和分析关系十分紧密。小明将一天的内容整理为如下内容: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起源于丰田汽车,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生产组织体系方式之一。其中“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表示利益、效益等等

现代管理中通常把生产现场的七种浪费总结为:产品缺陷、过量生产、过量库存、 等待时间、无效运输、过量加工、无效动作。

  七大浪费

                    浪费表现

           产生原因

过量生产

过程中存在大量库存

大量的零件或人员移动

人员增多和能耗猛增等现象

操作不平衡

缺乏有效沟通

产销不衔接

过量库存

过大的收货区域

多余的料箱、料架、叉车

多余物料占用更多区域空间、产生报

废、影响安全,导致动作的浪费和物料移动的浪费表现

无物料供给优先顺序

没有拉动系统

太多的物料存储区域

搬运浪费

过量生产

批量过大

缺乏现场5S管理等

频繁搬运物料或重新安

排整理

临时物料存储区多等

质量缺陷返工

需要额外的人力、物力

生产率降低

检查项目多、不良抱怨多

无法准时交货、信誉损失

人在制造(加工)过程中,没有按

照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进行生产而产生的不良品

由于物(包括设备、物料、生产线

布局等)的不合理性迫使人做出多余的不良品

过度加工

没有清晰的产品/技术标准

需要多余的作业时间和辅助设备

无穷无尽的精益求精

人员操作不熟练,员工作业技能差,达不到要求

工艺标准不准确,存在过精、过细、过深的加工作业

设备老化,加工速度慢,加工时间过长等

没有正确了解客户的要求

无效动作

动作顺序不当造成动作重复的浪费

寻找的浪费

大量的弯腰,抬头和取物

设备和物料距离过大引起的走动

需要花时间确认或辨认

人或机器“特别忙”

工作场地布局不合理

没有很好地制订或执行标准化操作

培训不良等

等待浪费

工人等机器、工人等工人

机器等工人、机器等机器

材料、作业、信息指令、搬运与检

查等的等待表现

操作不平衡、能力不均衡

质量问题、设备故障

大批量生产、较长的搬运周期、特大的周转器具等

推荐阅读会计小明系列文章:

1:会计小明的故事—没那么简单

2:会计小明的故事--什么是落地的费用管控制度

3:会计小明的故事—混乱的应收账款

4:会计小明的故事—固定资产入账的思考

5:会计小明的故事—应付账款尾差异的处理模式

6:会计小明的故事—科目设置为核算打下基础

7:会计小明的故事—开发票的辛酸

8:会计小明的故事—成本就是烤大猪蹄子

9:会计小明的故事—高效沟通,精准结账。

10:会计小明的故事—税局来人了

11:会计小明的故事—收入如何确认

12:会计小明的故事—存货管理从了解仓库开始

13:会计小明的故事—吃过猪肉见过猪跑,看过养猪的会计分录没?

14:会计小明的故事—研发支出核算

15:会计小明的故事-高新财务数据的界定

16:会计小明的故事—存货盘点那些事

17:会计小明的故事—财务核算的风险管控

18:会计小明的故事—成本就是烤大猪蹄子

19:会计小明的故事-ERP下成本初识

20:会计小明的故事-BOM相关

21:会计小明的故事-成本现场了解

22:会计小明的故事-成本数据的归集和分摊

23:会计小明的故事-成本核算指南

24:会计小明的故事-以问题为导向规范成本核算

25:会计小明的故事—成本核算案例解析

26:会计小明的故事-公司成本核算案例

27:会计小明的故事-人工、制费的分摊依据

28:会计小明的故事-约当产量法的实务运用

29:会计小明的故事29 -- ERP成本核算系统与单据

30:会计小明的故事30-ERP系统检查表象和本质

31:会计小明的故事31-成本核算之存货管理

32:会计小明的故事32-成本核算与应付账款

33:会计小明的故事33-影响成本核算的ERP系统常见错误

34:会计小明的故事34-存货核算系统设置

35:会计小明的故事35—成本核算与物料的管控

36:会计小明的故事36-生产委外管理

37:会计小明的故事37-报废、返修的管理

38:会计小明的故事38-成本分析的前提

39:会计小明的故事39-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40:会计小明的故事40-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

41:会计小明的故事41-人工分析

42:会计小明的故事42-制造费用与费用预算

43:会计小明的故事43-成本分析之成本改善

44:会计小明的故44-仓管KPI与财务分析

45:会计小明的故事45-成本分析之分析人心

46:会计小明的故事46-成本管控之内审思维

47:会计小明的故事47-成本控制之内部控制

48:会计小明的故事48-财务管控之全员成本

49:会计小明的故事49—在问题分析中改善成本

50:会计小明的故事50-成本分析的维度

51:会计小明的故事51-价值链成本管控

52:会计小明的故事52-成本管控体系 

53:会计小明的故事53-成本分析找到问题的本质

54:会计小明的故事54-精益成本分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