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舆丨大春秋之二:小龙女与西周的灭亡

 老三的窝棚 2022-11-21 发布于河南
写春秋就是写春秋,而且是长篇连载,初衷就是保号,不想发出的第一篇序言还是很快就被封了。这就真的很奇怪了,因为全文真的没啥“微言大义”,也不想微言大义,而只是就是论事地写写古代历史而已。
————————————————
大春秋(最妙曼的华夏)之二:小龙女与西周的灭亡
周舆
西周存活了275年,从周武王登基(前1046年)开始,传了1112王,至周幽王而亡(前771年)。当然,如果不是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迁都洛伊,开创了“东周”,那么周朝就已经寿终正寝了。
东西周的关系,从国都的位置来看,与后世的东西汉最为契合,但论起新旧王朝在血统上的承继关系,则东西周更像是后世的东西晋、南北宋。
东周自平王东迁(前770年)建国开始,到被秦国所灭(前256年,距秦统一华夏尚有35年),存活了414年,比西周的存活时间还长得多。这414年的历史,无疑书写了古代中国最精彩的华章。

图片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历史风貌大有不同。到底哪个时期更为精彩呢?当然是春秋。理由有很多,以后边叙边议。
关于春秋的截止时期,自古即有争议。笔者主张还是应该画线在“三家分晋”(前403年)。理由也很简单,因为这一故事的内涵和逻辑是“公卿逼诸侯”,显然属典型的春秋“风格”,而非战国的基调。当然,按照这个逻辑,田氏代齐(前379年)也可被视为一个关键节点,不过重要性显然比不上三家分晋,它只能作为上个时代的回响和余韵。
整个春秋时代,是一个多元、动荡而又充满活力的时代,据不完全统计,大致有36个国君被臣下或敌国杀死,52诸侯国被灭,发生了大小战事480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有450多次。

图片

仅仅看这些数字,就已经可以看出春秋比战国时期还要妙曼,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国际社会更为庞大和复杂。当然,更为妙曼的,是这一时期历史进程内涵更为丰富,到了战国时代很多东西已经丧失。
西周的灭亡固然是在公元前771年,但作为灵魂的死亡则是在70年前的“国人暴动”。那时的周厉王面对的是一个社会基础发了重大变迁的世界,的确需要进行一次重大的变革。但他推行的路线似乎是错误与致命的,特别是“专利”政策导致了“民不堪命”、“道路以目”的可怕后果。
最终,原始的城邦共同体意识,在周厉王手上彻底破裂了,后来的历史游戏无法像希腊诸邦那样继续以“动态平衡”的方式向前推进。此后,固然国君不能主导历史,但事实上国人也无法主导历史,各国历史的主导权交到了“卿家”手里。
有趣的是,尽管我们至今也搞不清楚“共和”是指两位贵族的联合执政,还是指国君与贵族达成了某种政治平衡,但它已经成为一个绝妙的历史隐喻,同时“共和”元年也成为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其实,在整个春秋时代,“尊王攘夷”的任务不仅是真实的,而且也是严重的,即使到了春秋后期,乃至战国前期,所谓“夷狄”也不是远处华夏周边,很多部族与华夏犬牙交错,像是伊洛之戎即后来的陆浑戎,甚至长时间深处华夏腹心地带。这一点只要看看地图就知道了。

图片

因此,西周其实亡于夷狄之手,这一点并不奇怪,也被后世屡屡复刻,如西晋和北宋。东汉之衰亡非起于黄巾,实起于董卓进京乱政,而董卓则是一个与夷狄打交道的边将;北魏之亡实肇始于边将边人作乱的六镇之乱;唐朝之衰微也是由于边镇作乱;大明尽管亡于李闯之手,但肇因实起于满人内寇,大明最强大的军力也是用于防范满人而非义军,而最终有能力定鼎天下的也恰是满人。
很多人都知道西周之亡,是被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给戏亡的,起因则是周幽王要搏取一个绝世美女千金难买的一笑。
这个大美女就是褒姒,那时她已年逾四十。她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让一个国君以不惜以亡国代价讨其欢心?
褒姒可不简单,她是一个龙女。

图片

在马丁老爷子写的《冰与火之歌》里面,龙是一个重要因素,但这种因素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也非常重要。这不仅是指历代天子就是“真龙天子”,而且是指在夏商周三代历史中龙的身影时常真实地闪现。
除了九鼎,西周真正的镇国之宝,是龙漦。漦这个字读池,是指龙诞,也就是龙的唾液。
夏朝后期,一天忽然有两条龙飞到王宫,自称是褒国两位先王的化身,引起朝廷一片恐慌。占卜师为夏后(即王)提供了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即向神龙提出供奉龙漦的请求,神龙留下一大堆唾液,然后翩然飞走。但它们也同时留下一个预言:不能打开这个盒子,否则会有浩劫降临。
龙漦被珍藏在一个精美的盒子里,终夏商两代都没有一个帝王敢于开启,哪怕夏桀商纣在亡国之际,也没有以破罐破摔、鱼死网破的心态打开这个盒子。
坏事的恰恰还是那个周厉王。
这位搞“专利”的,没有他不敢做的事。他亲自把盒子打开,结果龙漦流了一地,怎么擦也擦不干净。周厉王听信巫师之言,让宫女们脱光衣服去擦,结果龙漦突然变成了一只蜥蜴,钻进一个年仅七八岁宫女的体内。
过了七八年,周厉王死了,周宣王继位。这个宫女无婚而孕,肚子一天一天大了起来,最后偷偷生下一个女婴。在开化的春秋时代,老百姓出了这种事不是一个事,但在宫廷则是一件大大的糗事,为此她只好在深更半夜把婴孩丢在宫外。
这时,首都镐京流传着一首歌谣:“桑木之弓,箕草箭袋,大周to dead。”有人发现京城还真有一对夫妇在同时贩卖桑弓和箭袋,似乎应验了歌谣,宣王立即命人前去捕杀。那对夫妇听到风声,连夜逃亡到南边秦岭中的褒国。
说起褒国,也不是外人,立国者是大禹的儿子,也就是夏朝建立者启的亲弟弟,姒姓,有褒氏。褒国在现在的汉中市以北,范围大致是现在的汉台区勉县褒城镇留坝县。留坝我去过,为了拜谒张良庙还住过一晚,那是盛夏季节,山中清冷,晚上睡觉还要盖被子。
卖弓夫妇在褒国将女婴养大,不想这个女孩成人后,姿色出众,成为褒国的国花。这时褒国有个权贵得罪于了周朝,就把此女“征”来送给周宣王赎罪。此女长在褒国,被称为“褒姒”,也就是“从褒国来的那位姓姒的”。这种称呼方式在春秋战国时代很普遍,在其他文明也有,如“抹大拉的玛利亚”之类。
不知是周宣王无福消受,还是一度消受得过于激烈,他不久就去世了,褒姒这位绝代佳人就落到了他儿子周幽王手里。
按理说这时褒姒已经四十上下的年纪了,不仅有着风华绝代的芳姿,也许还因身上流淌着龙之血脉而散发着神秘气息,因此周幽王对她神魂颠倒、万分迷恋。可尽管万般宠爱在一身,但褒姒却始终是郁郁寡欢、冷若冰霜,周幽王即使使出了浑身解数,也难博美人一笑。最终,周幽王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一幕。
烽火本来是防备蛮夷入侵的报警网络,非要万不得已时不得使用。但现在周幽王顾不得这么多了,命人点起镐京城边的第一座烽火台。
浓密的狼烟直冲九霄,随即,一座接一座的烽火台由近即远地依次点起,黑色警报像插上了翅膀,飞向遥远的天际。
不到半天的时间,镐京城外征尘大起,人马杂沓,各路诸侯已率勤王之师十万火急地匆匆赶到。
也许周幽王此举只是为了向褒姒展示自己无上的权势,但权势本身并没有打动褒姒,反到是遭到戏弄的各路诸侯错愕而惊怒的神态让褒姒终于开怀大笑。见到美人一笑,周幽王也是心花怒放。

图片

周幽王昏庸无道,沉溺后宫,重用奸臣虢石父主政,致使朝纲不振,内外不满。后来,褒姒为周幽王生下一子伯服,周幽王随即废了王后和太子,改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
但这是封建社会,贵为天子也不能为所欲为。废后娘家有人,她的父亲是申国的国君。见女儿无故被废,申侯怒不可遏,随即与邻国缯国结盟,并约同夷狄犬戎突然对周王室发动袭击,直捣镐京。
周幽王再次升起烽火,但诸侯们以为这回又是周幽王在进行“游戏”,因此无人前来救驾。周幽王只好逃到了东边的骊山,最终还是没躲过犬戎士兵的兵戈,悲惨地死去了。褒姒被犬戎乱兵掳走,不知所终。镐京也被犬戎掠夺一空,全城老百姓被犬戎掠走。
前太子、申侯的外孙宜臼被申、鲁、许等国拥立继位,是为周平王。但镐京已经残破,周围也被犬戎所占,并辟为牧场,周平王只能东迁,以洛邑为都,由此东周开始,这一年是公元前770年。
经骊山之役,周室衰微,它不仅失去了可见的物质力量,也在很大程度上也失去了无形中的道义力量。周平王无事可做,享了五十年太平岁月。天子不能做主,只好由别人做主。此后,“诸侯强并(兼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从周平王开始,历史运动的中心已经不在周王室,而在获得霸权的“方伯”那里。天下变成了一个多元和多极的国际社会,历史从此变得格外妙曼。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20221121
请搜加备用号“柏拉图的洞穴出走”、“哲思茶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