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些未见的人,再也见不到了

 妖精婆婆 2022-11-21 发布于陕西


前几天我的扶贫帮扶户老宋走了,我的心情如初冬的早晨,雾蒙蒙,湿漉漉的,甚是低落了几日。

有些想见未见的人,稍一疏忽,稍一拖延,就再也见不到了,不止老宋,一下子几个人涌进脑海。

有些再见,就是再也不见。


2018年秋天,我在陕西省第六届阅读文化节南郑分会场的舞台上遇到82岁的王绍益先生,他满含深情地脱稿朗诵一首《盛世中国》。

我被一位高龄老人蓬勃的生机,昂扬的能量深深折服,四处打听他的讯息,原来他是福成镇明三湾村有名的“乡绅”,在当地悬壶济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颇有影响力。

区文化馆王馆长得知我的想法,他说遇到机会他帮我约,可以当面采访一下王绍益。两天后,王馆长帮我约到了王绍益,说我们可以在文化馆一见。

好消息来的好快。我忽然有点懵,感觉自己还没理清楚采访提纲,不知道见面后聊些什么,问些什么。我想再推迟一些见面,在心里多沉淀沉淀,保证采访质量。时间多的很,不是么,不差这一天半天的。我回复王馆长:下次再见。

二十天后,我再电联王馆长,提到王绍益,表示已做好准备,帮我约一下。王馆长叹一声,无限惋惜地说:王绍益先生已于前几日去世了。

宛若惊雷,不敢置信。半个月前还红光满面,精神矍铄的老人,说走就走了,太突然。

后来我如愿见到了王绍益的儿子,听他介绍了许多老父亲的生平故事,我写了《 82岁的朗读者:一代乡贤的写意和抒情》,但终究不是老人自己,终究缺乏最直接的沟通和受益。

2018年春天,我和区作协一行,慰问探访了91岁高龄的本土作家孙伯和先生。孙先生一生跌宕起伏,他的一生更是传奇的一生。

他入过国民党的军队,最终成为共产党的干部;他被关进牛棚丧到绝望,依然写出动人真诚的文字;他90高龄生活清贫,依然笔耕不辍健朗敏捷……

孙伯和先生凭着一份痴迷,一份执着,一份坚持,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75年,著作颇丰,他为人正直清朗,真真值得我们这些后备敬仰学习。

探望结束,我写了《 借着半天时光,晾干我湿漉漉的心事…》发表在《南郑文艺》上。孙伯和先生知道后很高兴,让人带来好多谢意。我们相约来年再见,去看那个村里的油菜花海,去听孙先生如油菜花海般广袤的故事。

来年我终究是失约了。油菜花谢了,孙伯和先生由孙子陪同去区里的医院看病,久不远行的孙先生赶紧让文化馆王馆长联系我,他说他出来一趟不容易,他说他时日不多了。

而那时的我正在福成采访脱贫攻坚,当日返回完全没有可能。山里的微信电话断断续续,我站在灰尘扑扑的路边大声和孙先生讲话,他耳背,我用尽最大音量,希望他能听得到几句。

日子被一天天撕下,一天天撕裂,放在心里能成行的事少之又少,我们的再见终究是再也不见,今年春天,96岁的孙伯和先生走了……

人至中年,很多事情已能淡然面对,但这一个个个体的陨落,依然在我心里产生涟漪,荡起微波,久久无法平复内心的遗憾。

说好的再见呢?怪我拖延症晚癌还是怪时光匆匆,世事无常?你想见而未见的人,终会成为你的遗憾……

他们来人间一趟,也曾无惧风霜雨雪;他们来人间一趟,也曾见识世间繁华;他们来人间一趟,身上的温度和热度也曾温暖美好过这个世界。

不经意的某一天,仿若这个季节的一片树叶飘零,寂静,安然,无声……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