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版-工·无界®」 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工笔系列画集-刘文辉·人物卷

 llljjgg 2022-11-21 发布于北京

后记

工笔画在唐宋以前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形式,虽至元代以降因文人画兴起,工笔画有过暂时的消沉和停滞,但文人画却大大丰富了中国画整体的意象性、抽象性、象征性和文化性,也使得工笔画在浸润中获得更为持久的生命力。时逢当下工笔画程现出盛世艺术的品质和气象,呈现出空前繁荣的胜景,而且在延续传统文脉、弘扬时代精神对接艺术当代、拓展世界性张力等方面成就斐然。

由杜泽先生策划、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工·无界 艺术新视觉—工笔画作品集》历时五年,出版了86位工笔画家的作品集。今年策划者遵循视觉创新、紧扣时代、增添阅读的原则,将原选题更名为《工·无界 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工笔系列 作品集》,经过遴选推出第一辑出版。

入编的工笔画家有的通过作品呈现在当代情境中秉承传统技术,续写传统精神与审美意蕴,凸显在传承与发展上的学术主张和价值取向;有的以自己的艺术观念、独特视角孵化的审美智慧与艺术语言中表现出工笔画的新气象;有的忠实于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真情实感,将客观生活的情境升华为工笔画的新图式;更有用开放性的视觉表现挑战传统工笔画固有模式及经典样式的超越,反映了当代工笔画家的文化思考并为工笔画的未来发展提供出诸多可能性。应该说这些不同方向的艺术探索从某种意义上折射出当代工笔画多元发展的一个侧面。

当然,在中国工笔画的当代发展的进程中,不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缺失和问题,比如:思想性精神性弱化的问题;缺乏激情的过度制作化问题;缺乏创新过度类型化的问题;缺乏生活的新程式化问题;缺乏文化自信的去民族化问题等等,均需要我们警惕和不断反思,并通过有责任感的工笔画家有价值的创作成果的引领,以彰显中国工笔画在传承与发展上的学术主张和价值取向,优秀的工笔画经典作品如同一盏明灯,会为众多迷茫者照亮前行之路。

我们高兴地看到,工笔画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一直以整体的文化自觉形态出现,并以博大的人文关怀、普世的审美观念、世界性的文化张力,彰显出传统艺术形式的当代意义和价值及超越中西方弊端的视觉共同性,使得当代工笔画成为传统艺术形式中最有活力和时代精神的载体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文化话语权的逐步提升,中国工笔画凭借自身的优秀品质走出国门,被世界各民族广泛接受,在世界美术对话中占居重要一维,成为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已成当代工笔画家的期许和愿景。那么如何在观念和行动上做好准备,如何在文化自信中不断适应时代要求?如何在传统与发展之间栖身?如何在工笔画的学理与实践方面拓展出更具有学术深度的外延等等,都成为当代工笔画家、学术机构和出版推广部门的担当与使命。

陈孟昕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文章图片1

刘文辉

个人简介

刘文辉,1981年12月生于江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

文章图片2

铜墙铁壁 | 120cm×120cm 木板 2021年

守望生活中质朴的美

艺术创作是作者内心情感世界的真诚表达,是作者对自己心灵的直视,是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感悟,也是作者内心情感与个体认识、社会价值的统一。《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古老的文论一直引领着古往今来各个领域的艺术创作。同样,也在绘画领域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很多画家在这一精粹思想的引导下,巧妙地借着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抱负、内心情感及政治情操。

由于艺术家的生活阅历、品格修养、个性气质、情趣体验及其所身处时代风尚的不同,他们的内心情感和审美感悟会完全不同,那么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着眼点、感应点就会千差万别,这些差异将直接决定他们艺术创作的形式语言和格调。但不管艺术家运用任何形式来表情达意,都必须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以竭诚的心去体验“生活”,表达灵魂深处的真实情感。因为,没有现实生活的体验就不会有真实丰富的情感,就不会认识人的生命存在的本质和意义,也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泉。

文章图片3

心窝窝 | 145cm×160cm 木板 2019

一、平凡生活的温情

或许是由于农村的成长经历和早期在市井之中打工的境遇,形成了我较为“土气”的秉性。尽管后来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有所改变,却依然无法掩盖烙在骨子里的那种“土”味。这种带着“土”味的秉性决定了我的思想意识不会太过于前卫和激进。因为成长的经历让我切实地感受到生活对我们的馈赠,让我感受到平凡的深度,所以我对现实并没有那么多迷茫和困惑,对生活没有那么多的叛逆和批判,也没有对人生的悲怆和苦涩。相反,我内心深处对我们平凡朴实、劳碌冗忙的生活有着天然的情感。

文章图片4

夜色 | 210cm×190cm 纸本设色 2011年

作为一个忙碌于日常生活的普通市民,我们每一天都能够体验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感受到生活中交织演义着的世间百态。在我的眼里,这种在柴米油盐中劳苦繁忙的生活具有诚挚而不事雕琢、善良而平和品质,碌碌之中蕴含着浓浓的人间真情,这种“情”是平凡的,但却存在着一种质朴之美:它与那些婉约、柔和、华丽的优美不同,也与粗犷、崇高、雄奇的壮美不同,它是那么的平凡,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修饰,是真实而自然的美。由于我性格中的“土味”与生活中的这种“质朴”有着天然的深层契合,我对这种平凡的“质朴”有一种深沉的敬意,这种“敬意”让我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本能地以宁静而感恩的心,将更多的情感投入到自己所熟悉人群,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心灵,在自然真实、质朴可爱的平民世界中去感受生活中的安宁祥和,把搁置在心中真切的爱倾吐出来,表达普通庶民的一份真情、一份温暖和一份质朴的美感。

文章图片5

晨 | 150cm×250cm 纸本设色 2008年

在这种平凡忙碌的平民世界里我感觉到亲切而放松,能够如鱼得水般地体会世态百味,畅享那自然淳厚、朴实无华的人间温情。每当我独座画案之前,心里总是涌现这种脉脉的温情,感受到平民世界里泥土般的芳香及平民百姓人对生活的美好感受和热切期盼。所以我常常会在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现实生活中去挖掘人们的真挚情感,在司空见惯和微不足道的素材中去寻找到温暖的画面,在平民世界中去捕捉到闪光点。对我而言,一个鲜活的艺术形象,常常反映为举手投足之中的一组具体生活形象,或是在顾盼之间的某个特定情境。正如作品《晚风》所展现出百姓生活的隅角一样:画面描绘的是在萧瑟宁静的夜色中,零星的几个市民围拢在水果摊忙碌的场景。

文章图片6

清晨的阳光 | 180cm×180cm 纸本设色 2019年

通过对人物形象细节和情境的渲染,画面景象仿佛指手可触,生动地凸现出城乡边缘市民生活的缤纷意境,画面的节奏宛如一首悠扬的情歌一样在翰墨丹青之中跳跃,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浪漫情怀。此情此景,对任何一个普通的市民来讲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但就是这些毫不起眼的情景在清风残月中竟显得如此美丽,有一种沐月行吟、溯水而歌的闲情逸致。为了体现夜色朦胧高冷的感觉,我没有对现实世界进行的简单模仿,在创作构思上充分利用了延宕性的心理结构,强化了中国画特有的人文情怀和语言趣味,对现实生活展开了一种普适的艺术构想,通过自己的思维模式展现“平凡”生活中所蕴含的温情。

二、质朴情感的升华

艺术源于人类对自身情感的体会、提炼和升华。所以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与艺术家的情感共生的,情感的深度将会直接影响艺术作品的高度。所以,我们必须真诚地面对自然、社会、生活。因为真诚,才就能够对生命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悟,才能创作出感人肺腑的艺术作品。就个人而言,我更希望自己能够立足于自己生活的文化语境中,以理性的观察结合感性的思维,探索符合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情感的视觉呈现方式。为了对自己内心感情有更加深层的表现,我把表现艺术形象的独特性、生动性、典型性放在统领画面一切的地位,把艺术创作的着眼点和感应点定格在自己所熟悉的平民百姓,对这些我们通常不以为然的生活进行艺术加工,传达民间那平淡似水般的质朴内涵,营造能够让大家内心产生“共振”的美感。

文章图片7

晚风 | 70cm×70cm 纸本设色 2008年

这种具有“共振”性的美感需要对艺术形象的提炼和概括,需要在创作过程中去糟取精,更需要在情感上得以升华。在我的情感世界和创作语系中,很多前卫奢华的形式语言显然有点格格不入,因为那些语言对淡泊如水的平凡世界无法恰如其分地诠释。而一些过于细腻雕琢的造型和多余的表述也显得软弱无力,它们同样无法实现我内心对质朴情感的视觉物化,无法表现我对生活切身体验的感受,更无法实现心灵和现实之间的融通。因为过多的模仿雕琢反而会显得虚假空洞,无助于情感的表达和提升,有损于朴实形象独具的美感力量。所幸的是,生活给予我们艺术创作很多的馈赠,只要是有心之人便能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丽的画面,时时都有感人的情景。“生活”不仅给了我们最为恰当的画面语言,还给了我们创作感性和灵动的思绪。

文章图片8

忙碌的日子 | 150cm×180cm 纸本设色 2010年

为了排除一切阻碍情感表达的因素,确保艺术创作时不掺杂与主题思想任何无关因素的影响,让内心的感情世界能够在画面中升华,我用自己最为简单、直接、笨拙的造型方法去塑造人性的质朴,直接指向情感的核心,把艺术形象的鲜活程度、饱满程度、通透程度表现得更加充分,把平民生活的时代气息和情感世界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由于自己内心情感的这种偏执,我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对自我艺术语言的探索与实践,有意识地对艺术形象内在精神进行孵化,在语言技巧方面更为主观地处理一些多余、过火、扎眼情景,概括提炼繁琐冗长的表面,纯化艺术形象内在品格气息。在笔尖的提按之间我尝试如何更为有效地描绘出市民生活精神本质的力度,让隐藏在平凡生活中深沉的情感凝聚在艺术形象之上,渗透在画面整体氛围之中。

文章图片9

小雨花 | 150cm×18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这种创作体验让我感觉有一种接上了“地气”般的无比清爽,心里变得恬静,宛如有股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对人性的质朴之美有更深的认识。以我的工笔作品《晨》为例:这幅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出现代气息与传统精神相互交融的艺术特色,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去描绘孩子们上学路上情景,极简的画面反而显得更加真实感人,拙涩的手法增添了盎然的情趣,主观的造型使人物形象变得鲜活而生动。为了让这样再平常不过的生活情景在情感上变得更加浓郁,我主观删除了任何与画面主题内涵无关的元素,用极其概括的艺术语言、轻松的笔法表现孩子们的质朴和清纯。

尤其是大面积空白的运用给予人深刻的视觉印象和想象空间,充分展现了艺术作品的强大感染力,而画面引申出来的空灵意境更是与观者的情感产生共振和升华,勾起人们内心深处对童年时光的美好记忆,似乎能感受到起上学路上金色的阳光,能听到泥土深处的细语,感受到漫着花香的风和自由清新的空气,似乎让我们回到了渴慕已久的精神家园。

文章图片10

溪水边 | 40cm×50cm 木板 2020年

三、艺术归程的守望

经过岁月的打磨,我在自己的生活中得到了慢慢的沉淀和积累,心中纷扬的尘埃逐渐落定,我对生活的感受也在逐步变化,人物、环境与自己的情感有一种水乳交融的感觉。那些穿梭在身边的沧桑世故和人间万象中所展示出的生命内涵在我心里变得宁静致远。当我安静地重新审视周遭的生存环境,审视自己所生活的土地和家园,内心的眷恋愈加浓厚,生活中诸多的情结香醇了许多。在艺术创作中我更加倾向于回归艺术的本真,更加渴望接近生活原本的品质,自觉地用饱含真情的素墨来抒发自己的平民情结,渲染那的简单的幸福,用铁丝般的线条来解读生活的内涵,展现平凡世界的精神栖息地,表现具有理想化的生存意识和人文主义情怀。

文章图片11

暗香 | 40cm×40cm 纸本设色 2010年

这种从尘世喧嚣到淡泊宁静的精神归途,让我能够更深切地感受百姓生活的馥郁馨香,很多的灵感和冲动如清泉般涌自心田,为了提升画面的精神性内涵,我努力地去寻找一种更为自由的直觉表现和情感抒发,寻求艺术语言的净化和超脱。《末班车》、《袅袅炊香》、《忙碌的日子》等作品便是这种回归的写照,在这些画面中的情韵浓重而真实,散发出缕缕澄清意绪,好像是那些普通而丰富的现实生活在我心灵深处开启了一个小小的窗口。在这里我可以默默地注视人间百态,看着那些穿梭于大街小巷间一张张生涩而熟悉的形象,感受着生活的惆怅、艰辛和希望,思考着时间长河中人的生存之根和意义,我窥见了一幅幅充满诗意和深情的生活画卷。

文章图片12

夏夜 | 50cm×50cm 纸本设色 2014年

就像《忙碌的日子》所表现的一样:一个生活中真实而普通情景,在停放自行车场地上两个稍纵即逝的背影,顾盼之间的神态没有过分的修饰,没有刻意雕琢,却将人们对生活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恩自然而然地凸现。透过两个朴素的背影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告白和情感的表露。在创作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弱化带有叙事性的戏剧性效果,加强了人与物之间真实的自然气息和内在联系,使人物与环境融为一个浑然的整体,回归到人性本身的层面上挖掘具有普遍意义的“情结”,守望生活原生形态中质朴的美。

“生活”在艺术创作领域作为一个底蕴丰厚的概念存在,生息所依,灵性所系,是根性的存在。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中蕴含着人性精神家园深处质朴纯真的大美。这就是我在艺术创作中孜孜以求、静静守望的美,一种平凡、质朴、单纯、本真的美。这样的美需要以真诚的心去看我们的生活,将自己的沉思、情感、眷恋、体悟注入每一个个体生命之中去感受生存的尺度和意义。

文/刘文辉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作品赏析

文章图片13

夏至 | 120cm×80cm 木板 2021年

文章图片14

晓妆 | 50cm×50cm 木板 2014年

文章图片15

星期天 | 40cm×60cm 木板 2018年

文章图片16

仲夏 | 120cm×80cm 木板 2020年

文章图片17

大一女生 | 60cm×4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文章图片18

蝶恋花 | 140cm×70cm 纸本设色 2009年

文章图片19

淡淡的香之一 | 120cm×50cm 纸本工笔 2011年

文章图片20

淡淡的香之二 | 120cm×50cm 纸本设色 2011年

文章图片21

淡淡的香之三 | 120cm×50cm 纸本设色 2011年

文章图片22

淡淡的香之四 | 120cm×50cm 纸本设色 2011年

文章图片23

假日 | 70cm×40cm 纸本设色 2014年

参展获奖

2021年

《仲夏》入选“第三届中国青年漆画大展”

《消夏》入选“中国漆画展”

《溪水边》入选“第二届全国小幅漆画展”

《清晨的阳光》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心窝窝》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进京作品)《心窝窝》《清晨的阳光》获第十五届江西省美术作品展”一、二等奖

2018年

《星期天》获“首届中国小幅漆画作品展”优秀奖

《风景这边独好》获“江西省重大主题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优秀奖

《金色的早晨》获“首届江西省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末班车》获“ 第十四届江西省美术作品展览”二等奖

《青青菜蔬》获“江西省第四届教师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览”一等奖 《淡淡的香之一》获“巴黎东西方国际艺术展”最佳创作奖

2011年

《夜色》获“第八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优秀奖

《忙碌的日子》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

《淡淡的香》入选“2011中国百家金陵中国画展”

《忙碌的日子》获“首届全国现代工笔画大展”银奖

《晨》获“第七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优秀奖

《晚风》入选“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


北京墨轩臻品艺术 | 传承文脉·印艺互联

主攻学术·挖掘新人·引领收藏

图文|刘文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