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性骨节疼痛的中医调理方法(附语音)

 幽默的数据线 2022-11-21 发布于甘肃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六百四十。(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諸浮不躁者,皆在陽,則為熱;其有躁者在手,諸細而沈者,皆在陰,則為骨痛;其有靜者在足。數動一代者,病在陽之脈也。泄及便膿血。”——《黃帝內經·脈要精微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我们先来看原文∶“诸浮不躁者,皆在阳,则为热;其有躁者在手,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其有静者在足。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这句话不难理解,讲的还是脉象的主病,这里边讲的是主热,燥者在手,还有骨痛,或者是便脓血腹泻这种情况,脉象是什么表现。我们先带大家从头到尾先过一遍。

“诸浮不躁者,皆在阳”,也就是浮脉,但是不躁急,这个病是在表,表就是阳,这个阳在表,阴在里,这类病是在表,因此是为发热,病是在足三阳经。我们知道足三阳经指的是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咱们非常熟知的足太阳膀胱经,就是从足一直到腿的后外侧,然后一直上来,进到后背,所以我们这个在背上拔罐,还有刮痧,还有这些艾灸等等的很多方法,实际上都是操作在足太阳膀胱经上。

为什么叫膀胱经呢?很多人就觉得中医感冒怎么跟膀胱还联系在一起,其实不是,其实指的就是五脏六腑当中的六腑之一的膀胱,用它来命名,代表身体的樊篱这侧,就是后背这边,用它来比喻。我们得了感冒,包括《伤寒论》里边讲的,无论是太阳中风,还是太阳伤寒,都是在膀胱经上。在膀胱经,指的是足,三阳经当中的阳气最盛的这一个经,也就是这个病在最表浅,这时候我们解表就能好。要是再往里走就会进入少阳,进入阳明。三阳经的病好不了就会传到太阴、少阴、厥阴,这就是疾病一层一层往里走的次序。我们学《伤寒论》就比较熟悉,主要讲的是足三阳经或者足三阴经。这个脉象就是你把到这个脉是浮脉,而且这个浮脉不急躁的,这种情况,这个脉象就是病在表,如果是发热的话,是指的在三阳经的发热,这种情况下好不好治呢?比较好治。因为是在表浅的位置,我们用解表的方法,发汗的方法,还有散寒的方法,调和营卫的方法都能给治好。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