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丑角刘赶三,当众怼慈禧,本以为他难逃一死,可慈禧却笑道:赏!

 四季视野 2022-11-21 发布于北京

有一次,刘赶三进宫演出的时候,当众搞得慈禧下不来台,文武百官都觉得这次戏子要玩完了,可慈禧却罕见大度了一回,不仅不计较,还下令打赏!

刘赶三,本名刘保山,天津人,是京剧界著名的丑角,号称是“天下第一丑”,演男丑戏以《绒花记》最有名。夏雨所主演的电视剧《天下第一丑》就是以他为原型的作品。

刘赶三这个名字的由来也很有意思。据说,是他出道之后,唱功太好了,很多戏班都请他到场演出,有时候一天要连赶三场,所以就被同行和票友们戏称为“赶三儿”,久而久之就成了刘赶三。

刘赶三为了唱戏,专门准备了非常特别的道具,一头名叫“墨玉”的小毛驴。这头小毛驴是经过特殊训练的,日常是主要交通工具,他到哪都骑着,唱戏的时候是道具,能在台上配合表演,增加特殊气氛。因为和这头小毛驴配合的默契,就连他进皇宫时,都能破例允许他牵驴进宫。

他不仅靠着精湛的演技和唱腔征服了百姓,就连达官显贵也都将其奉为上宾。不过,他的性格不仅古怪而且还十分大胆。凡是看不惯的人和事,随时就编到戏词里面演绎出来了,根本就不在乎当事人是否在场,也不管当事人是什么身份,丝毫没有任何避讳。

刘赶三的胆子有多大呢?举个简单的例子。



有一次,戏班里演《思志诚》这出戏,刘赶三在剧里扮演的是一个青楼的老鸨。他踩着鼓点一出场,恰好看见台下坐着惇、醇、恭三位亲王,脑子一转圈临时把戏词给改了,声情并茂的唱到:“五姑娘、六姑娘、七姑娘,出来接客喽!”

按理说,这句戏词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古代青楼的规矩,大部分都不喊姑娘的名字,就是喊编号。可是,台下坐的三位王爷,在兄弟中的排行正好是五、六、七,所以观众们一听就听出来了,观众席上瞬间就炸开了锅,纷纷捧腹大笑。

三位王爷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有毫不介意拍手叫好的,有默不作声低头不语,还有气得脸红脖子粗,扬言要打人的。但是,这些似乎都跟刘赶三没有关系一样,人家该怎么唱还怎么唱,该怎么演还怎么演,完全不在乎王爷们的反应。

像这样的表演,在刘赶三的演戏生涯中比比皆是,最厉害的一次是被召入宫里演出,当众把慈禧搞得下不来台。

慈禧不仅手握生杀大权,还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再厉害的官在她面前都得兜着点,稍不留意就玩完了。不过,她也是一个骨灰级票友,酷爱听戏,为此宫里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戏班,闲来无事时专门给她一个人表演。

有一次,刘赶三在宫里表演京剧《十八扯》,这也是一出很有名的剧目,意思就是扯哪儿算哪儿,没有固定的戏词,随便串随便编,有些词都是临时现编的。

比如,河南豫剧名丑金不换唱的《十八扯》,戏词就是:十冬腊月里好热的天,五黄六月把皮袄穿,老鼠拉车猫推碾,道口烧鸡飞上了天,牛皋娶了穆桂英,生下个女儿叫花木兰等等。说白了这出剧目只要能顺着鼓点和节奏就行,跟流行歌里面的串烧是一样的。

刘赶三唱戏的时候,他扮演的是其中的孔怀,发现慈禧端坐在正中间,正儿八经的皇帝光绪,却像个犯了事的下人一样,拘谨地站在一旁,连个座都没有,还不如在台下看戏的臣子。这可把他气坏了,于是就临时编了一句戏词:别看我是个假皇帝,好歹有个座,那真皇帝天天侍立,何曾得坐呢?

此言一出,在场的文武群臣惊愕不已,这不是公然打慈禧的脸吗?群臣都替刘赶三捏了一把汗,觉得这个戏子是真没戏了。

慈禧听了戏文之后,一开始脸色很难看,目露凶光,眼看要发作。可是过了一会,她竟然又平静了下来,并没有像群臣预测的那样,反而温和地说了一句:“此言有理,赏!”

或许作为资深戏迷的慈禧,觉得就算处死了刘赶三,那还会有下一个丑角出现,把这件事写成了戏本子,让自己的名声在民间遗臭万年。又或许是慈禧当天心情好,不过,不管慈禧究竟是怎么想的,反正是刘赶三和墨玉都得了赏钱,光绪皇帝也恢复了应有的待遇,有了座位。

不过,夜路走多了,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刘赶三最后也是折在了嘴上。

李鸿章后来被罢官免职,回家养老时,刘赶三在一次表演中,又临时编了一句戏词,把李鸿章给骂了一顿。谁知,李鸿章的两个儿子,正好在台下听戏,随即便带着人把刘赶三打了一顿。当时的刘赶三,已经快八十了,哪能受得住这顿揍啊,被救回家没多久就去世了,一代大师就此陨落!

人生在世,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生生死死,皆入戏中。刘赶三虽是丑角,但一身是胆,从不知权势为何物,其技敏绝,其勇空前,令人敬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