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十万发炮弹狂轰之外,美军作战最毒的一点,到底是啥?

 樵夫1964 2022-11-22 发布于云南
作者:熊熊之火
来源:装甲熊

最近100年来,美军恐怕是参与对外战争最多的军队了。尤其是二战后美国成为彻底的世界头号强国之后,美军在全球打造了大量的军事基地,同时也在积极参与全球性的战事。

所以,谈近现代战争,很大一部分篇幅都得有美军的角色。当然了,美军的作战也是很多人研究和感兴趣的点。

大众对于美军作战,最直观的认识就是其火力非常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因为美军打出的炮弹极多,还有“范弗里特弹药量”的说法。

当时,美军为了夺占一两处山头阵地,都不惜打上几万、几十万发甚至更多的炮弹。比如我们常说的上甘岭战役中,美韩军队发射的炮弹即有190余万发。

不少网友在理解美军火力的时候,总是认为这些炮弹都是打到直接的一线阵地。甚至于一些影视作品,也总是将火力表现在第一线,认为在火力交战线之外,就没什么事儿了。然而这种认识,却是有局限性的。

因为美军当时的火力控制,打第一线只是最基础的,它更毒的一点是封锁我增援兵力、输送补给的通道,在我前方阵地和后方之间打出若干道火墙。这样的话,我军增援部队很难冲破火网,而前方阵地在承受极强火力轰击的同时,又不得不直面大量美军攻击部队的集群冲击,压力非常大。

这也是我们一再向大家强调的,在当时的对美作战中,实际上用到密集冲锋战术的往往是美军,我军前沿部队经常是处于以少打多的状态。甚至于一个班对付美军一个连,乃至一个营的情况,都是存在的。

所以很多志愿军老战士在回忆当时的作战时,都会有我们几个人对付美军几十、上百人的情况。这可不是夸张,而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而除了前沿阵地外,穿破美军火网的战斗则是另外一番景象。有不少战士都是连美军的照面都没打上,便牺牲于路途当中。这也是志愿军老战士们回忆作战时,给我们描绘的另一个战场视角。

早在跟美军战时,其注重打我运动通道和后方补给线的特点就非常突出。

第20军在长津湖战后即总结道:

在攻击前或开始,(敌机)用密集排炮掩护步兵攻击,往往打我阵地后,即转向阵地二侧或纵深或第二梯队盘旋射击轰炸,防我反击部队。战役配合上,多半炸我补给线、交通要道、桥梁、医院等,在发现目标后,大量轮番轰炸,毁灭该地,并在数小时后,派一至二架飞机前来侦察。

对一个排或一个连的攻击,必先以飞机4至10余架大量轰炸扫射,投掷汽油弹、烟幕弹,掩护步兵冲击,主要是炸我火力点或两侧山腰。然后以远射程炮,一五零榴弹炮再加重迫击炮向我主阵地进行面的射击。

火力使用一般的是五七、七五口径火炮配备于第一线,一零五口径榴弹炮为第二线,在步兵配合坦克向我接近时,集中火力配合敌机低层轰炸扫射,向我前沿阵地作毁灭性的炮击轰炸,敌远射程炮专打我预备队位置及可能的出击道路。

所以笔者看到有些相关电影时,是比较头疼的,你对美军火力以及我军战术的表现,完全就不对嘛!

上面这还是初期作战的情况,到战线相对稳定,美军的重火力及弹药更能源源不断输送上来的时候,它的这种打法更难对付。

所以我们说跟美军作战,强调人数多是没有用的,关键是如何让力量保存下来,然后才是如何战斗的问题。

在实战中,我军发展出了坑道战术。坑道作战的核心就是在美军的火力轰击下,尽可能保存阵地上的战斗力,同时在我军反击时,阵地上还能留有配合的部队。

因为美军有封锁我运动通道的习惯性打法,我军反击部队只能在夜间运动上去,并实施反击。所以白天的战斗基本只能靠前沿部队在坑道和后方火力的支援下坚持,待晚上反击部队运动上去,再跟坑道留守部队配合,将敌军打下去。

当然,即便有坑道以及相应的战术,但实际操作层面仍然极不轻松。

因为不是说坑道就能抵御住所有的炮击,敌军在占领表面阵地后会千方百计对坑道进行破坏,坑道留守部队的作战难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同时也不是说在夜间运动,我军反击部队就能完整地抵达出击阵地,伤亡总是会有的。

在这里希望大家好好看看《特级英雄黄继光》这部电影,其对于坑道作战、阵地防御、运动增援、反击作战是有简短而真实的刻画。

所以即便在阵地战后期,当时的作战仍然非常艰难,而且美军这种战法,并不仅仅体现在战斗、战役层面,在整个战略层面上更是如此。

美军航空兵在战争中最重要任务并非直接参与攻击作战,而是将矛头对准了志愿军的后勤线。美军非常明白后勤的重要性,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在无枪、无炮、无粮、无药的战斗环境下战斗下去。

所以我军除了在前线跟美军作战外,后勤线上的战斗同样重要,而且同样激烈。

最终结果是,我军不仅在接触线上打造出了钢铁长城,在后方也打造出了钢铁运输线。

所以跟美军作战,首先要对其作战风格以及相关能力有基本认识,同时要有针对性的体系建设,在反制或削弱美军相关战力的基础上,方有战而胜之的可能。

其实我们看美军在前前后后,乃至于直到现在的战事中,对打击对方后勤补给线的认识始终是一致的,而且客观地说这一招的确狠辣。如果真被美军掐断了补给线,那么多半是无法对付其协同攻击的,但反之则有打赢美军的可能。

这里还有正反两个例子,大家可以拓展思考下。

一个是越南战争中,美军对胡志明小道的打击,尽管说美军投入了极大的力量,同时也造成越军相当大的损失,但总体上未能掐断越军的输送通道,最终只能是黯然撤军。

还有一个则是1991年海湾战争,萨达姆所想的是依靠数十万大军摆在死阵地上,等着美军贴近缠斗。但是,美军会给你这个机会吗?

在正式开战前,美军花了半年时间运兵、运武器、运弹药,开战后又连续炸了38天才开始地面战。

伊拉克军队不要说战略补给通道被隔断,部署在战区各部队之间的联系和供应都被炸得七零八落,这还打什么仗呢?

所以海湾战争地面战基本没什么悬念,美军获胜的难度跟打靶子几乎没有区别。

假如说美军脑子抽了,第一时间就上去跟伊拉克军队打地面战,尽管肯定还会赢,但战损不会那么夸张。或者说,萨达姆对美军多了解一点,知道美军到底是怎么打仗的,也不至于摆个了死阵,完全被动挨打而毫无还手之力。

以前的这些战争不是没有研究价值,比如在现在的俄乌战场上,俄军就总是习惯于跟乌军贴着壁垒打死战。乌军的要害,显然不是那星罗棋布的要塞区,而是其后勤补给。甚至于俄军自己,先后几次退兵的关键要素也是后勤。

既然知道后勤补给重要,却在掐断对方后勤线的投入上相当不足,真不知道俄军是怎么想的。反正现实情况就是乌军的补给线基本畅通,从利沃夫到顿巴斯可以将装甲纵队很从容地部署过来。

要知道俄军军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美军的,不能光学皮毛,不学实质吧!反正这仗要是让美军来打,虽然我们不看好美军打大规模巷战、硬仗的表现,但至少说宏观、微观的打法还是要更狠辣些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