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说新语丨你爱用的流行语,都是吃货们想出来的

 昵称503199 2022-11-22 发布于山东

原创 陈海婷 语言文字报 2021-03-02 16:00 发表于北京
收录于合集#试说新语24个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美味的食物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味觉上的享受,而且能滋养我们的身体。在网络信息时代,网友们发挥自身的创意,通过食物名称的拆分、食物特性的联想、谐音的运用等方式,创造了一批诙谐有趣的网络流行语,使表达更生动有趣。

网络流行语中的食物可分为荤菜、水果、饮料、调料、主食等。比如: 

荤菜类

大猪蹄子(“男人都是大猪蹄子”,用于吐槽对方不解风情) 

酸菜鱼(即“又酸又菜又多余”)

水果类

吃瓜(即在网上围观热点事件)

我柠檬了(表示羡慕嫉妒别人,也说“恰柠檬”等)

饮料类
肥宅快乐水(即可乐)
调料类
可盐可甜(形容一个人风格多变,可以很可爱也可以很霸气)
主食类
饭圈(即追星群体)

下面具体说说“吃瓜”“我柠檬了”。

图片
吃瓜
图片

“瓜”原义指蔓生植物的果实,现在流行语中的“瓜”则指某个热点八卦事件。“吃瓜”也已经由单纯的“品尝食物”的意义延伸出“不发言,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意义。这是利用了转喻的修辞手法,在传统汉语修辞学中被称为“借代”。

图片

修辞学家陈望道对借代的定义是:“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替代所说的事物。”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也是一种认知机制。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对它的定义是:转喻主要具有一种指代功能,它允许我们用一个实体代替另一个实体。

在现实生活中,群众在电视机前“围观”热点事件时习惯吃东西,通常是喝茶、嗑瓜子、吃水果等。因此,“吃瓜”和“围观热点事件”两者存在联系,这种联系在人们心中经常出现,最终被固化,人们就用“吃瓜”指称“围观热点事件”。

我柠檬了

那“我柠檬了”(“柠檬精”“我恰柠檬”)又是怎样表义的呢?这里“柠檬”的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是隐喻,更具体一点说,就是“本体隐喻”。人类关于物理世界里的实体的经验是一种基本经验,可据以理解较抽象的经验,如事件、行为、感觉、观念等,以便对之进行推理。

图片

柠檬是一种味道极酸的水果,与人们在羡慕别人时产生的“酸溜溜”的内心感觉具有相似性,因此,人们就把抽象的感觉具象化为有形的“柠檬”,表达“羡慕嫉妒恨”的情绪。

(本文改编自2021年1月21日《语言文字报》文章《网络流行语中 的“食物词”》;作者: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陈海婷;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