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时珍趣闻

 追梦文库 2022-11-22 发布于天津
一次,李时珍为一个四川商人看病。经过诊断后,李时珍觉得他活不长了,于是给他开了几服药,让他赶紧回家,免得死在半路上。可一年后,李世珍却在蕲州街上又碰到了那个商人。

李时珍曾做过“太医院判”,但任职一年,便辞职回乡了。

临走前有人请他给自己开一帖补体方子,李时珍早就听闻此人贪赃枉法,鱼肉百姓。便为其开出一剂“十二味汤”的方子。

只见方子上密密麻麻的写着十二味药:柏子、木瓜、官桂、柴胡、益母、附子、八角、人参、台乌、丝络、上党、山药。

这人把方子递给药铺的老板,药铺老板看了半天的方子,觉得这方子开得不伦不类,莫名其妙。

他崔促赶紧给抓药,这时,药铺老板却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并连喊三声:“妙!妙!妙!”

这人一时摸不着头脑,便问老板为何发笑?

药铺老板便如实相告,“这开方子的人是在变着法儿骂你呢!不信你把十二种药名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一遍,看它们的谐音是什么?”

他连起来一读,这才发现十二种药名第一个字连起来读的谐音竟然是:

柏木棺材一副,八人抬尸上山!

这人顿时被气得面红耳赤,瘫倒在地。

李时珍父亲是一名医生,耳濡目染,李时珍从小对医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父亲却不愿意他将来当医生,而更加希望他能够考取功名。主要是因为当时医生的社会地位很低。

可是,李时珍中了秀才后,在以后的科举之路上再也没有取得太好的成绩。加上当时家乡发生疫情,而当地的官医却对生病的百姓见死不救。

而他的父亲却不顾一切地为百姓看病,对那些没钱医治的人,则是分文不取。

李时珍有感于父亲的所作所为,从此便决心放弃仕途,做一名救死扶伤的良医。

确定了自己的行医之路后,李时珍非常刻苦的学习医药知识。很快他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名医。

有一次,一位四川的商人来找李时珍看病。李时珍为其诊断过后,发现这人已经病入膏肓,治不好了。但他不便明说,只好为其开了几副药,以缓解病情。

此外,为了不让商人死在路上,他还叮嘱他务必赶紧回家。

谁知,一年后,李时珍居然又在蕲州街上见到了这位四川商人。他居然毫无病态,而是满面红光。

李时珍大吃一惊,赶紧拦住商人。问道,“你的病好了?”

那商人便跟他讲述了当时自己回来时的经历。

原来他离开蕲州后,病情一天比一天重。幸亏在夷陵时,遇到一位人称“赛华佗”的名医,经其一番诊断后,在李时珍开的方子的基础上,将其中两味药的剂量加大。

没想到按照这个方子,吃了不到一个月,病竟然全好了。

听完商人的描述,李时珍决定第二天就去夷陵拜访“赛华佗”。

来到赛华佗的诊室,李时珍没有直接去打扰他。因为看诊的人多,李时珍除了注意赛华佗如何诊病外,还主动帮助赛华佗磨墨。

等问诊的人都走后,李时珍才跪下来,请求跟随他学医。

赛华佗起初没有同意,后来被李时珍的诚心打动,才同意收李时珍为徒弟。

一晃半年过去了,李时珍的医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一次,来了一个高烧不退的人,李时珍看到赛华佗开出的方子,虽然和自己开出来的一样,但是有些药的剂量明显比自己开出来的高。

等病人走后,李时珍说出自己的疑问,为何明知道那几味药的毒性大,还要加大剂量。

赛华佗告诉他,给病人开方子,要视病情而定。有些药的毒性虽大,但是却可以治病,若是剂量小了,反而不起作用。

之后,赛华佗便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医术都传授给了李时珍,并时刻告诫他要做一个心存百姓的良医。

李时珍时刻把“救死扶伤,医者仁心”记于心中。

后来,李时珍发现很多草本书籍中,都存在多处错误和不明之处,他便决定重新修订一本草医书。

他翻阅了八百多本医书,同时为了保证医书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他走遍大江南北,不惜以身试药,前后花费了27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的编写。

《本草纲目》被称为16世纪的百科全书。

书中介绍了1289种药物,其中还包含1160张插图,以及11 096张方子。

李时珍在书中,指出了许多药物的真正效用。比如烟叶可以缓解疼痛,长山可以医治疟疾等。

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盛赞《本草纲目》:“性理之精蕴,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籍,臣民之重宝”。知己之言,其贵胜金。

遗憾的是,李时珍还没看到《本草纲目》的出版,就与世长辞了。1593年,76岁的李时珍去世。1596年,《本草纲目》才得以印成。#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