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收藏家462期:艾青,一个诗人的花样收藏

 新用户8586BKKu 2022-11-22 发布于山东

图片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字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图片

诗人艾青

亲生父母家的新客人

1910年3月27日,艾青出生于浙江金华市金东区畈田蒋村的一个地主家庭。

艾青的父亲名叫蒋忠樽,另号衡石。艾青的母亲叫楼仙筹,是义乌王阡村人。蒋忠樽是当地不大不小的地主,是中国新学堂第一批中学生,因受梁启超维新思想影响剪了辫子,他还擅长书法和绘画,中堂那块“天伦叙乐”的匾,书房里“百年燕翼惟修德,万里鹏程在读书”的条幅都是他的手书,村民有事都要请他写字,他则有求必应。蒋忠樽还订有村上唯一一份《申报》,对时局的了解使他成了马首是瞻的人物。

艾青由于出生时难产而被算命先生测为克星,因此被寄养于农妇“大叶荷”家中一直到五岁。“大叶荷”是个童养媳,她的名字就是她出生的那个村庄的名字(“大堰河”则是谐音)。虽然大叶荷极为贫苦,但她对艾青却充满了真诚的热爱和希望。

艾青长到五岁时,父亲叫他回去念书去了。这时,艾青便惜别了大叶荷。艾青回到家,依然受到冷落,亲生父母不准他喊爸爸妈妈,只能叫叔叔婶婶。艾青刚离开大叶荷时,还常常偷偷地跑回到大叶荷家里去(“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即使在自己家里,艾青也喜欢同雇农、大叶荷的第三个儿子睡在一起。

图片

艾青书法

此生与绘画无缘了

艾青从小喜欢美术。他被寄养在奶娘大堰河家时,就喜欢用红泥土捏各种小动物玩,但真正习画的启蒙教育,还是自乔山小学开始的。当时校方在低年级开设美术课,配有专门的美术教师,恰好艾青所在班上的这位教师不仅画画好,工艺美术也很擅长。除了画画,艾青还学过金石,在篆刻上下过一番工夫。在金华艾青故居,至今还保存着当年放图章的竹簧盒子,上面有艾青亲手刻的“守信冬日”的字样。父亲见他的志趣都沉浸在这些小玩意里,便不屑地对艾青说:“以后送你到金华的贫民习艺所去吧。”

1925年艾青考上金华省立七中。这所中学校风淳厚,声誉甚佳,邵飘萍、陈望道、何炳松、吴晗等名士均出自该校,其中吴晗与艾青还是前后届同学。他在七中遇到了绘画生涯中的另一位恩师张书旗,后者出自著名画家吴昌硕门下。艾青对这位先生怀有极大的敬意,在他的悉心指导下,画艺提高很快,把兴趣几乎全部投入到绘画上来。

图片

艾青油画《树》

1928年秋,艾青不顾家人的反对,考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绘画系(今中国美术学院)。艾青学习还不到一个学期的时候,当时年仅二十八岁的院长林风眠看了他的画之后说:“你在这里学不到什么,到外国去吧。”这句话正合艾青的心意。

1929年春天,十九岁的艾青与老师孙福熙及其兄孙福源、同学俞福祚和龚珏等人乘法国邮轮去了巴黎。艾青在这里度过了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的三年。所谓物质上的贫困,是指他到巴黎后,父亲只给他寄过一两次钱,后来就断绝接济了,这使他几乎无法生活下去。无奈之下,他只好半工半读。在巴黎期间,艾青学余时间几乎都在中国漆器作坊里加工工艺品。这时候的艾青在美术上迷恋于印象派的绘画,他还参加了莫奈举办的“独立沙龙”,并且拿了一幅画有几个失业者的油画参加了“独立沙龙”的画展,在那幅画上艾青第一次用了一个化名“OKA”,后来,他在一些诗作上就延用了这个化名的译音“莪伽”作笔名。

图片

艾青书法

大诗人

1932年初,艾青回国。当年五月,他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和江丰、力杨等几个美术青年办了一个“春地画会”。7月12日晚上“春地画会”正在上世界语课,突然遭到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的袭击,艾青等人以“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主义”罪被判入狱6年。从此,艾青与绘画绝了缘,转而开始在狱中写诗。

在狱中艾青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正是艾青的成名之作。他在狱中关了三年零三个月,1935年10月才获释出狱。

图片

艾青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资料图)

抗战爆发后,艾青曾在山西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后任《广西日报》文艺版编辑、重庆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1941年去延安,曾在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抗战胜利后历任华北文艺工作团团长、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华北大学第三部副主任。

1949年1月北平解放,艾青随华北大学进入北平,作为文管会成员之一接管北平艺专(今天的中央美院)。艾青作为国旗、国徽设计组的成员,曾为新国旗、国徽设计过图案。他还积极参与筹建中国美术家协会,在1949年和1953年都被选为全国委员和理事。艾青还历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

1957年,艾青被划为右派,先后被王震安排至黑龙江北大荒、新疆石河子等地生活和劳动。文革时他还被发配到准噶尔大漠边缘的144团8连盐碱滩上监督劳动,打扫全连的厕所,直到1974年才回到石河子。

1975年,艾青被批准回北京治疗眼疾。1979年平反后,艾青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出访了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国家。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艾青因病逝世,享年86岁。

图片

李可染作品(资料图)

不幸的婚姻,就是无期徒刑

艾青一生共有三段婚姻:张竹茹、张月琴(韦嫈)、高瑛。

1935年,25岁的艾青听从父母之命,与表妹张竹茹结婚,婚后不久两个人就有了孩子。抗战时,艾青到了桂林,在那里进行创作,张竹茹也怀孕了,后来便回到了老家待产。

就在这段时间,艾青碰到了以前当老师时教过的女学生韦嫈(真名张月琴)。早在1936年,艾青在常州武进女子师范当国文老师时,就与女学生韦嫈(真名张月琴)相识、相爱。但后来因为他被辞退、韦嫈中途辍学,再加上战争年代,两个人的联系就断了。到了1939年,没想到两人又在桂林相逢。经过热烈的追求,29岁的艾青与18岁的韦嫈结婚(此时艾青已和张竹茹离婚),生有二子二女即:艾清明(女)、艾端午(男)、艾轩(男,当代著名画家)、艾梅梅(女,作家)。

图片

艾青、韦嫈及三个孩子

艾青和韦嫈一开始还是很幸福的,战争年代相互扶持相互依靠,但是到了抗战胜利以后,两个人矛盾越来越多,终于走到了离婚的地步。离婚官司一打就是五年,艾青为此说:“这不幸的婚姻,就是无期徒刑。”艾轩后来回忆说:“他看我的眼神总是冷冷的,我是多余的。”“这辈子和父亲没说上一句知心话。”

1955年,法院判决艾青和韦嫈离婚。此时,艾青与刚调到中国作家协会的高瑛相识。1956年3月27日,艾青与高瑛结为夫妻。后也生有两子:(当代著名画家)、艾丹(作家、古玩鉴赏家)。

图片

艾青与高瑛,合影于1957年

花样收藏

艾青也是个收藏家,他对天底下美好的事物心有独钟,常常在与友人交往、出访时有所收获。对于收藏,艾青的标准是:一切喜爱雅致之物皆可收藏。

收藏大自然

艾青惊叹于大自然造化的神奇,喜欢自然的天趣之物。

1949年进京后,艾青特别喜欢收集葫芦。他收集葫芦求一个“奇”和“小”,形态有长柄的、八角的、畸形的。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杏仁大小的双腰葫芦,听人说还是清朝同治年间的,艾青爱不释手。

艾青喜欢收集各种海螺、贝壳。他说:“这是大海馈赠的艺术品,比最好的瓷器细腻,比洁白的宝石坚硬。”1954年,艾青访问智利,在聂鲁达的别墅里,见到主人所收藏的成千上万的各类海螺、海贝,艾青羡慕之至。这些“海的馈赠”,激发了艾青的灵感。1979年春,诗人们到海南岛采风,在海滩上拣海贝令艾青异常高兴,回北京后写了《拣贝》、《虎斑贝》等诗,记录了海洋给予人们的快乐。

化石也是诗人所喜欢的。艾青收集了鱼化石、蚌壳化石、蟹化石、鸵鸟蛋化石,这些千万年前的遗物震撼了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影响广泛的《鱼化石》等充满哲理的诗篇。

他还喜欢坚果壳,椰子壳、美国的大杉松子都有收藏。艾青还自己动手加工制作椰子壳。画家唐云(详情参阅:大收藏家348期:唐云,八把绝世曼生壶,能有几人成知己)见了很欣赏,要了一个回去作纪念。

工艺品收藏

艾青家客厅的玻璃柜里,陈列着许许多多的“小玩意”:非洲的人像木雕、日本的象牙雕花生、橄榄核雕的小船、原始古陶、精美的宝刀、古朴的景泰蓝,真可谓多姿多彩,琳琅满目。艾青对工艺品的癖好,可能来源于小时候的家庭收藏。他老家的客堂里摆设着许多古玩,其中有玲珑的漆器果匣、古色古香的宜兴紫砂壶、莹洁的古瓷像等。

在延安,艾青曾专门考察过陕北的民间剪纸,收集了《鸭嘴衔鱼》、《老鼠偷西瓜》、《大山羊》等精彩剪纸作品。他曾与古元合作,编辑出版了一本《陕北民间剪纸》。

图片

艾青江丰等编著的《西北剪纸集》

上世纪50年代,艾青经常有机会出国。访问之余,他总要到“洋市场”购买别有风情的小玩意。临别,外国的作家朋友也会送给艾青当地的手工艺品。一次,他从南美带回了精致的小八音盒、会下雪的房子、雨伞状的小笔。他馈赠亲友的也自然是这些来自异国的小工艺品。

有些工艺品,艾青还喜欢拿在手上把玩、放在脸上摩擦,许多小玩意都被玩得油亮亮的。一次把玩象牙雕花生后,放在桌上,好友侯宝林来了,误以为是真的花生,捡起来放进嘴里,竟把牙齿咬坏了。

书画收藏

艾青结交了众多的画家朋友,自然也收藏了不少他们的书画作品。他的客厅里,紫檀木的镜框时常更换名人字画:齐白石的斗方、黄宾虹的山水、林风眠的鸟、黄永玉的荷花、唐云的花鸟等等。他的书画藏品名单是长长的:刘海粟、李可染、吴作人、程十发、许麟庐、范曾、李琦、刘国松、姚庆章、关良、韩天衡、韩美林、舒春光、陈大羽……

在众多画家中,艾青偏爱白石老人,时常写文章评介、推崇他的艺术。1949年,艾青任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军代表,他与李可染、沙可夫一起去拜访齐白石,齐老给他们每人画了一张画,给艾青画的是四只虾、两条小鱼,题款“艾青先生雅正,八十九岁白石”。这是艾青第一次收藏齐白石的作品。艾青珍惜与齐老的友谊,经常去看望他。一次齐白石为艾青画了一幅樱桃,白盘里装满了艳红的樱桃,颗颗鲜艳欲滴,题句为:“若教点上佳人口,言事言情总断魂。”艾青把此画给朋友吴作人看,吴作人极为赞赏。

图片

齐白石作品(资料图)

一次,艾青去看望齐白石,老人要给艾青作画。艾青说,你画一幅从来没有画过的,齐老答应了。他画了一只青蛙,一条腿被小草绊住了,正在水中挣脱,这幅画饶有情趣地表现了老人的童心,齐白石非常满意,在上面题道:“青也吾弟,小兄璜,时同在京华,深究画法,九十三岁时记,齐白石。”还有一次,齐老要把一幅画送给艾青,却被艾青婉拒,原来上面题的是“妻妾儿女注意,这是传家之宝”。

白石老人93岁时,国务院隆重为之祝寿,艾青应邀出席。那天,齐白石非常高兴,为感谢艾青,老人特意画了一幅荔枝枇杷图,画面是一筐荔枝与一枝枇杷,钤印为“齐大”、“人犹有所憾”。

艾青还从为齐白石居所看门的太监那儿买了一幅字,上面写着:“家山杏子坞,闲行日将夕,忽忘还家路,依着牛蹄迹。”诗句充满生活气息,令艾青十分喜爱。艾青还经常到画店买齐白石的画,曾买了一幅八尺的齐白石画的松树,给齐白石看时,老先生竟然要拿自己的两幅作品换这一幅。

林风眠也是艾青尊敬的艺术家之一。1977年,历经坎坷的林风眠被批准出国探亲,出国前,他寄给艾青两幅作品,一幅是一只孤雁在芦苇塘上飞,艾青看后,感叹说:“他要飞向何处?”另一幅是一只鸟儿立在树枝上,艾青说:“他是在等待还是在盼望?”艾青对林风眠的艺术予以高度评价,以一首《彩色的诗》评价林风眠的艺术人生。

图片

林风眠作品(资料图)

这些藏品,在艾青身陷困境之际,给他凄苦的心灵以慰藉;而在他恢复名誉、生活安适之后,又给了他许多快乐的享受。

参考资料

艾轩《我和父亲艾青》

艾清明《艾青的美术情结 》

高瑛《我和艾青的故事》

蒋鹏放《艾青的爱好与收藏》

探墨《诗意的收藏家艾青:他曾是齐白石与林风眠的“仰慕者”》

欢迎朋友们提供更多大收藏家资料!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