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字文稿6

 ZhuKe 2022-11-22 发布于云南
文字文稿6

今天新建的第6个文稿,所以用来当做题目。

加上原来有名字的,应该处理了20多份了,脑子在各类文件中转换,那种感觉很像朋友聚餐喝完红酒喝白酒,喝完白酒喝啤酒,最后无论是什么液体,抬起来都一饮而尽。

我特别喜欢一本书,书名叫《如果你不想工作那就别工作》,里面例举了各种不想工作的人和辞职的人,最后,无一例外,这些人又因为生计问题又踏上了工作的路。书的末页上写着:别再痴心妄想了,你必须工作,因为你没有钱。

书名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付一下虽然没什么创意但就是原创的原创费。

我不太喜欢工作,又喜欢工作中给我带来的智慧。进入职场之后经常会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我时常在思考为何如此,后面我终于发现是因为大部分时间都献给职场了,留给自己的时间太少。

我曾有一次坐在朋友的车里,车恰好停在红灯前,我没有做什么,没有阅读,没有学习,我只是看着我的时间从身边迅速白白流逝,第一次想哭。那种无力感可以击败任何一个坚强的成年人。

在职场,我有职业歧视。

这才是我真正羡慕赫拉巴尔的地方,他既是底层的工人又是出色的作家。我也认为,任何工作人员都可以成为作家,但在这个世界上,唯独作家是可以胜任任何工作的。

我一直认为,甚至我从小到大的教育让我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影响1000人,那他绝对不要影响100人,如果一个人可以为1000人谋福利,那他绝对不要只给100个人带去权益。

我对种出甜香悠醇的葡萄树不屑一顾,但我这种爱吃葡萄的人又得益于此。

纵观职场,我们很多人干的活,都是一个类型的——学非所用。

不写作的小半年里,我抛弃了所有的美,见识了所有的俗,看到了更深层次的繁琐。

我承认没有写作浪费了我的一部分才华,就像一个运动员在自己快要达到巅峰的时候选择了退役,不是因为伤病,没有任何理由。

我作家的手一直活在我的眼睛里。

在生命的历程中每个人或许早已得到每种自己想知晓的答案,我做的是重新去审视这个答案,就像,我一直不知道自己从山林里捡回来的一块普通石头里面有着多么令人惊讶的翡翠和玉,价值连城,这些玉也是答案,从始至终都是,只是我没有发现,并没有改变答案的本质。

生活就是寻找答案,我们有的时候觉得找到了答案,事实是我们只是无限接近于答案而找不到真正的答案。

我不得不承认,我这种小乡村小地方成长起来的人,99%的人都是庸人,我就是那1%,这决定了我既可能是个庸人,也可能不是。

有些想成为作家的人,最后只变成了一个打字员。

下午看完《友情以上》出来,第一眼的景致仿佛在清迈小城。

总有一瞬间,你会回到各种已经远去的自己的状态。

我们向前看得太久了,看起来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回忆过去的时光。

周末上学校见了一位泰国老友,她被录取到中国念硕士,并且拿到了全额奖学金,难以置信的是,她的妈妈还记得我,来中国特地嘱咐女儿给我送了一顶泰国海军的帽子,一件胸口绣着草莓的衬衫,我们仅仅在她放学回家接送她时见过一面。

很惊喜,就像我在泰国无语言胡乱探索世界的日子一样。我时常想到我在泰国欢乐的自由行,这就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了吗?好像目前我得到的答案确实如此,异域他乡给我带来了故乡难以企及的某种新奇的成长的快乐。

我跟朋友说,眼看着人民币一天天贬值,泰铢一天天升值,你却无力可为,就像一天天看着自己老去一样。

我的聚焦点有了很大的变化,如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父母在旅行后评价他的,我似乎更世俗了。

我对教育失望得更加彻底:我们的教育就是生产一批批塑料袋,哪里需要装东西放哪里。学校教你做奴才,遵守校规校纪,剔除奇思妙想,小心翼翼的保护根本无法让人正常成长,只会越来越幼稚,社会才会教你怎么聪明起来。

从小就念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梅花香自苦寒来,却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还在给学生发羽绒服和棉被,无论教育如何、成绩如何,不要出事就好。

又是一个秋天,一个我觉得比以往秋天更冷的秋天。

我今年收成很好,两筐宁静的葡萄,一筐努力生长过的萝卜,一筐用智慧栽培出的苹果,还有几筐大大小小的土豆。

突然想揣着所有的钱去任何想去的地方,用完也不回头,继续穷游。

穷游不是件坏事,哈谢克也曾有过这样的生活,沿路乞讨式的生活获得的人生意义远大于拿着大把钱挥洒的日子。但是对于自身的意义需要展现出来,如果没有带给这个世界什么,或者没有遇到能把这种意义带给世界的人,那只能是个乞丐。

这世界上你不知道的地名总是比你知道的多得多。

End

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