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宝,还是七保,请听南坑知名人士聂鹏如是说……

 阿奇旅拍专栏 2022-11-22 发布于广东

图为七宝村办公楼

今年中秋节前夕,有文友到南坑镇七宝村采风,其中有文友问我,为什么七宝村在文字表述上有两种写法:七宝和七保,到底是七宝,还是七保?
我说:七宝,这个地名的由来,历史悠久,容我慢慢叙说。

图为七宝村风景区

七宝村,原为七保,源于过去的保甲制度划分而得其地名。保甲制度起源于宋朝时期,是带有军事管理性质的户籍管理制度,更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长期延续的一种社会统治手段。保甲编组以户(家庭)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各保就该管辖区域内原有乡镇界址编定,或并合数乡镇为一保,但不得分割本乡镇一部编入他乡镇之保。

清末时期,南坑隶属袁州府萍乡县南三区长丰乡,共分为八保。一保辖张家坊杂溪、窑下、坪村、兆佳、大垅、横江、新坪;二保辖南坑、上南坑、大仙;三保辖现长丰乡;四保辖大岭、团丰、团群、阪田、圭田;五保辖山田、上埠龙王桥、妙泉;七保辖七宝、新尤、金钩湾、石灰仑、双凤。(其中的六保、八保现查无实处)。民国时期亦沿袭保甲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七保改为宝源乡,人民公社时期改为宝源大队。

图为七宝村风景

1957年由七个初级合作社转为一个高级合作社(新尤一社,黄统为二社,高田为三社,四社捡下,太冲为五社,洞口为六社,攀头仑为七社),1961年分为三个社,新尤,宝元,高田(石灰仑、金钩湾分出去),1968年又合为一个大队,即宝源大队。1972年分为新尤,宝元,高丰三个大队,至2003年,宝元,高丰合并,即现在的七宝村、新尤村。从此,原来的七保,更名为七宝村。

图为七宝村风景

至于更名为七宝村的内涵,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旧时七保有七处风水宝地。即北有鹿形(在石灰岭周家冲),西有象形(七宝乌云坳),东有蚌壳精。(新尤、金钩湾交界处锅陂,原有一处油榨,有一陂(堤坝)提高水位,引水渠驱动筒车带动粉碎油茶子的碾盘。该堤坝就是叫锅陂。此处两边山峰壁立,仅一条羊肠小道通过,形似蚌壳)。居中为马形(七宝捡下)、狮形(太冲双狮)、猪形(洞口学校后背)、荷花精(七宝石背,陈家冲)。

七宝村狮子岭风景区

据民间传说,七宝的地名,与以上七处风水宝地有关联,给百姓带来了福祉。石背荷花和陈家冲蚌壳,在每晚的十二时左右现灵,会发光,象火把一样,非常明亮,而鹿、象、马,狮,猪等形状的山岭屏障,守护拱卫着此地,使之方圆百里四季平安。

图为七宝婆婆岩

据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侵略中国时,曾经到过七保,骑马上至乌云坳顶,人仰马翻,步行下至新尤锅背。不知何因头痛脚软,不能前行,不战而遁。

图为七宝村境内的垂化寺

图为垂化寺一角。

图为七宝村境内的傩神庙(苏维埃旧址)

图为七宝村境内的普渡寺

图为七宝村境内的龙水冲

图为金钩湾村境内的钟璋公祠

图为钟璋公祠内的震川纪念馆

第二种说法是七宝有七处绝佳风景,因此而得其名。七处风景,即金钩湾、纱帽顶、婆婆岩、排山石、芭蕉顶、双狮山、傩神庙的笑天龙形。

上四图为七宝村境内的的狮子洞

从七宝村的地名演变由来,折射出世事苍桑,时代变迁,社会进步,乡村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缩影,也由此预示着: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热潮的推动下,七宝村的未来可期,前程锦绣!

图为七宝村幼儿园

图为七宝村小学

当地知名人士,本土诗人钟志彩赋诗,赞美秀丽,神奇,魅力的七宝村。现照录如下。
魅力七宝村
   (一)
萍南七保景迷人,名胜俊贤誉古今。
婆婆岩上紫气绕,千年傩庙腾祥云。
龙泉淙淙润沃野,双狮雄卧守大冲。
虎踞龙蟠攀头岭,文武俊才辈无穷。
   (二)
萍南七宝景迷人,名胜俊贤誉古今。
干群同心齐创业,乡村振兴展新容。
玉道交织遍村落,校园内外赛皇宫。
水秀山青生态美,五谷丰登蛙蝉鸣。
啊!神奇七宝村,啊!魅力七宝村,
灵秀幽静珍宝地,魅力无限四时春。


本期文字/部分图片由南坑文联聂鹏提供/欣欣向荣整理编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