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看西汉南越王墓(高清细节图)

 天宇楼33 2022-11-22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图片
图片

“玉文化空中大讲堂”是玉文化线上知识科普平台,是一个玉文化领域垂直知识库,系统性更新课程,成为会员,享全部优质课程。

·平台会员福利,

·课程修满,可领取结业证书及纪念品。

·授课老师不定期上线答疑,与会员互动。

·在平台会员期限内,可以参加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会员活动,将有机会参加研究会组织的线下会员活动。

欲了解课程详情,点击下方链接:

玉文化空中大讲堂上线啦

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立即成为会员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南越国(南粤国)是秦朝南征势力在大秦帝国崩塌后在岭南的地方割据政权。立国者赵佗原为秦始皇统治的大秦帝国南征军队的副首领。秦始皇驾崩后的秦二世时期就开始准备割据。刘邦登基大汉皇帝后,赵佗在岭南称帝。广州南越王博物馆是赵佗的孙子、第二代南越王赵昧的墓葬博物馆。位置就在古番禺现在广州越秀区。八十年代为盖宿舍在削平一个小山岗时偶然发现。有大量随葬品。
古墓后藏室,是储藏御膳珍馐的库房,出土了100多件大型铜铁炊器和容器,堆放在这个斗室之中,器具里残存果品、畜禽、鱼及禾花雀骨头和海产贝壳类的残骸。说明对于当时的统治者贵族,猪羊肉、鱼贝类以及禾花雀已成为常见珍贵美食。这是约公元前122年的封存物,据此可以窥见2144年前岭南地区贵族的饮食生活。
南越政权奠定了中华文化在岭南的根植。南越国建立伊始,赵佗实施“和辑百越”政策,引入中原农耕技术与先进文化,使岭南地区迅速从百越征战、刀耕火种的氏族社会平稳进入农耕文明时代,同时又将异域文化和海洋文化引进岭南以至中原地区,开启岭南文明千年辉煌。从出土的食物残骸可见,奠定南越政权的北方人,具备了广泛的海洋食谱。
目中出土的禾花雀,随葬时已经斩头去爪,已与现代食用方法一致。但是,禾花雀体型微小,一个人一顿食量估计要消耗不少。而且具有成群结队习性的禾花雀很容易被一网打尽。曾经随处可见、被认为是农业害鸟的的禾花雀,如今已经沦落到“极端濒危动物”。
2000年,禾花雀的保护等级还是“无危”,说明它们自然种群完整而健康;没想到才过4年,禾花雀就变成了“近危动物”;2013年,禾花雀的处境更加严峻,被列为“濒危”;之后短短4年过去,它们在2017年被列为“极端濒危动物”。

图片

兽首衔璧玉佩,西汉,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藏于@南越王博物院
此佩出土于南越王墓主棺室,青玉质,但受沁严重,大部分已呈垩白色,全器由整块玉雕成,分成两部分,上半部为双目圆睁的兽首,下半是一块饰涡纹的玉璧,由兽首的方鼻衔着,可上下转动,一螭虎附在兽首左侧,虎首朝外,兽首右侧光平,形成不对称布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八节铁芯龙虎玉带钩,西汉,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藏于@南越王博物院
此带钩出土于南越王墓主棺室棺椁的头箱中,原有朱绢裹缠随葬,青玉质,局部有深褐色斑,通体圆雕,龙虎并体形,由8节合成,虎头宽扁,张目露齿,颈上套圆箍,身上束三道宽带,左边的前后爪向前蹬,右边的前后爪向后蹬,钩首雕出龙头形,首尾两节镂出圆銎,当中的6节有圆孔贯通,用一根铁条串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龙虎并体玉带钩,西汉,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藏于@南越王博物院
此带钩出土于南越王墓主棺室,青玉质,半透明,晶莹光洁,局部有褐色斑,钩首作虎头形,末端为龙首,虎龙双体并列,弯曲呈S形,钩中上部透雕一环,龙张口咬环,伸爪,虎伸出一爪攫环,钩体表面和圆环均饰勾连雷纹,扁圆形钩钮位于腹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圆雕长袖玉舞人,西汉,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藏于@南越王博物院
此玉舞人出土于南越王墓西耳室,高3.5厘米,宽3.5厘米,厚1厘米,材质为青白玉,钙化,舞者梳右向横出螺髻,着右衽长袖衣,绣裙,扭胯并膝而跪,左手上扬至脑后,长袖下垂,右手向侧后方甩袖,头微向右偏,张口似作歌咏状,两面均以线刻表现舞者衣裙的卷云纹花边,雕工精细,姿态曼妙生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透雕游龙涡纹玉璧,西汉,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藏于@南越王博物院
此璧出土于南越王墓主棺室,压在墓主人面罩的右眼位置,两面雕凸起涡纹,中间的圆孔双面透雕一游龙,龙昂首挺胸,作奔腾状,肌肉以阴线云纹勾勒,略微凸起,显得矫健有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西汉,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藏于@南越王博物院
此佩出土于南越王墓主棺室,材质为青白玉,土沁呈黄白色,质坚,圆璧形,双面透雕,以两个套合的圆环将圆的平面分隔为内外两区,内区环心为一腾飞中的龙,前后爪和卷尾穿过内环伸到外区,外区右方为一只凤鸟立在龙的前爪上,回眸与龙对视,凤鸟头上有翻卷的彩云,下曳飘带状长尾,填满外区,龙的长尾回环上卷,后爪力蹬外环,构图奇巧。

图片

图片

铜承盘高足玉杯,西汉,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藏于@南越王博物院
此杯出土于南越王墓主棺室,置于棺椁头端,由高足青玉杯、托架、铜承盘组成,原有丝绢包裹,出土时托架和承盘上有丝绢朽余,高足杯为圆筒形,直口圜底,下连豆把形座足,杯体与座足分由两块玉雕出并以竹条作插榫以贯连,杯体及座足饰勾连谷纹和瓣叶纹,托架置于承盘上,由三龙共衔一块镂圆孔的花瓣形玉片组成,三龙皆金首银身,张口衔一片花瓣,共托玉杯,承盘折沿、浅腹、平底,下有铺首形三足,盘腹外壁饰银铸小铺首,玉杯由托架举起后,座足与承盘间有一段距离,以垫木承托,已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玉盒,西汉,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藏于@南越王博物院
此盒出土于南越王墓主棺室,盒盖与盒身以子母口扣合,盒身深圆圜底,下附小圈足,盖中央隆起,顶端有桥形立钮,内有绞索纹圆环,可转动,盖面纹饰分三区,以带纹相间,当中为八瓣柿蒂形的浅浮雕纹,中区为单线的勾连雷纹,外区饰勾连雷纹与瓣状纹组合,器盖内用单线勾勒两凤鸟,器身纹样与盖面类同,近圈足饰一圈索形的斜线纹,器表纹饰构图严谨,镂雕精细,打磨光洁,全器不见一点粗琢痕迹,盒盖原已破裂,经过修补,破口的毛边几乎已呈平滑状,表明盖破裂后已经使用一段较长的时间,应是墓主人珍爱之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鎏金铜框玉卮,西汉,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藏于@南越王博物院
此卮出土于南越王墓西侧室,出土时有数层丝织物裹缠,放置在殉人左侧,卮体为一个六棱筒形的鎏金雕纹铜框架,镶上长方形的青玉片,单耳鋬也为青玉制成,盖为漆木胎,盖顶周边镶三个弯月形玉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犀角形玉杯,西汉,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藏于@南越王博物院
此杯出土于南越王墓主棺室内棺椁的头箱中,原用丝绢包裹,尚存痕迹,青玉质,半透明,局部有红褐色浸斑,仿犀牛角形,中空,口呈椭圆形,往下渐收束,近底处成卷索形回缠于器身下部,纹饰自口沿处起为一立姿夔龙向后展开,纹样绕着器身回环卷缠,逐渐高起,由浅浮雕至高浮雕,及底成为圆雕,浮雕纹样中用单线的勾连雷纹作填空补白,口沿处微有缺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龙虎并体玉带钩,西汉,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藏于@南越王博物院
此带钩出土于南越王墓主棺室,青玉质,半透明,晶莹光洁,局部有褐色斑,钩首作虎头形,末端为龙首,虎龙双体并列,弯曲呈S形,钩中上部透雕一环,龙张口咬环,伸爪,虎伸出一爪攫环,钩体表面和圆环均饰勾连雷纹,扁圆形钩钮位于腹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玉剑饰,西汉,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藏于@南越王博物院
此组玉剑饰有首、格、璲、珌各一件,剑首正中线刻菱格纹,外绕双涡旋纹,再浮雕谷纹,侧面饰勾连雷纹,剑格呈兽首形,双面浮雕兽首纹及勾连雷纹,有长圆形銎孔贯通,通体有朱绢痕,剑璲呈长方条形,两侧下卷,有銎,表面浅雕螭虎纹,通体有朱绢痕,剑珌呈横长方形,粗短宽厚,一面圆雕一螭虎和一兽相向搏斗,另一面浅浮雕一螭虎,末端一面浅刻勾连雷纹及叶状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错金铭文铜虎节,西汉,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藏于@南越王博物院
此虎节出土于南越王墓西耳室,扁平状,全器铸成一只蹲踞状的老虎,口大张,露齿,弓腰,尾上卷成“8”字形,姿态生动威猛,前后足下均有浅槽,头足各转折位置及脸部皱纹等均用粗线条勾勒,层次清楚,虎的毛斑铸出弯叶形浅凹槽,贴以金泊片,虎眼、虎耳以细金片勾勒,斑斓有序,立体感强,虎节正面有错金铭文“王命=(命)车驲”五字,背面无字,出土时通体裹有丝绢。

图片

图片

双面兽首鎏金铜顶饰,西汉,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藏于@南越王博物院
此器出土于南越王墓主棺室东壁,共三件,为装在屏风正面顶部和侧翼障顶部的装饰,主体为一双面兽面,双眼圆睁,高鼻,张口露齿,兽面的双眉和鬓发横伸向两面如飘带,每边三束,相互交缠,两侧及头顶上方各有一管形插座,是用来插雉羽作装饰之处。

图片

图片

船纹铜提筒,西汉,广东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藏于@南越王博物院
器腹中部饰羽人船4只,首尾相连,船身修长呈弧形,两端高翘,每船羽人5人,头饰羽冠,细腰,下着羽毛状短裙,跣足,其中一人立于船台上,似主持祭仪的首领形象,船台前3人,船尾1人划桨,每只羽人之船饰以水鸟、海龟、海鱼,表现的应是杀俘祭河(海)神图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中国玉文化研究会 ,马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