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汉玉器欣赏

 古玉收藏艺术馆 2020-02-16

玉兽首衔璧  西汉前期

通长16.7厘米宽13.8厘米厚0.7厘米璧径8.8厘米孔径3.4厘米厚0.5厘米。

1983年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赵昧墓出土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玉色浅黄,大部分受沁呈鸡骨白色。整体由一兽首和一卧蚕纹璧组成,整玉雕成。兽首近方形,类似铺首,左侧透雕一直立状的螭虎,右侧无,形成不对称布局。兽鼻方桥形,上琢花瓣纹,中有銎,衔璧,可上下摆动。璧饰卧蚕纹。全器采用镂空、浅浮雕、线雕等技法,线纹流畅,雕琢精细。

玉游龙卧蚕纹璧  西汉前期

外径8.8厘米内径4.3厘米厚0.4厘米

1983年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赵昧墓出土

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青玉琢成,湖绿色,有白斑。两面浅刻卧蚕纹,中心透雕一游龙,昂首挺胸,张口卷尾,作奔腾状,肌肉遒劲,形态优美,内外沿有斜面凸棱。

玉卧蚕纹璧  西汉前期

直径7.7厘米孔径3.5厘米厚0.3至0.5厘米

1972年湖北省云梦县大坟头1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玉青白色,孔周略厚,边缘稍薄,两面纹饰相同,均为卧蚕

表面残留部分朱砂。

玉剑璏zhì   西汉前期

高4.2厘米上宽4.3厘米下宽5厘米中厚1.2厘米。

1972年湖北省云梦县大坟头1号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玉青色,略呈梯形,上端侧面有三个小圆孔,两面均阴刻几何形云纹。

铜承盘高足玉杯。 西汉前期

通高17厘米玉杯高11.75厘米口径4.15厘米。

1983年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赵昧墓出土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全器由青玉杯、杯座、杯托、铜托架、承盘等组成。玉杯圆筒形,平底,杯身饰三区不同纹饰,上部为两组云纹间花瓣纹,中部饰勾连谷丁云纹,下部为五组花瓣纹,各以圈带纹隔开;座足饰花瓣纹,下呈喇叭形,足底内凹。杯身与座足连接处各有一双环形小孔,可用竹条插榫贯连;杯托是一花瓣形玉片,其孔径正好与玉杯下部吻合;托架为扁圆铜圈,上嵌三条金头银身的龙,龙口各衔一片杯托上的小花瓣托架平放在铜承盘上。出土时,盘内尚存有一块垫木,是用来填塞承盘与杯座之间的空隙的。全器由玉、金、银、铜、木等五种不同材料精制组合而成,设计奇巧新颖,突出了群龙拱托玉杯的气势,显得高贵神奇。

玉犀形璜  西汉前期

长8.5厘米高4厘米厚0.45厘米

1983年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赵昧墓出土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玉色黄白透青,玉质坚致,透雕作犀形。犀弓身低头,前后肢蹲曲,长尾下垂回卷。作蓄劲前冲状。器身边缘起棱,中饰卧蚕纹,背部有一圆形小孔,细部以粗、细阴线勾画,表面有丝带痕迹。

玉韓形佩  西汉前期

长7.2厘米宽4厘米厚0.4厘米孔径1.6厘米

1983年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赵昧墓出土

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玉受沁呈白色。体形修长,一面稍凹,另一面微拱似龟背,中有一圆孔,顶尖;两边附饰一大一小,为两只透雕的变形凤鸟。器表及附饰上均刻有单线云纹,表面粘有朱砂和丝绢。

金钩玉龙   西汉前期

通长14.4厘米玉龙长11.5厘米宽1.6厘米厚0.5厘米。

1983年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赵昧墓出土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玉灰白色,受沁较严重。整器由透雕玉龙和金带钩组成,呈猛虎噬龙的形象。玉龙体扁,似“S”形,两面饰卧蚕纹,龙头向上,回首张口,尾回卷,下半折断,断口的两边各钻三个小孔,用丝线联缀。金带钩系铸成,钩首和钩尾都作虎头形,玉龙尾部套在金带钩的銎孔中。

玉龙虎合体带钩 西汉前期

长19.5厘米宽1.6厘米厚1.6厘米

1983年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赵昧墓出土

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玉青白色,局部因铁锈沁染而呈深褐色斑。通体圆雕,龙虎合体,由八节组成。钩首为瘦长形龙头,两后爪搭在虎背上;钩尾为虎头,左边两爪向前,右边两爪向后蹬。首尾两节中心有圆銎,中间六节有圆孔贯通,用一根铁条相连接。背面有圆柱体钮,钮面饰三组“S”形纹。因铁芯锈蚀膨

胀,器表有多处裂痕。

玉剑首  西汉前期

面径5.6厘米底径5.5厘米边厚1.05厘米

983年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赵昧墓出土

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玉青黄色,细腻有光泽。圆形,中心凸起,饰一菱形花纹,周围浅浮雕四组卷云纹。外区饰卧蚕纹。底部中间有一圈凹槽以纳剑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