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形兼备—细说战汉“玉舞人”

 RK588 2018-05-01



       “玉舞人”是汉代玉雕作品中常见的佩饰,多是舒袖舞人形象出现,即文献上记载的“翘袖折腰”,以透雕和阴刻线琢成。汉代玉舞人在造型方面注重抓动态,强调舞人韵律和气势。雕刻刚劲有力,粗细线并用。衣着简化,作风粗犷之中又显活泼生动。



       玉雕舞人起源于战国,盛行于汉代。战国与汉代玉舞人多为片状平雕,既有单舞人也有双舞人,均有穿孔,都是作为佩带在身上的装饰品,舞姿基本上是长袖舞。



玉舞人  西汉

现藏于天长市博物馆

安徽天长市安乐北岗汉墓群出土


战国与汉代玉舞人仍有不同点:就人物发型来说,战国舞人发型雕刻极为精细,发型在头顶部呈扇形,两边披下,鬓角鬈曲,发根整齐,丝丝入扣,着意刻划女性秀发之美;而汉代则把发饰放在次要位置,不太注重发型的修饰,头部没有雕刻,借助舞姿一手在头上,用长袖盖住头顶,另一只手在下面。



玉舞人  战国晚期

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出土


这件玉舞人虽然是汉代海昏侯墓出土,但与汉代玉舞人迥然不同,从雕工和风格来看应该为战国晚期的玉雕作品,后被汉代皇室收藏。玉质温润,整体采用上等和田玉雕琢而成。做工精细,整体打磨圆润,婀娜多姿,头发以细密的阴线雕琢,上下两端各有一圆榫,钻有穿孔,便于上下组合连接,为玉组佩的一部分。



玉舞人  西汉

现藏于五莲县博物馆

山东省五莲县汪湖镇张家仲岗汉墓出土


战国玉舞人面部五官雕刻得秀气淡雅,给人以俊秀文雅的感觉;而汉代用简单的几刀阴线勾出眉、眼、鼻、嘴,雕琢粗糙,但给人以淳朴的美感。服饰是战国与汉代玉舞人区别最为明显的地方,战国刻划的形象是宽袍大袖,衣着瘦长,领缘较宽,绕襟随身旋转而下,尤其是袖口、裙边、腰部上的飘带多刻蜷曲弯勾的纹饰,使我们看到了战国服饰的华丽及用料的讲究,舞人好似在旋转,苗条秀丽,高贵潇洒,神形毕肖。



玉舞人  西汉

现藏于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2号汉墓出土


而汉代舞人的服装却没有过多的纹饰,只用简单的几道阴刻线来表示衣纹,没有细节雕刻,突出的是用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表现的是手舞足蹈的大动作。汉代舞人的长袖大多是直筒,上下基本一样粗,呈现的是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以及粗线条、粗轮廓的构图方式,生动地显示出汉代艺术朴实无华的特点。



玉舞人  西汉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商店

陕西省西安市三桥镇汉墓出土




玉舞人  西汉

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僖山汉墓出土




玉舞人  东汉

现藏于定州市博物馆

河北省定县北陵头村中山穆王墓出土




玉舞人  西汉

现藏于扬州博物馆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甘泉“妾莫书”墓出土




玉舞人  西汉

现藏于天长市博物馆

安徽天长市安乐北岗汉墓群出土




玉舞人  西汉早中期

现藏于阜阳市博物馆

安徽临泉县西郊古城出土


 


玉舞人  西汉

现藏于淮南市博物馆

安徽淮南市谢家集唐山公社1号墓出土




玉舞人  西汉早期

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




玉组佩  西汉

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





玉舞人  西汉

现藏于五莲县博物馆

山东省五莲县汪湖镇张家仲岗汉墓出土




玉舞人  西汉早期

广东省广州市西村凤凰岗出土

现藏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舞人  西汉早期

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

 



玉舞人  西汉

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




玉舞人  西汉

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




玉舞人  汉代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舞人  汉代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玉舞人  西汉

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河北省献县陵上寺汉墓出土




玉组佩  西汉

现藏于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

河北省满城县陵山中山靖王妻窦绾墓出土



玉舞人  西汉

现藏于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2号汉墓出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