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看他的书法,不愧是文徵明的老师,真是强中更有强中手!

 墨品书法网 2022-11-22 发布于北京

整个明代,文徵明几乎是唯一一个能在书画上完胜董其昌的牛人。在我们所知的史料中,文徵明年幼时并不聪慧,甚至有些笨笨的,幸亏他的父亲没有放弃他,而是请来名家教他诗文书画,他的诗文由礼部尚书吴宽亲授,绘画跟随“吴门画派”开山祖师沈周来学,而书法教师,也是当时的一位名家,他就是李应祯。

现在很多人只知道文徵明,而早已忘了李应祯,但如果没有李的悉心培育、引导,文徵明是无法打下书法根基,并在中年以后发生“质变”成为一代名家的。正如网友所说:“师高弟子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睥睨凡夫,文徵明的巨人,正是李应祯。

李应祯,名甡,应祯是他的字,号范庵,生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的苏州,景泰四年举人,曾担任南京太仆少卿,故称李少卿,他还是祝允明的岳父。李应祯书法学二王、褚遂良、欧阳询、米芾、蔡襄、赵子昂等人,而文徵明书法中欧阳询、颜真卿、宋四家的影子,最初也是通过李应祯间接得到的。

李应祯书法众体皆能,于行书、楷书上成就最大。其作品传达出的温婉平和、秀逸妍美气韵,也影响到了文徵明,以李应祯小楷《杂录册页》和文徵明小楷《千字文》相比较,会发现这两件作品在行笔爽利干脆,露锋起笔,结体舒展灵动、章法曼妙和谐上有诸多相似之处。

李应祯精研古法,作品能妙合法度:“公既多阅古帖,又深诣三味,遂自成家而古法不亡。”但他更能自出新意,形成个人风格。创作时,他极强的控笔能力保证了作品之完美,几乎无败笔出现,文徵明称赞他:“公难潜心古法,而所自得为多。当为国朝第一,其尤妙能三指尖搦管,虚腕疾书,今人莫能及也。”

相比于北宋之后“尚意”书风影响下,文人开始追求书法的笔墨趣味,关注点甚至脱离书法本身,落在了写书人的人品、情操、气格上,李应祯极为脚踏实地,他潜心研究和训练笔法、章法、结字、布局技能,文徵明在《跋李少卿帖》中说道:“(李应祯)凡运指、凝思、吮毫、濡墨,与字之起落、转换、大小、向背、长短、疏密、高下、疾徐.莫不有法。”

正是这种苦心经营和脚踏实地,李应祯成了明初书法家中的佼佼者,与作品中苦心经营也是修正了过去舍本逐末的书坛风尚,文徵明作品能够笔法精妙、结字灵动、章法和谐,李应祯给他灌输的正确的创作观可谓功不可没!

李应祯传世作品不少,有行书《致惟颙札》《枉问帖》《缉熙帖》《致王四札》、小楷《杂录册页》以及一些篆书题跋,多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如有机会可以一观,体会是怎样肥沃的一片土壤孕育出了文徵明书法这一朵“琼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