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斗》是京剧现代戏创作的经典

 昵称14934981 2022-11-22 发布于辽宁

现代京剧《沙家浜》是一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好戏。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智斗”一折,即便是在样板戏不能演出的年代,“智斗”仍然以单折戏见之舞台。不仅原创单位北京京剧院的演员演,而且像著名的老生于魁智、张克,花脸杨赤,青衣李胜素这些一线的当红演员都争相在电视晚会等大型场合上演出“智斗”。

图片

为什么“智斗”如此火爆呢?这还要从剧本的延革变化说起。当年北京京剧团是根据沪剧《芦荡火种》剧本整理改编的。这个戏的第一主角是阿庆嫂,描述她如何掩护新四军伤病员,与敌人周旋,最后设巧计歼灭了投靠日本人的“忠义救国军”,完成了掩护伤病员的任务。北京京剧团基本按照这条主线安排剧情的,剧名最初定为《地下联络员》,可见戏是以阿庆嫂为主线,受伤的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虽然代表了新四军,但在剧中是个次要角色,戏并不多。阿庆嫂的戏集中在与敌匪刁德一和胡传魁之间,“智斗”等几场重头戏都是围绕阿庆嫂和敌人的周旋和较量上。
这出戏在后来的修改加工中,把剧名改成《芦荡火种》,后来又改为《沙家浜》。根据“三突出”原则,把郭建光定为男一号加以突出。内容上也随之改动;给男一号增加戏份,突出芦荡内坚持斗争情节。最后一场“歼敌”,原本是阿庆嫂策划组织新四军战士改扮为各种生意人混进敌司令部,有点像老戏《打登州》,即贾家楼弟兄扮做卖烧饼的、算卦的等混入杨林大营,营救好汉秦琼。戏很热闹,颇具喜剧感。后来改为郭建光率领部队打进敌司令部全歼敌人,以突出武装斗争。谭元寿唱了一段【西皮快板】,以“此一去呀……”的嘎调刹尾。两种结尾孰优孰劣,见仁见智。
这样一个大改动就形成了郭建光和阿庆嫂成为两张皮,两条线。郭建光这条线,戏剧冲突并不强烈,无非是个别战士有急躁情绪。而阿庆嫂这条线是她和刁德一等直接较量,几次面对面交手,最终挫败敌人阴谋,戏剧冲突十分激烈,戏也就出来了,紧紧抓住了观众。“智斗”就充分展示了双方的激烈矛盾,和阿庆嫂的英勇智慧,可以说,是这出戏的“戏核”。这出戏虽然反复修改,但“智斗”一折始终是重点场次而保留下来。
这段戏中阿庆嫂要摸清他们“姓蒋还是姓汪”,刁德一急于利用“不简单的”阿庆嫂找到新四军伤病员,胡司令则在中间抹稀泥。三人不同心态和各怀心事,通过联唱表露给观众,引起观众强烈反应。再加上知名作家汪曾祺编写的唱词韵味十足,一语双关,含义深刻,特别是“垒起七星灶……”一段尤为典型,为这折戏增色不少。另外,这段戏借鉴了传统戏的表现手法,阿庆嫂(旦角)、刁德一(老生)和胡司令(花脸)三人一句接一句咬着唱,很有老戏《二进宫》的意思。这段“智斗”可以说是现代戏借鉴传统戏最成功的典范。
这段“智斗”还把饰演刁德一的马长礼捧红了。马长礼从角色出发,不拘泥于流派,把一个貌似文雅却内心狠毒的敌参谋长刻画的惟妙惟肖,他面对阿庆嫂唱的那段阴阳怪气的“适才听的司令讲……”,简直成了现代戏的唱腔经典,远比郭建光的“听对岸响数枪……””的成套唱腔更有影响力。
反之,一号人物郭建光虽然高大但较单薄,戏剧冲突不强烈,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郭建光的几段唱有特色,但普及程度远不如刁德一。于魁智、张克等老生名家纷纷演唱刁德一,却没看到他们唱郭建光。所以有人说,郭建光唱不过刁德一。观众认可和喜爱的角色并不一定是男一号的英雄,刁德一是反面人物,但人物形象丰满,有戏剧性更能得到观众认可。
从“智斗”取得的成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排演新编戏和现代戏不仅要注重剧本立意的深刻、唱腔的优美,更要重点打造剧中的“戏核”或者叫“华彩”段落,才能流传。传统戏中的好戏都有“戏核”,比如《四郎探母》“坐宫”一折,特别是夫妻对唱就是“华彩”,观众听的就是这几句。《龙凤呈祥》中“回荆州”中刘备、尚香、赵云三人“编辫子”跑车,还有《长坂坡》中赵云“掩井”一折都是内行必看的“华彩”段落。现代戏中比较注重高亢的成套唱腔,但缺少精彩的表演,因此戏文很好无可挑剔,但表演很弱,缺少“华彩”,不能吸引观众。因此,“智斗”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搞现代戏必须更多地借鉴传统戏的表演手法才能创作出好戏来。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