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估值不论产值,玩故事不讲道理,满身互联网赘肉啊!

 中外管理传媒 2022-11-22 发布于北京

在中国,貌似什么都可以共享了。滴滴打车、共享单车、共享衣服、“回家吃饭”……直到最后,资本发现除了“共享老婆”外,实在没有项目了。只好把眼光盯在了大部分人随身都拿着的一块“砖头”上——充电宝。


到底该怎么看共享充电宝,甚至怎么看中国目前的商业生态,中外管理新媒体通过调查体验,组织了一场“辩论”,以期对当前论估值不论产值,玩故事不讲道理的商业肌体,取一小标本,剖析一番。

来吧,干了这碗绿豆汤,给浮躁的创业环境败败火,给坚守品质的实干家鼓鼓劲!

1

反方观点:洋枪洋炮袭来时,满身“互联网赘肉”的你,有反手之力吗?

文 | 齐心

确实,现在智能手机普及,国人吃喝拉撒都离不开(坐在马桶上,你何曾忘记过它?),一块电池半天都撑不住,充电自然是刚需,所以被资本视为同出行一样的高频次需求。

但高频次的需求,就可以共享了吗?

再砸上数亿美金,就可以孵化出来一个独角兽?

且不论该项目的故事怎么讲,盈利怎么算,单说电池这个产品,也应该是遵循“摩尔定律”的,其充电量和体积大小在不断进化中。

而无线充电估计很快就将普及——如果没有意外情况,iPhone8将肯定支持无线充电,从而带动整个手机行业无线充电普及。这意味着充电形态将发生变化。将来公共场所,高铁站,餐厅等地方均有可能提供无线充电设施。

还有快充技术,据业内预测,到2018年,30分钟充满手机的快充技术就将普及,而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仍都停留在普通充电阶段。

所以,不往长远说,就在这两三年内,充电技术或许就将发生巨变,共享充电宝甚至充电宝整个行业,迟早将被新技术颠覆掉。 

电池是整个新能源产业的一部分,而这正是不少国外科技巨头正在攻克的领域,如果再有材料学方面的突破进展,现在的充电技术更是处于“黑白电视机”阶段。

这些,难道资本就不调研吗,难道资本看的不够远吗,其实,资本现在是“过剩”的,是“无处可逃”的,只要讲好故事并迅速占领下地盘,借着共享单车的东风,接盘侠还是很容易找到的。

而目前一些共享充电宝项目的操作方式,也被该行业内部人士视为“扯淡”。品胜COO隆北平告诉中外管理新媒体,共享充电宝的雏形是品胜在2015年提出的,当时叫“中国人民不断电”,他们当时还专门成立了项目组。他认为,现在这些共享充电宝项目都有些扯淡,譬如,对于普遍认为其可整合线下流量的说法,就有些想当然了,“如果这样的说法成立,那么做自动售货机的应该去找块豆腐把自己撞死。” 

总之,在商业形态上,在创业心态上,我们都该静下心来沉淀沉淀了,把一件事做到精致乃至极致,而不是人为给风口“造风”。当欧美在研究手机电池的迭代升级时,我们还去烧钱玩一个迟早被颠覆的概念,洋枪洋炮再次袭来时,满身“互联网赘肉”的你,有反手之力吗?

2

正方观点:请给新生事物多一些包容,毕竟这不是乐视的“故事”

文 | 小二传奇

最近,围绕共享充电宝这种新的共享经济模式到底能不能成功的问题,在网上引起了火热的讨论,网红、媒体人、投资者、以及大量的与自身利益无关的吃瓜群众纷纷慷慨陈词,一股剑拔弩张口水战就此蔓延开来。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纷争下,人们对于共享充电宝的批判大于支持。比如,公子哥王思聪就说:“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

有的人则进行道德上的批判,说共享充电宝是给懒惰、不节制的人群提供了更懒、更不节制的便利条利。但回顾一下人类很多商业模式的创新、科学技术的发明,好像初衷就是让人们的生活“更懒、更不节制的便利”。洗衣机的发明让大家不用忍受手洗衣服的辛苦,汽车让人们免除了走远路的劳累,外卖平台让人们在家里就可以吃上送上门的饭菜,二维码支付让人们出门不用带上百来克的钱包。

还有的人则是说,瞧,资本又露出了它走捷径获取利益的贪婪。说这话的人大概得了红眼病,资本自打来到世间,他的小名就叫“贪婪”。如果资本不贪婪,腾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QQ,更不用提后来的微信了;如果资本不贪婪,阿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推出淘宝、支付宝;如果资本不贪婪,滴滴也不会这么快让大家的出行如此快捷。诚然,目前资本市场存在一些缺陷,但是总体来看,它对新事物的发展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类似这样的声音还有很多,比如说信息不安全、使用不方便、伪市场需求等等,并且每一种声音的背后好像都有一个坚实的、牢不可破的理论制高点。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共享充电宝到底最后能不能成功,能不能给用户产生真正的价值,谁也不能百分之百确定。但是,共享充电宝出现是为了试图解决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存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现在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电子产品对人们的生活太重要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外加语言交流都离不开它。

原始人靠石器敲开世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们要靠手机去链接世界。没带手机或是手机没电了,我们和世界链接就断了,如同原始人没了石头去面对洪荒世界的毒蛇猛兽,没法活下去。

试想没有手机没电的一天会是怎样的。早上没有闹钟准时叫你起床,出门后不能骑一个共享单车去上班,路过一家早餐店买不了早餐或者给钱别人找不开;到了公司不知道老板在群里交代了什么样的工作任务,中午饿了点不了工作餐,空闲时刷不了新闻,晚上下班不知道小伙伴有什么活动在微信上叫你,找个好餐馆吃饭结果不知道怎么走;天黑回家,路上遇到一个乞丐躺在马路边,前面放一个二维码,你想发发慈悲,最后发现连却最简单的施舍都做不了。总之,你会发现没有手机没电让我们浑身不自在,没有战斗力。这时,你可能才发现,手机已成为人的一个“器官”,充电确实是高频次需求。

实际上,从宏观角度来看,共享充电宝、快充技术、无线充电技术、投币式充电站、充电器等,都是解决人们连接世界的刚性需求,只不过达成目的方式不一样。诚然,共享充电宝作为新物种并不是尽善尽美,目前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如果我们给予更多的时间给他耐心成长,让他去演变,最终带来的改变可能超出我们最初的想象。

前几天和朋友聊起共享充电宝时,有人说,共享充电宝模式可以复合到共享单车上面,让每一个共享单车骑行中产生的动能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让大家能够边骑车边充电。这样满大街都是用不完充电宝,而且不用担心单车上充电宝电量不足的问题。有的则说,共享充电宝不仅仅可以放到车站,公园椅子附近也是很好的布点。还有的说,如果公交车站、地铁站里也有布点的话会那就太方便了,不管到哪里手机都获得充足的电量……你看,世界就是在这样的奇思妙想里发生改变,并且这些改变还会带来更多的化学反应。

因为大家不用担心手机电量问题,可以尽情地刷淘宝,可以安心地看各种视频节目,可以放心地玩各种手游,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直播……过去,有限的需求被刺激、被放大,进而带来的是消费者购买欲的增强,促进了文娱产业的兴起,而这背后是一连串就业数字的增长,社会经济的繁荣。

这让人想起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案例。那时,安徽芜湖的傻子瓜子因为走个体经营,生产方法有效,多招了些工人违反了“七下八上”的铁律(当时,只要雇工人数超过8个,雇主的身份便从小业主变成资本家)的规定,惊动了中央,很多人都说要动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九。邓小平就表示,不要动,先放一放,看一看。后来,事实证明邓小平的判断是正确的,傻子瓜子名躁大江南北。

现在的商业社会能否也学邓公当年一样,多一些包容,让共享充电宝再发展一段时间,看看它到底会长成什么样子。然后,再去做相应的评判可能会更准确、更好一点。如果成功了,皆大欢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如果失败了,总结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在哪儿,为后来的冒险者提供借鉴也是有好处的。

眼下,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如果单纯的否定一个新事物,会影响人们商业模式创新的想象力。这意味着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同时,我们看待商业发展的思维模式也要转型,要对于新事物抱有好奇心、包容心,而不是简单的带着复杂的情绪去反对、批判,这样对于我们已然蔚然成新的商业社会不是更好吗?

3

小管体验:多数人看几眼就走了

文 | 寥落

共享充电宝到底什么样?市场欢迎度如何?小管去亲身体验了一下。

    

(来电共享充电宝,左图放置在扶梯旁,右图放置在咖啡屋)

首先,按照要求扫支付宝二维码,因为小管芝麻积分超过600分,所以首次使用无需押金,直接取出。小管注意到在取出页面的下方,标注着购买数据线5元,也就意味着没带数据线的用户需另行购买数据线。

取出的充电宝较市场上卖的充电宝更薄,呈白色,有一个输电孔,一个充电孔,五个指示灯。侧方标注着锂电芯容量和输出容量等。手机充上电之后开始计时,在无应用启动下,4分30秒左右充电1%,10分钟左右冲电2%,可以说充电效率不是很高。

小管注意到周围的人虽然都在玩手机,但没有使用共享充电宝的人。询问后得知,他们对共享充电宝了解很少,甚至没注意是什么时候放置的,同时很少见到别人使用。

小管发现,扶梯旁的共享充电宝装置,更是无人问津,多数人看几眼就走了。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