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周融资1.3亿,无人便利店是下一头猪?

 中外管理传媒 2022-11-22 发布于北京

风来了,无人便利店会成为TMT风投圈又一只飞不起来的猪吗?


文| 本刊记者 史亚娟

来源| 中外管理新媒体

“除了充电宝、单车和人工智能外还能投点什么?”在某机构合伙人眼中,“近期国内 TMT 风险投资领域,仿佛进入了历史上最焦灼的一段日子”。不到半月,两家共享单车相继倒闭,雷声大雨点小的共享充电宝,也成了飞不起来的猪。“市场上好标的本就不多,风口稍纵即逝,错过了怎么向LP交代!”

还好,终有嗅觉灵敏的同行,注意到了风头强劲的无人便利店。短短一周,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先后获得融资,累计超1.3亿元;加之居然之家等传统企业也竞相入局,无人便利店着实火了一把。

事实上,无人便利店的真伪需求争论从未间断,创投圈对此种零售新业态有着怎样的价值判断?带着疑问,《中外管理》汇编呈现几家代表性投资机构和业内人士视点,以期给踟蹰于无人便利店选择关口上的投资人和创业者启示和思考。

1

“乐观派”:看好轻模式下的扩张效应

一直以来,重资产的便利店在零售行业中增长最快,却很难吸引资本。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卫哲曾大胆断言:便利店网点密集、贴近消费者,是连接线上线下的绝佳场景,但资本更想看到与互联网和高科技嫁接的新玩法,这样投进去才有升值空间。

如今,无人便利店打破了这一僵局。上海长阳路,15平方米的缤果盒子欧尚店位于路边,仿佛一个极具科技感的大号报亭。通过玻璃能看到里面玲琅满目的商品,顾客扫描玻璃门二维码门便能打开。选购的商品放到收银台后,1秒钟自动识别商品总价,购买者扫码付款后站在门口等待几秒,设备识别确认商品付款后店门自动打开。

缤果盒子2016年8月开始在广东中山地区启动项目测试,今年6月初落地上海。主要用RFID(也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人脸识别,在超过十个月试运营期间,共接待顾客数万人,复购率近80%。

重要的,缤果模型得到了资本青睐。启明创投合伙人黄佩华表示,当财务顾问把缤果盒子介绍给她时,就预感这将是两线融合的新切入点。“尽调后证实了这点,缤果以移动互联网和新技术改造传统便利店成本结构,可快速复制。

黄佩华今年3月接触1个月后就决定投资。7月她又联合纪源资本、源码资本、银泰资本跟投1亿元。完成此轮融资后,缤果盒子将在一年内铺设5000个网点。

四年前,F5未来商店创始人徐海成谋划做无人便利店时,市场上找不到一个玩家。四年后,这家依托自主研发的机械臂和后台管理系统来构建24小时无人值守的便利店,终于获得了创新工场A+轮3000万元融资。

就该笔投资,创新工场投资总监熊昊表示,目前国内便利店处于快速成长期,无人值守便利店可通过轻模式切入市场,是说服他投资的重要一点。

熊昊介绍,F5 无人值守便利店仅由四台机器设备构成:快消品售货机售卖罐装饮料等标品,平均7秒出货;鲜食商品售货机售卖车仔面等鲜食,平均 50 秒出货;冲饮售货机,售卖饮品,平均 20 秒出货;外加一台自动餐桌清理设备。“F5在保证用户体验前提下,单位面积盈利能力可期,模式和产能均有利于快速扩张。”

入局者不断,无人便利店真是一盘好生意吗?

事实上,在传统零售模式中,店铺租金、人力成本及运营成本等是最大痛点。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一报告显示,2016年便利店行业增速达13%,是少有未被电商冲击业态,但人工成本同比上涨却高达6.5%。

“去人工化”、提升效率,恰是无人便利店的终极目标。

熊昊判定机器取代人工将大范围应用于便利店场景,快速批量生产的标准化盒子,以轻人工化运营可部分省去招聘、培训环节。更难得的,面积小的无人便利店,相比711、全家更易下沉到小社区、景区、工业区里面,进行差异化竞争。加之盒子自带升降系统,可随时移动位置,相比传统便利店又减少了装修和拆迁成本。

观察F5未来商店、缤果盒子共性,都是趁着便利店目前密度不够快速复制。模式跑通后,徐海成准备今年在广州和深圳布局100家店F5。他坚信无人便利店只要在密度上取得优势,就能完胜传统便利店。

2

“唱衰派”:规模起不来、账不好算

是风口还是噱头?看好者有之,看衰者亦有之。

熊猫资本合伙人毛圣博在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站在VC角度,我们不会投无人便利店。“VC投资有自己的模式限制,偏好市场规模大的项目,且要求短时间内做到很大的量。由于无人便利店很难平衡各项成本与规模收入间的关系,利润不好显现,难以爆发。他举了一个例子,全家是2004年进入中国,到2014年开了1530家店才基本收支平衡,说明便利店生意是很需要规模的,无人便利店亦然。

另从成本角度分析,毛圣博认为将无人便利店直接显性成本和普通便利店相比是伪命题。消费者在门店没有看到工作人员,不代表后台没人,灯光、温度、设备及商品管理都需付出成本。由此看无人便利店人力成本省了后,管理成本是否下降是个问号。

春晓资本合伙人何文不看好无人便利店最大原因,是担心算不过来账。他接受i黑马采访时指出,无人便利店本质是一种升级版自动售货机。相比自动售货机的优势是,商品更多、体验空间更大,可增加一些半生鲜品类。但劣势也明显,鲜食是天然需要运营人员现场管理的,无人运营将带来很多消费体验问题。

有业内人士统计,传统便利店生鲜销售额占比高的,如7-11毛利率在30%-35%间,无人便利店毛利率则在20%。那能否用毛利来覆盖所有折旧成本,租金成本、配送费用,预期损耗,以及电费、RFID等成本呢?

何文表示由于他至今未看过无人便利店一个完整年度跑出来的数据,所以不好测算。但可简单算一笔账:国内二线城市传统便利店日销售额大概在4000—5000元。而无人便利店日销售额肯定是大幅降低的,加之人流量的限制,进一步拉低了毛利率。他强调无人便利店尤其难做高生鲜、熟食毛利率。因为当前要解决收银问题必须借助RFID,而RFID成本很高,如一瓶可乐几元钱,20%的毛利率,只要一贴RFID,几角钱利润基本化为零。

对于想要入局的传统便利店,何文建议当务之急是把零售本身做好,降低人工租金成本,用先进技术不会一蹴而就。他坚信未来无人便利店与传统便利店是互补关系,后者不能做到传统便利店的所有品类,如包子等必须当天卖出的鲜食,何时要降价促销以降低耗损,关东煮谁来把控卫生指标,这些都是“无人”模式无法做到的。

对此北京居然之家怡食盒子CEO安利英表示赞同,依据不同场景,居然之家可选择不同类型的“触手”,可以是传统便利店,也可以是自动贩售机、无人便利店。“有的模块是不值得单独投资的,必须把其成本做得很低,组合在一起的新模块才有战斗力。”

3

“谨慎派”:让子弹飞一会儿

不过,在资本纷纷涌进同时,大部分投资人都在观望。

投过滴滴、ofo的金沙江创投,也关注到了无人便利店,切确说,是无人便利店的“缩小版”——无人便利货架。

两三个月前,无人便利货架作为一种新的业务形式出现在融资市场上,这种创新形式立刻引起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江澜兴趣。她花了两月时间跟市场上所有做类似项目团队聊了一圈,比如:怎么拓展新货架,拓展速度如何,成本如何;单个货架月订单多少,销售额多少,客单价多少,利润率多少;怎么做配送,配送频次,配送成本多少,损耗率多少等。江澜这样做旨在全方位了解该业态发展进展和未来趋势。

最终,江澜放弃了这类项目。在她看来,无人值守便利柜这种新形式有一定投资机会,但目前创业者都处于起步阶段。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曾公开坦言,做投资千万不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先行者大多会成为先烈,“任何一个新东西起来时,不妨先让子弹飞一会!”

他的判断依据是:任何技术创新都会经历一个S曲线,火一段后必然经历'死亡谷’,第二次谷峰才会淘汰90%泡沫,而只有此时的项目才更加成熟。“对VC来讲,渗透率到15%后开始投最适合;对创业者而言,渗透率5%至10%,创业才有机会。”

如今,无人便利店是否达到朱啸虎所说的“15%”,尚无切确数据,但资本争先入局,话题火爆,对大多数机构来说,一个现实摆在面前——再不出手恐怕就要缺席了。

无人便利店“盒子”的正确打开方式又是什么?

联商网新零售顾问团秘书长云阳子,在与某投资机构深度交流后达成了一个初步共识:资本对传统便利店兴趣不大,普遍看好轻模式便利店,由此自助便利店(减人工)+O2O模式(加两线融合)+茶饮鲜食一体化运营(加多场景体验),简称“两加一减”模式,将成新型便利店改革方向。

深圳首家无人便利店Well GO可谓“两加一减”典型。“减人工”体现在,深圳配置一名店长和五名店员的300-500元/平方米的普通便利店,成本在50万-70万,而“无人盒子”只需十几万元。“加两线融合”指在手机自助支付基础上,引入RFID提高对货物识别与防盗上的优势。“加多场景体验”,比如在店内摆放了6组货架、1个风幕柜、1台咖啡机,陈列300余种副食商品,满足白领一日三餐;同时投向中高端封闭式住宅区,定位为满足居民鲜食消费需求的“智能云冰箱”。

“无人便利店应用场景多,复制加盟容易,理论上可快速把销量做起来。相信这种有想象空间的新型便利店,资本即使暂时看不懂未来,也愿意尝试。”云阳子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