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抖音、快手等“青少年模式”正式上线,怎样才能对孩子“不作恶”?

 中外管理传媒 2022-11-22 发布于北京

“不作恶”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实践方向是,怎样对青少年不作恶。

文:本刊记者 庄文静   责任编辑:李靖

青少年,早已是“手机成瘾”人群的灾区。

甚至关于“中国穷人的孩子,正在被手机废掉”的说法传播甚广,明眼人都看出手机依赖问题会带来进一步的阶层固化。

终于,2019年3月短视频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初见曙光,国家网信办等相关主管部门,组织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了这一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并将于今年5月底在全国主要网络短视频平台中推广,并逐渐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

1


什么是短视频“青少年模式”?

“青年少防沉迷系统”的正式上线,让许多家长舒了一口气。通过给短视频App设置“青少年模式”,孩子每天观看超过40分钟后,就需要家长输入独立密码才能继续使用。其中,短视频平台里,更为成人化的打赏、充值、提现、直播等功能将不可用;每天22时至次日6时期间,“青少年模式”下,用户将被禁使短视频App。

同时,当用户开启“青少年模式”后,短视频App会自动跳转到青少年“专属内容池”,向青少年推送适合其年龄阶段的内容,可谓“绿色视频”。没有了游戏、美女斗舞、明星绯闻等推送内容,也不能开启直播和同城浏览页面。

同时,因为这个系统的出台,也竟然有“解除防沉迷系统”的骗子开始盯上“00后”,有孩子竟然被骗上万元。可见,青少年“中毒”之深,以及中国商业创造“不作恶”环境之任重道远。

2


不作恶,是企业对青少年的责任

对于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我们应看到,即使是成年人也是难以自拔。有专曾经毫不讳言:互联网商业模式本身就有硬伤,如今的大数据推送又将人的行为习惯推波助澜,你喜欢看什么、接受什么,那么就会更多看到,不仅让你的视野被局限,而且会算出你的“上瘾点”,让你沉迷其中。

而这种破坏对青少年尤其严重,不仅因为他们是移动互联网原住民,而且青少年正是培养“延迟满足”能力的阶段,如果每天接触到的应用都是“即时给予”逻辑,那对个人的影响,对中国人整体素质的影响就不是小事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她分析青少年犯罪心理时特别强调:“社会问题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关键在早年,早年的重点在家庭。”事实上,陷入沉迷的青少年,有不少是缺失“心理抚养”的个体——他们往往由老人、保姆带大,更多受到的是生活上的照料,而缺乏心理上的养育。而当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可以寻找到安慰和快乐,摆脱孤独,代偿了他们的情感缺失后,进而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会更加孤僻,难以纠正。

因此,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的上线,虽然从一个方面可以相对性地控制手机成瘾问题,但各个家庭如何将青少年疏导到正确的轨道上,同时,企业怎样避免开发对青少年“作恶”的产品和服务,坚守 “不作恶”的企业持续发展价值观,则更为重要。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