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常时期,如何清除偷走绩效的10种“现象级”无效工作?

 中外管理传媒 2022-11-22 发布于北京

为何向无效工作宣战,持续提升效率,应成为当前公司的头等大事?




采访:本刊记者 辛国奇 谢丹丹

文:本刊记者 谢丹丹  综述:齐心

责任编辑:轩辕镜

著名管理学家陈春花教授在10年间对200家企业跟踪研究后发现,有5%-10%的员工专爱挑制度的毛病、跟领导对着干而无心工作;有15%-20%的员工做出的东西总是不合格;有20%的员工是蒙着做事,做得对与错,都不知道为什么;只有20%的员工是高绩效的。她进而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60%的员工在无效工作?

这些工作中的浪费,在平时已是惊人,而在疫情尚未结束的特殊时期,则有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疫情发生以来,大量企业一方面要保持“低能耗”,比平时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比,另一方面,很多企业也或主动或被动地进入转型期。但即使如此,企业中那些惊人的浪费,依然没有被重视,甚至被意识到。

那么,公司中“没被意识的浪费”包括什么?究竟怎样向无效工作发起挑战?在当前的管理优化中,如何清除偷走绩效的10种“现象级”无效工作?高管为何成为无效工作“重灾区”?为何向无效工作宣战,持续提升效率,应成为当前公司的头等大事?

5月9日(周六)晚20:00,《中外管理》“管理百家大讲堂之共克时艰'复商’进行时”(总第36期),南通富美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偷走绩效的50个无效行为》一书作者孙建华将逐一为您“拆弹”。


这年头公司不转型线上、不玩直播,感觉就像是被时代“抛弃”了,但你可意识到有些变化竟然是“无效”的?直播带货、爆款、社群营销、O2O、社交电商,运用这些现象级营销如何远离“照猫画虎”的误区?如何避免“随大流”而误入歧途?著名网络营销专家、北京鸿道智成营销顾问公司CEO石建鹏将分享让您“顿悟”的《转型线上的五种现象级“无效营销”及五大利器》。

“帽子哥”的管理经

在巨头林立的商业世界,南通富美服饰有限公司算不上一家大企业,却是一家资产状况良好的企业;其董事长孙建华算不上“大老板”,却是一个真正拥有自己的事业并且将兴趣与事业融为一体的老板。

孙建华经营的只是一种“小商品”——帽子,这不是一个可以产生巨无霸的地方。他对做大并无冲动,而喜欢“按自己的节奏去增长”。他对“第一”似乎很有向往,同时又满足于经营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安静地做个帽子哥”。他的野心全放在帽子上,“帽子哥”是他的江湖名号,将帽子做到极致,做出一些能真正触动内心的东西,成为行业的标杆,是他的终极目标。

有人说,让卓别林秒变希特勒的办法,就是拿走他头上那顶黑色小礼帽。

关于帽子,其实人们知之甚少。对做帽子的人,脑海更近乎空白。

但做帽子的人,却从不觉寂寞。每周五,这里的人们会头戴各式各样的帽子,把自己打扮成与平常不同的风格,从四面八方走进他们的办公室。偶尔,他们会戴着帽子参加公司里以各种理由举办的“生日趴”、“感恩趴”……与他们互为邻居的,是一个汇集全球各地600多顶帽子的博物馆。

这里,可不是一家新晋的互联网公司,而是一家卖了22年帽子的传统制造型企业——富美服饰。每年,大约有两千万顶帽子从这里发出,然后流向中国、日本、欧洲、北美各地。把它们垒起来的高度,大约有280座珠穆朗玛峰那么高。不仅如此,在天猫,所有种类的帽子加起来卖得最多的旗舰店“帽仕汇”,也正是他们的网络店铺。

在这里,每一顶普通的帽子似乎都被赋予了“灵魂”,不少客户参观其公司后,甚至心甘情愿出高价。而这一切不同于其他普通企业的做法,正是出自富美创始人孙建华之手。

没错,如今的富美正是他一手“玩儿”出来的。而这个玩耍心态的背后,是热爱,更是一种跨界创新的思维。


当你走进帽子博物馆

1996年,富美以贸易起家。但做着做着,孙建华发觉做贸易并没有发挥自己快速反应的能力。于是从1998年开始,他开始做布帽的打样间,并把由此积累的经验,逐渐应用到工厂中。几年之后,富美的帽子品类也逐渐丰富起来,并且成立了自有品牌:帽仕汇。

如果没有2007年的一时兴起,富美走的路子,也许和大多数默默无闻的中国制造企业一样。十年前,一个朋友向孙建华提议:你去收集帽子吧。孙建华一想,这也许是个好主意。那时候他的梦想,就是买张机票,全国各地到处飞,然后每到一个地方就停下来玩儿两天。有一次,在天津某市场里,孙建华发现了一顶民国时期的帽子,然后就特别兴奋地到处问:有没有男帽子,有没有男帽子?

随后,孙建华对收集帽子的兴趣便一发不可收拾。当然,除了发现宝贝的激动之情,让他越陷越深的,不仅是那一顶顶造型独特、工艺精美的帽子,还有帽子背后隐藏的历史故事,以及传递出来的生活态度。

不仅限于国内,孙建华还隔三差五就往国外跑,法国、日本、韩国……淘回来的设计也越来越多。刚开始,孙建华还有过犹豫:“收这个东西花费不少,到底要不要做下去。”最后,他咬咬牙,如果要做世界一流的产品,这些花费一定是值得的。

但孙建华越玩儿越“大”,以前买一顶价值3000块钱的帽子,还要思考半天。后来,出手越来越大,少则几千块,多则几十万!今年上半年,他刚入手了一顶价值300万的法国全钻石帽子。当然,孙建华一开始也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竟然已经为这座帽子博物馆投入了两三千万。

当然,这个投入很快被发现是值得的。当一个博物馆出现在一家企业里的时候,这家企业就被镀上了某种神秘的文化色彩。前来的客户或多或少会产生一种崇敬之情。同样一顶帽子,在一家普通企业和在一家有文化底蕴的企业里,客户对其产生的价格预期就会完全不同。就如同同样一碗面条,在路边摊和五星级酒店里的区别是一个道理,这就是帽子博物馆给富美带来的“光环”。

置身于JEFFSUN帽饰博物馆,每一顶帽子在炫丽的装饰灯照耀下,都显得光彩夺目。参观的客人们,恨不得把所有喜欢的帽子都试戴一遍。因为,这里既有典雅、高贵的礼服帽,又有俏皮可爱的毛线帽,更有巴拿马草帽以及印第安鹰羽帽等异域风情的帽子,而最古老的帽子可追溯到辽代的高翅铜鎏金女冠。


结合博物馆,孙建华还主导了中国国际帽子设计大赛,以及帽子节。这也是富美的保留节目,他希望借此机会,整合全球资源。事实上,目前富美的国外市场已占到了自身业务的四分之三。相比国内,国外更看重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博物馆对未来公司国际地位的建立,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同行不是冤家,跨行才能当赢家
当初做帽子节时,孙建华邀请了不少同行、帽子爱好者、设计师等。可这些人来了以后,都买别人的帽子,自家帽子却卖得很少。有人就说:全都把竞争对手招来了。孙建华倒是想得很开:“让他们去拍、去买吧,最好的创意永远在明天”。

“以后当我走出去时,他们的大门也会向我敞开,如果每一家企业我学10%,我就是100%。”孙建华说道。当我们问及富美最核心的竞争力时,他的答案不是设计、不是营销和渠道,而是“心胸”。在他看来,同行不是冤家,而是朋友。同行之间只有超越竞争,才能实现共赢。

然而,孙建华同时清楚地意识到:如果要想实现真正的突破性创新,靠同行是很难的。他以钢铁行业为例,一块钢板可能只卖500块钱,而如果把它扭曲一下变为艺术品,也许就能卖出5万块钱。这是完全不同的思维,“同一个行业进行头脑风暴,搞得头破血流也搞不出来。”

如果和同行业人之间碰撞,即使变来变去,最后仍然也只是停留在帽子本身。而突破性创新最好的方式,就是整合不同行业的资源。如何让企业实现跨界创新呢?孙建华喜欢在文化艺术作品里面去寻找答案。翻看朋友圈,孙建华的足迹遍布全球。每次到国外,他都会参观很多教堂、雕塑、美术馆等艺术场所,然后拍摄大量照片。回来之后,就把那些能够带来灵感启迪的片子,收纳到富美的灵感手册。在他看来,创意突破的关键,在于和艺术文化相结合。

此外,孙建华经常会邀请一些大学不同科系的老师,到公司去聊天。在带领他们参观公司之后,孙建华提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你们的专业和我们的帽子产生关系呢?”经过无数次这样的碰撞,富美诞生了礼帽定型剂、防水剂等产品,还有正在研发中的去头屑功能的面料以及具有加热功能的帽子等等。

这样的跨界思维,当然也跟孙建华本身是一个跨界者有关,所以更容易脱离行业去思考问题。看似不务正业,实则是从其他行业寻找突破式创新的答案。


做一个有趣的“家长”

孙建华这种“玩儿”的精神,不仅体现在业务层面,更体现在公司的内部管理上。

在富美,大大小小的各种俱乐部有十几个,例如:读书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摄影俱乐部、瑜伽俱乐部、插花俱乐部等等。只要能组织起十个人,就可以玩儿一个俱乐部,而俱乐部组织活动的经费全部都由公司出。孙建华希望每个人都能过上丰富的生活,并享受其中。

虽然听着让人羡慕,但是,繁重的工作之余还要参加俱乐部活动,确实也给员工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孙建华说,尤其是刚开始成立读书俱乐部的时候,真有点逼大家的意思。

当时,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一个问题越来越困扰着他:如何让企业员工跟上自己的步伐?他时常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道理很简单,你为什么不懂呢?”这是他常常在心底默念的问题。后来,孙建华找到了一个方法:就是让大家都读书。大家同看一本书,所有人才能思想统一,才能在一个频道上沟通。当然,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等系列是必读书目。

孙建华自己还创建了不少好玩的规定。例如“恋爱基金”,如果员工谈恋爱,请对方吃饭的开销每人有三次报销机会。如果公司内的员工动用社会力量,帮员工介绍对象,只要双方愿意见面,介绍人就可以获得500元奖励;如果最后成功结婚,则会另外奖励介绍人5000元钱。

还有,孙建华平时对守时要求特别严格,于是就规定:谁迟到了,谁就模仿一个动物。迟到的员工,通常是手脚并用,动作非常滑稽。当然,他还有一条规定就是:谁开会迟到谁就坐到自己旁边。因为大家都怕老板,慢慢的,开会迟到的现象就越来越少了。

事实上,虽然富美是一个生产帽子的企业,但同时也是一家文化企业。孙建华在其中一直扮演着“家长”的角色。对于一家文化企业,必须要为员工提供宽松的环境,很多事情不能强行要求。孙建华通过一些轻松愉快、好玩儿的方式既帮助了员工成长,同时又让他们感到自在舒服。


卖的其实不是帽子
据说,一顶合适的帽子可以把人的颜值提升30%。

如果,一位女性戴上一顶复古网纱黑礼帽,就可以把自己想像成奥黛丽·赫本。事实上,一千种帽子,就会有一千种人生。在富美,帽子也不仅仅是一顶帽子,而是一个可以改变人的魔法师。在富美,帽子的种类高达几千种。

有人说,富美做的品类太多了,应该更聚焦一些。但孙建华却认为,这样的认知并不适用于帽子领域。在他看来:富美的定位就是做帽子以及相关产品。帽子本身就是一个小众产品,如果再聚焦、再精准,市场就小得可怜了。

事实上,一个人在不同场合需要不同的帽子。例如,一个人早上跑步的时候,需要一顶吸汗速干的帽子。喝下午茶的时候,需要一顶休闲、体现格调的帽子。晚宴的时候,则需要一顶头饰。“而这些全都是我们的消费群,我为什么要定位到一个细分细分再细分的品类呢?”

但是,这并不代表富美没有品牌的区分。富美下面有六七个品牌,每个品牌都是针对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例如老人、儿童、户外运动等。

基于这样的理解,富美虽然是一家制造企业,但孙建华更愿意把它定义为一家形象服务型企业。用孙建华的话来讲,就是“你卖什么,就不是卖什么。”富美卖的不是帽子,而是美丽,“富美做的是要告诉消费者,帽子能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外在形象。”

未来,孙建华希望能彻底把实体店做成一个真正的体验空间,让每个人都能发现多面的自己,从而体验不同的人生。在他的设想中,未来甚至可以给登门而来的客人,拍出几套时尚大片。

“你自己的内心到底有什么?你最后追求什么,才能给别人带来什么。”最后,孙建华对《中外管理》杂志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