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生物型组织”到良将如云,莱绅通灵的翻盘之道

 中外管理传媒 2022-11-22 发布于北京

企业家和TMT团队(核心高管)的重要责任是成就员工,不断裂变人才,实现良将如云之盛况。




文:本刊特约记者  朱丽    责任编辑:李靖

2020年春节前夕,在国外出差的沈东军还没缓过神来,国内突然暴发的一场新冠疫情,犹如一只超级“黑天鹅”袭来,将他执掌下的珠宝企业莱绅通灵置于危险境地——全国线下92%的门店被迫关闭,业务面临毁灭性打击。

身为董事长兼CEO,沈东军再也不能保持平日的淡定,心头焦虑。

疫情期间,他一直在思考:当危机来临的时候,什么力量才能使企业屹立不倒?如何才能在危机中活下来?改变的方向在哪里?

当前,疫情渐渐消散。他也早找到了一个相对明朗的答案。

莱绅通灵董事长兼CEO沈东军


5月30日,沈东军与包括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万科创始人王石在内的一众企业家,共同发出了“危机唤醒美好企业”的倡议。

在沈东军的认知理念中,“美好企业”就是成就员工,与员工共创美好未来的企业。

疫情发生以来,各行各业遭受重创,很多企业不得不选择裁员或降薪,来舒解企业的现金流,保证活下去。

沈东军却不这么认为。“越是在这种困难时候,作为企业家越不能简单地以赚钱为目的,而是要从社会稳定、企业稳定、员工利益的角度出发,企业家有责任来帮助员工。”他坦率地对《中外管理》说。

也因为此,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珠宝企业产生的致命性打击,并没有击倒这家企业,企业也没有裁掉任何一名员工。目前,莱绅通灵在全员“抗疫”中迅速恢复势能,率先走出疫情危机。

4月26日,在疫情中体验到员工能量的莱绅通灵,升级了企业愿景,正式提出“打造以'成就员工’为愿景的企业”。成就员工,成为其未来的企业核心目标之一。

1


“五力模型”,培养人才的关键能力

2020年4月,进入莱绅通灵工作15年的刘昆,成为公司首届“阿甘奖”获得者之一。

阿甘奖,是莱绅通灵的重磅人才奖项。阿甘奖的获得者中,有年度销售额顶尖的员工,个人年度销售额最高的在500万元以上;有年度销售业绩排名前两位的战区合伙人、运营教练经理;还有从一线基层做起,历经多个岗位锻炼,一步步晋升为高管的管理人员。

刘昆,则是于2004年11月入职,从CEO文字秘书做起,历经行政管理、流程管理、企业文化运营、飞轮生态部(HR)负责人、后台负责人等多个岗位,成为公司从基层专员逐步成长为模块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中心负责人的“人才标杆”。2018年,刘昆还参与了推动公司从“管控型组织”向“赋能型组织”变革的具体实施。

对于这一路成长,刘昆说:“有挑战性的工作激发了我的潜力,比如让我推动组织变革、战略解码和落地,让我担任飞轮生态部负责人、后台负责人,这些工作都超出我的专业范畴,很多是需要从0到1的,促使我不断思考和尝试,不断地自我挑战和突破……”

像刘昆这样的“人才标杆”及其鲜活的成长故事,每天都在莱绅通灵内部发生着。

他们的成长,来自于莱绅通灵将“经营人”纳入企业价值观,通过一套创新管理机制来成就员工,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在莱绅通灵,通过“五力模型”来培养人才的关键能力。五力分别是:使命力、破局力、人才裂变力(学习/复盘力)、模型力、行动力。

对管理人员的评估,从使命力、破局力、人才裂变力、模型力、行动力这五个方面进行评估(见图表《莱绅通灵人才鉴宝五力模型(管理人员)》)。


1、使命力:主要考察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和公司价值观的匹配程度;工作主动性;员工工作投入度。

2、破局力:主要考察员工的专业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力。

3、人才裂变力:主要考察员工对下属企业文化传播和对下属的培训能力。莱绅通灵的愿景有“成就员工”,人才裂变力是区别于别的公司对员工的特别考核。

4、模型力:考察管理人员模型(系统)管理和构建模型能力,普通员工考核遵守模型的能力。

5、行动力:考察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普通员工因为不涉及管理下属,“人才裂变力”改为“学习力/复盘力”。

沈东军介绍:五力模型作为评估员工的工具,目前用在招聘、员工晋升、人才盘点等多个方面。这个模型也是员工自我成长的一个工具。有了这个人才评估框架,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平时表现和业绩结果,以及和公司类似岗位员工表现情况,给自己的五个维度自评打分。

各部门管理人员每个月都会根据员工表现,对每名员工进行“五力评估体检”,上级会和每名下级进行员工的自评和上级的评估分差进行讨论,讨论员工成长机会点,给员工建议,帮助他们持续成长。

《中外管理》采访了解到,因为有了明确的人才评估维度,并且每个月员工要自评,上级要反馈意见,每个季度和年度上级都会给员工正式的评估,每个维度的评分要和同岗位的员工硬性排序,得分影响到员工晋升和薪资变化,所以莱绅通灵大部分员工都很在意自己的“五项指标”的高低变化,很多员工会刻意练习,提升自己的“人才指数”。

沈东军说,这五力模型,就如给员工设置了一个人才指数表。其好处在于,有利于上级发现员工短板,有的放矢帮助员工提升自我;有利于员工寻找差距,实现个人提升。

“五力维度就像人身体五个器官,每个器官虽然都很重要,但是作用各不相同,并且有的是天生的能力比较难提升,有的属于后天比较容易提升。”他解释。

比如:“使命力”和“行动力”,这两个方面属于天生特质,比较难改变,需要这两个方面都好的员工时,只能去挑选;而“破局力”属于专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结合,员工加强学习和努力,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

在莱绅通灵,每年有星级员工评选,是依据过去一年的各项业绩排名,运用五力模型进行人才盘点。如果在使命力、破局力、人才裂变力、模型力、行动力五个项目上均居团队排名第一,可获得“阿甘奖”。

今年,和刘昆一起获得阿甘奖的员工有16名,都是在各自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2


管理者要“躬身入局”,裂变人才

五力模型中,对管理人员的评估指标之一,是用“人才裂变力”而不是用“教练力”。这是为什么?

沈东军解释:“管理者可以说他教得很好,因为被教的人能力不行,这事扯不清。而用'人才裂变力’,裂变了几个人才,数一数就很清楚。”

对于管理人员“人才裂变力”的考核项,就成为重中之重。这关系到其能否晋升到更高一级岗位。也就是说,管理者业绩做得再好,如果不能培养(裂变)几个人才出来,那也不能获得晋升。

在沈东军的逻辑中,企业家和TMT团队(核心高管)的重要责任是成就员工,不断裂变人才,实现良将如云之盛况。而好的领导者,除了创造好的业绩,必须孵化和裂变出更多人才。

管理者的任务是一定要培养人,帮助员工成长。


这个认知始于三年前公司转型带来的阵痛。莱绅通灵过去叫通灵珠宝,2017年4月收购比利时珠宝品牌Leysen,品牌随之融合为“莱绅通灵”,并围绕王室IP展开了对旗下产品、终端形象、用户体验等一系列战略升级。

然而,收购之后的2018年——公司在经历品牌升级后,绩效不升反降。最重要原因是“高管团队能力和新品牌之间的能力和文化不匹配”,跟不上品牌升级战略的要求。同时,品牌升级还造成原来部分老客户丢失,新客户也需要逐渐认可。

如何破这个局?

沈东军到门店走了一圈,询问管理人员店铺经营情况时,得到两类回答:一类是“我们正在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另一类是“我要去问问某某”。

他立即纠正了第二类管理人员的做法,并告知“管理者一定要躬身入局”。所谓躬身入局,就是要求管理者把自己投身进“局”里,是主动跳进水田里的“躬身”者;而不是凡事只是“安排一下”。

“我也开始和大家'躬身入局’,一个是入下属的局,一个是入客户的局。”沈东军说。

“入下属的局”,就是作为上级,不能只是工作任务的布置者,要和员工一起探讨实现目标的路径,越是困难的工作,越是要给员工指导。如果只是把公司的任务简单地转嫁给下属,就没有承担起自己岗位应有的职责,得不到下属和客户的尊重。

“入客户的局”,就是每个人的工作不能是以上级领导为中心,而是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赋能。为客户赋能就要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站在客户的立场开展工作。

在莱绅通灵,沈东军有一句话“管理者不是权力的化身,而是责任的化身”深深地影响着员工。

此次疫情期间,从战区负责人、店经理到营业员都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纷纷自发行动:有的在家里直播卖货,有的主动给客户寄口罩,有的努力和顾客电话沟通、建立情感联系……

“他们都在想着要尽一份力,为公司承担一点责任,挽回经济损失。”沈东军说,员工们的自发组织感动到了他自己。

沈东军认为,躬身入局者不论在什么角色上,都时时把自己当做组织的主人在行动。“对于管理者,真正的行动是深入业务场景,和客户、下属在一起,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克服困难、共同面对挑战,共同承担责任。”

3


打造生物型组织:小步迭代,不断“进化”

市场到底是缺业务还是缺人才?

沈东军发现,其实市场上的业务很多,反而缺的是人才。“如果没有人才,你其实抓不到这个业务。反过来,只要有人才,人才就能把业务带起来。”

在这个底层逻辑之上,莱绅通灵不断强化组织动能。沈东军认为,一个成长型组织就像“生物型组织”,员工和工作业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成长的。在这样的组织里,员工不怕起步晚,就怕不进步。

“小步迭代,不断进步”是生物型组织的典型特征。


例如:《中外管理》了解到,在莱绅通灵工作长达18年的钮婧仙,入职前在别的公司只是普通文员。进入莱绅通灵后,她从营业员做起,做了一段时间后,公司发现她很有潜力,也很有爆发力,就让她到店长的位置上去锻炼。不出所料,她把一个年销售几千万的门店管理得非常出色。

通过“五力模型”的培养、赋能、不断历练,如今钮婧仙已经是管理700多家门店的教练部负责人。

沈东军深刻体会到很多员工其实都有潜质。“之所以觉得他没有潜质,他不行,是因为没有创造这样一种场域。当我们把这种场域建立起来之后,员工发自内心的那种力量,就被激发出来、裂变出来。”

构建生物型组织,靠的不是一个万能的领导,去指派员工做什么,而是营造员工成长的环境。

沈东军的方法论是:重教练,轻命令;重激励,轻处罚;重反馈,轻批评;重选择人,轻改变人;重反求诸己,轻指责他人;重群策群力,轻个人决策。

有了帮助员工成长的环境,员工的自驱力得到发挥,自己就会往前冲。沈东军说,“不是我每天拉着你跑,拉着你跑我也会拉,但如果你自己不跑,谁也拉不动你。”莱绅通灵通过“推拉结合”方式,让员工跟随企业共同成长。

几年前,马化腾在《致合作伙伴的一封信》中,给出了打造生物型组织的“灰度法则”,从需求度、速度、灵活度、冗余度、开放协作度、创新度、进化度七个维度阐释如何让企业本身拥有自进化自组织的能力。

马化腾认为:构建生物型组织,要让企业组织本身在无控的过程中拥有自进化、自组织的能力。真正有活力的生态系统,其实是组织在自然生长进化,在寻找创新。
但在现实世界,构建生物型组织对于多数企业都是难题。

沈东军认为:在企业内部构建符合生物型组织的人才涌现机制是关键。莱绅通灵将“成就员工”晋升为公司价值观,将“人才裂变”纳入对管理人员的考核,就是在构建公司的人才涌现机制。

在领教工坊联合创始人、CEO,原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朱小斌的研究中,构建人才涌现机制,最重要一个抓手是要打造齐心高效、能上能下的高管团队,在危机来临的时候,他们能够迅速应对,而不会茫然失措。

朱小斌对《中外管理》说:任何企业都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真正优秀的企业,就是要善于“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去获得机会,去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去获得更好地发展。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化,企业能够把握的“确定性”,则是要持续打造自己的组织能力。

“只有组织能力的提升,才可能使企业更好地面对未来的不确定。”

不进化就要被环境淘汰,组织也是如此。

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启发,沈东军认为进化论世界观更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进化型组织更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和环境的快速变化,激发员工内在动力,促进员工创新。

“在进化组织的环境里,优秀员工的真实能力通过各种竞赛可以得到充分展现,从而被发现,拥有更多资源和成长机会。”

“而相对落后的员工,通过对标竞赛,得到及时反馈,通过复盘、反求诸己,自己积极纠偏,向高手看齐,能力也可以得到迅速提升。即便部分成员不能跟上组织发展,最终被淘汰,也从中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沈东军说。

4


将“成就员工,裂变人才”化为企业文化

为帮助员工实现自我提升,沈东军在疫情期间亲自上阵授课。主讲《进化&机械管理的阴阳之道》《莱绅通灵战略&个人战略》等多场直播课,让员工们在工作和休息之余学到知识。

莱绅通灵愿景升级

沈东军觉得,企业在经济不稳定时期变革,外部诱惑少,员工更愿意接受变革,更愿意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近两年里,他给公司的管理团队做各种培训上百场,给员工写管理文章20多万字。

如此煞费苦心,就是让公司文化和战略思想渗透到每位员工头脑中。让每个员工都能成为企业文化的践行者。

沈东军认为:将“成就员工,裂变人才”纳入企业文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和员工的关系。

普遍意义上,企业和员工是利益关系。莱绅通灵倡导成就员工,是将每个员工当成潜在人才来培养,帮助员工成长成为公司和上级的基本责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有使命、有专业能力的员工得到迅速成长,给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江苏扬泰直营战区合伙人顾丽丽,于2015年5月入职莱绅通灵,最初的岗位是扬州某店经理,入职时恰逢人员动荡期,经过半年的人事调整,门店业绩有了重大起色。2019年,这家门店销售额实现同比11%的提升。

她最突出的表现是辅导员工复盘,对前期项目进行回顾、找问题点,再去改善未来的工作。顾丽丽说,每一次高效的复盘,对下属、对她自己都是一次成长。而这个过程中,人才也发生了“裂变”——她做了战区合伙人,也培养出了运营教练经理、门店经理……

当然,成就员工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被成就。“老母鸡可以孵化出一窝小鸡,前提是给它的是健康且受过精的蛋。给它一堆石头,再努力的母鸡也孵化不出小鸡。”沈东军比喻。

在生物型组织里,除了管理层帮助员工成长外,更需要的是员工自己努力,证明自己是值得培养的潜在人才。

为了打造更好的平台,莱绅通灵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为每位员工都提供对等的发展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目前,莱绅通灵全面开展员工、部门2/7/1排序,奖优罚劣,直至末位淘汰。几乎所有培训、绩效考核,都进行2/7/1排序考核。通过排序考核,淘汰一批不合格员工,引进更多具有竞争力、认同公司文化和战略的新员工,同时内部也在实战中发展骨干力量,和公司一起成长。

沈东军发现,相比以前对员工要求和考核更加严格,但是由于出发点是基于“成就员工、人才裂变”,绝大部分员工不仅能理解,而且更愿意拥抱这样的企业文化。

随着近两年来的“刮骨疗伤”,更替各级不匹配管理人员,进行持续的文化和管理模式变革,莱绅通灵的组织能力现在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观,组织战斗力也开始爆发。

今年一季度,国内零售特别是奢侈品行业因为疫情遭受史无前例的重创,但莱绅通灵在失去春节、情人节两个全年最大销售高峰,大部分店被迫关闭的情况下,不仅没有亏损,还获得了千万元的利润。

近几个月来,随着全国门店陆续复工,莱绅通灵的业务开始稳步上升。

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明确提出“飞轮效应”,其实就是实现良性循环。据沈东军观察,凡是成功的企业都在有意无意中构建自己的飞轮效应。莱绅通灵也构建起了公司和员工的飞轮效应,并进行制度化、结构化(见图表《莱绅通灵公司与员工的飞轮效应》)。


沈东军一直认为:员工是企业价值的直接创造者,企业是员工发展的舞台,只有协力合作,才能使企业快速发展、个人获得成功。

在今年的目标任务中,他还放了一个大招:要培养几十名年收入达到30万的店长,将员工收入提升变成公司的战略目标。

2020年,莱绅通灵继续推行组织变革,实现从金字塔型组织向平台型组织转型,由控制型组织向激励型组织转型,驱动员工创造价值。在各层级、各部门逐步推进合伙人制度,并确定了“通过客户经营打造一批年薪超过30万的门店合伙人”的策略目标抓手。

沈东军说,如果把莱绅通灵比做一辆旧汽车,品牌战略升级加上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的深度变革,让这辆汽车虽然看起来还有点旧,但是发动机和主要配件已经换成最先进的了。

“现在发动机已经点燃,就期待上赛道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