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早 市

 冬歌文苑 2022-11-23 发布于北京

早  市

昨夜下了一夜的小雨,早晨的街面上格外干净整洁,清爽的空气里弥漫着新鲜的泥土气息。此时阳光明媚,微风不燥,正是出门逛街的好时机。

我早早起床去市场上买点蔬菜水果,此时的街上逐渐恢复了白天的喧嚣和热闹,行人渐渐多起来了,有精神抖擞去公园散步、跳舞的,有忙忙碌碌去上班的,还有急匆匆地送孩子上学的……

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沿着湿地公园走去,工作中的繁杂和生活的琐碎缠绕在心里,脚步略感沉重,农垦十字路口刚过,就听到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

“来又甜又软的杏子,新华的杏子,你吃一个想两个的杏子”。

“民勤的哈密瓜,又香又甜的哈密瓜,不甜我不要钱。”

“马儿坝的西瓜,洪祥的蒜,炒菜不放蒜,营养少一半。”

……

叫卖声南腔北调,抑扬顿挫,有的小贩们还故意拖长声调、加重语气,目的就是招徕更多顾客。

循着声音看过去,小贩们的三轮车、架子车、摩托车、自行车一字儿摆在212市场门口。车上有黄中透红、香脆诱人的杏子,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包谷,又大又圆、汁水丰富的西瓜,还有茄子、豆角、西红柿,洋芋……各种蔬菜水果,品种齐全,应有尽有。

以前早市比现在还热闹,不仅有水果蔬菜,还有自制的熟食:煎饼果子、凉面、米汤、麻花、豆浆、包子等,还有各类服饰,儿童玩具,工艺品和日用品等,那时早市上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顾客们买上自己想要的商品,小商贩们满意地数着口袋里的钱,卖的开心,买的称心。

我边走边挑选自己想买的蔬菜水果,突然在不远处传来几声不大不小、不高不低的吆喝声——“卖茄辣子、西红柿了”。人们常说卖得好不如叫得好,但她的声音不像别的叫卖声那么好听诱人,甚至她的声音中带着点沙哑。她也没有三轮车,也看不见嘴里叫卖的茄辣子和西红柿。出于好奇,我一直看着她,她边蹒跚地走着边叫卖着,她一手提着一个大大的黑色塑料袋,一手拉一个大红皮箱,她倒更像出门走远路的人。她六十岁开外,头发花白,皮肤粗糙,中等身材,微微发胖,右腿明显跛着。

没有茄辣子西红柿她在那儿喊什么喊,我回头在一辆三轮车边挑选杏子,车上的杏子新鲜诱人,顾客们拿着塑料袋在车里专心地挑选着。

“来尝一个,正宗的新华杏子。”卖杏子的那个妇女还在那里大方地招徕着顾客。

“这个杏子真好吃,又甜又软。”旁边的一个大姐尝后发出啧啧的赞叹,顾客们像疯了似的开始在车里面挑选杏子,一人一大包。

“了不得了,亲戚们,城管来了,杏子就不卖你们了。”那个卖杏子的大姐边说边推着自己的三轮车准备逃跑,顾客们惋惜地放下刚才挑选好的杏子,等顾客们愣过神的时候,杏子大姐早已一溜烟钻到一个小巷子深处去了。

我抬头一看从市场门口走来一个身穿制服的城管,他气势汹汹快步朝小贩们的方向走过来。我突然发现刚才提皮箱卖茄辣子西红柿的老奶奶了,她正在不远处收拾她的摊场,原来她的塑料袋里一半是茄子,一半是辣子,她的皮箱里全是又红又大的西红柿。她看见城管过来,迅速将黑塑料袋拉紧放在一边,然后又把装西红柿的皮箱合上,拉好拉锁,动作娴熟、不慌乱。

我看着城管正朝她走过去,心里替老奶奶捏一把汗,但城管没有发现什么,老奶奶只在原地若无其事站着,将自己头上戴着的凉帽取下又戴上。

这几年大多地方开始创建文明城市,街面上乱摆摊设点的现象都得到了整顿,市场上摊位大多数固定,实行统一管理。现在在市场门口叫卖的都是没有固定摊位的流动小贩们,他们虽然嘴里吆喝着,但一只眼睛看着顾客,另外一只眼睛得瞅着“城管们”来的方向,一看见风吹草动,他们立马驾着自己的车子逃跑。否则一旦被抓住,不但罚款,车货全部没收。

我明白了老奶奶提皮箱卖菜就是为了逃脱城管,杏子姐不顾一切连车带人逃窜深巷,城管大哥们黑着脸六情不顾臭骂着商贩……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得不易,每一个人都在为生活而努力奔波奋斗,想想这些我心里也释然很多,我的那点烦恼和压力只不过是庸人自扰罢了。

看看湛蓝的天空,沐浴着灿烂的朝阳,我不禁加快了脚步。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鲁雪梅,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学教师,喜欢看书和写作。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