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极之恋》,一部项目管理教学片

 豫西刀客 2022-11-23 发布于广东

 春节期间上映了很多贺岁片,唯独《南极之恋》让我记忆深刻,因为他是一部项目管理的教学片。在万物皆项目,万事成败皆因项目管理的今天,项目管理的课题被各行各业再三研究,像吹散的蒲公英,应用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南极之恋》这部电影节奏紧凑,体现了项目管理思维,是大家学习、理解项目管理的一部好教材。

01 明确目标,分步执行

影片一开始,“南极生存"项目就拉开序幕,项目团队组成很简单:项目经理——物理学家蒋如意、团队成员——婚庆公司老板吴福春,后续的项目执行也是围绕这两个人进行。项目目标:在南极活下去。这个项目目标也是一个逐步明细的目标。从一开始飞机失事,到快速离开飞机,到挖雪坑躲避白毛风,到找到废弃科考站,到寻找中国的极光站,都是在描述一个主题:在南极活下去。但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却是一个不断细化、分阶段制定、执行、实现目标的过程。

南极的夏天也有零下30度,在这种环境下求生绝非易事,没有资源是不可能实现的。项目开始的第一要务是找到资源在南极安身,吴福春很幸运的找到了一个废弃的南极科考站,实现了项目的第一个里程碑。废弃的科考站只是暂时的家,要生存还必须找到中国极光站获取救援。经过努力探索,项目目标明确为要在75天内寻找到中国极光站的方位,这是项目的第二个里程碑;最终在东南方20公里处找到救援,实现最终目标完成项目。在南极生存的项目执行中,只有每次完成一个里程碑,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虽然项目目标是清晰的,但是如何打到这个目标却是渐进明细的。

02 专业管理,高效执行

一个成功的项目团队,必须要有一个专业的项目经理。蒋如意无疑是一位极为专业的项目经理。作为高空物理学家的蒋如意,面对暴发户吴福春,什么高度角、地磁极都成了沟通的障碍。但是项目经理的基本工作就是沟通,蒋如意及时改变沟通方式,用双方都能理解的方式解释了在南极如何辨识方向、如何生存。

任何项目都必须以计划为基础,计划是项目经理工作的主体。蒋如意根据自己专业知识,先确定自身所在位置是一个废弃的小科考站,然后制定计划从三个方向去寻找救援。在排除了西方、北方、东方之后,又制定了西南、正南、东南三个方向的实施计划。一步步的指导吴福春接近目标。好的计划决定了项目是否能够成功,如果没有蒋如意高度专业的实施计划,必然项目会陷入混乱无序的工作状态,消耗了资源却成果寥寥,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

计划终究是纸面上的,只有被执行的计划才是有效的计划,吴福春可以说是一个极佳的计划执行者。在废弃小站稍作休息之后,吴福春就踏上了寻找救援之路,即使是陷入冰窟窿,也坚持不懈的寻找生存的机会。遇上雪崩、患上雪盲症、掉入冰海中……项目执行中的一切的艰难困苦,都没能挡住他奔向目标的脚步。即使是双脚都高度冻伤,吴福春也在蹒跚着、挣扎着踏上寻找救援的路,也只有这样的执行力才能保证他最终找到极光站,获得了救援。

03 资源限制,时间有限

从来没有一个项目的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否则就不需要项目经理了。南极求生项目的资源就极为有限,视频、燃料都只够使用75天。同时在75天以后,极昼将转为极夜,将无法继续寻找救援目标。这个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在项目团队上方,项目经理蒋如意把每一天都在计划图上标出,让她和吴福春都能及时、清晰的看到项目当前的执行状态。大家看到成绩,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让整个团队充满斗志,充满激情;大家看到剩余时间,增加了紧迫感,提升了工作效率。

04 风险管理不到位

也许是出于剧情的考虑,在这个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经理蒋如意没有能体现出良好的风险管理。只有在项目刚开始的时候,蒋如意及时预知了白毛风将起,并制定出风险应对策略,挖了雪坑使两人躲过了风险。但是在后面的项目执行过程中,对于雪崩、雪盲症等一系列风险都没能做出预警,并给出应对策略,给吴福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蒋如意觉得自己时日无多时,却能针对吴福春后面将要遇到的困难制作《南极生存指南》,帮助吴福春应对即将到来的风险,这也算在风险管理上面一点补救措施。

《南极之恋》毕竟不是一部专门针对项目管理的电影,但是他在学习项目管理方面却值得一看,尤其是项目目标、项目计划、项目执行方面是活生生的教学案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