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郑佩佩讲诉自己的70年 | 读书人故事(第6期)

 婷先生 2022-11-23 发布于山西

婷说

说起郑佩佩

无论是红极香港的“金燕子”

还是《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华夫人

亦或是《卧虎藏龙》的大反派碧眼狐狸

她已经走入很多观众的内心

那么,真实的郑佩佩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她对自己过去70年的人生经历又有怎样的体会和感悟呢?

一起来听听

郑佩佩讲述自己的70年吧


约十点左右,笔者到达现场,开始低头读起了郑佩佩的自传——《回首一笑七十年》的序。直到现场掌声响起,才意识到郑佩佩入场。她一身棉麻,缓缓而入,标志性笑容当中透露着慈祥。出生于上海的郑佩佩,用沪语打招呼,开玩笑。与她的童年时光相比,似乎时间从未流逝。

问: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写《回首一笑七十年》这本书的呢?写作期间有哪些收获吗?

郑:我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开始成为这本书的作者的。

小时候,我在上海市市三女中读初中。当时的语文老师要求我们每天都得记日记。老师的初衷是,希望我们回顾一天自己做了哪些事。我从那时养成了每天记日记的习惯。当自己70岁时,就做了一个大的回想,就是今天大家看到的这本书。

我想通过这本书,和读者们说话、交流。 我把自己的一些反省,当作给大家的一面镜子,其中有很多起起落路。对于人生当中的一些事,如何去面对?面对的时候,不一定对,会有错误。但正是这些错误,塑造了今天的我。我觉得,其实错误是无所谓的,因为还有明天,因为还有希望。哪怕,我过去的七十年全都错了,都没关系。因为我还有71岁,我还有80岁。 只要自己之前的错误不会再犯,就好了。


问:您之前也写过几本书,那么这本自传,是如何做到在短期内交稿呢?

郑:首先,我要感谢三联书店,感谢马总,感谢你们愿意出这本书。我出生于1月6日,是摩羯座,摩羯座是会说到做到的。因为今年的1月6日是我的70岁生日,所以我想把这本书作为自己的70岁生日礼物。因此,就给自己设置了倒计时,要在去年10月份完稿。但我去年9月18日要进剧组,因此必须在那之前完稿。

期间,马总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因为我认识的一些朋友辞世后,子女们把他们的东西乱扔、烧掉,后代觉得那是垃圾。但我想,我的东西可能有人当宝贝,于是当时我已经把自己的很多照片和剧照捐赠给了香港影视资料馆。但这对出书造成了版权问题。不过仍然感谢马总帮忙挑照片,以及马来西亚中国报帮助校对。

当然,书中的内容,都是我自己写的。我写的字都比较通俗,像讲话一样,所以大家一看就不是大作家写的。(笑)


问:在写书的过程当中,您经历了怎样的酸甜苦辣呢?

郑:我想,没有人愿意回忆,尤其是那些痛苦的记忆、那些人生当中低潮的时候。但我既然答应马总做了,就要说到做到。

写的过程也有痛苦,因为要把那些本来忘记事、放下的事,再挖出来、再难过一次。但我仍然感谢马总给我这次机会,因为再次再次反观往事,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人,能够学到最多的地方,就是错误。当错误被看到、被挖出来后,才能从中学到东西。非常感谢马总,有机会让我重温自己的七十年。

问:您想通过这本书,告诉读者什么呢?

我想告诉大家:人生就是有起有落,无论起落,你一定要面对!只要面对了,也发现不过如此。曾经,自己走那么难走的路,觉得自己过不了的那天,都过去了。关键是,你用什么样的心情,以及如何走过。如果你用正面的、积极的心情,就比较容易走过去。如果你哭哭啼啼,也会走过去,只是会难过很多。因此,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不是别人。

走过了70年,我过的每个关口,都是自己给自己下的关口。过去一个关口,就成长一点、成熟一点、了解一点。现在70岁了,我觉得,日子都是自己过的。我现在觉得,70真美好,因为我有过了那么多的经历。

问:您作为影视演员,受到几代人的欢迎,您是如何在生活当中展现您的侠骨柔情的呢?

郑:说到侠骨柔情,我的柔情都给了我的孩子们。我现在早已过了少女的柔情时代(笑)。对我来说,孩子们是最重要的。

我的孩子们,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喜欢不同的工作。我自己从事演员这个职业,跟其他职业相比,自己可以比别人多活好几辈子。现在,我的孩子们也喜欢这个行业。虽然,他们的起步不如我当年那么顺利,但我依然用我的柔情帮助他们。

我觉得,过去70年里,我做的最对的一件事,就是选择演员这条路。这条路是艰难的,关键是,要你真的去喜爱他。演员,不是一个名利,而是当一个工作去喜爱。你不喜欢的话,会说拍戏很累。偶尔因为拍了一个顺利的戏而高兴、不顺利的戏而沮丧。但沮丧也是幸福,只有觉得幸福,才会继续去做。对我而言,演戏不是工作赚钱养家,我是真的喜欢,就会天天微笑。

我的大女儿,会和我同演下一部话剧。在这部剧当中,探讨了父母怎样去了解孩子,以及互相了解有多难。我的二女儿,喜欢学习制作,不仅会延续我的工作,还可以帮助她弟弟。我的儿子,不喜欢募钱,他喜欢做导演,想自己导一部歌舞片。我觉得,从我的孩子们身上,可以看出,人要动起来。


问:您是如何成为一名演员的呢?

郑:我刚到香港后,没什么朋友,因为自己不会讲粤语。我为了找朋友,恰好邵氏演员训练班,有人会讲国语,我就在那找到了同声同气的人。

其实,我最初的梦想,是希望自己成为芭蕾舞的舞蹈家,但由于自己身高太高,找不到合适的舞伴,因此作罢。但长大后,我发现不一定只有芭蕾舞能发挥我,演戏也能发挥我。

当你不知道怎么找到自己的方向时?其实,每一个地方都有你要找的方向。只要专注下去,别想太多,专心地去做、想、学,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每一个行业,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问:您对自己演绎的哪个角色印象最深?

郑:应该说,哪个角色对于观众的印象最深,让观众能够记得我。比如,金燕子的角色塑造了我,《唐伯虎点秋香》当中的华夫人、《卧虎藏龙》当中的碧眼狐狸让观众记住了我。哪个角色观众让能够接受,让观众印象深刻才是重要的。

而这里面的功劳不一定是我的,而是导演的。因为导演教导我如何诠释一个角色。比如演侠女时,应该有的精气神,是导演教导我的,我很荣幸我有很多的老师。作为导演,一定有自己的东西去告诉观众,而演员只是导演的工具。我乐意做这样的工具,因为这种经历,让我过了很多辈子。


问:您对上海的理解是怎样的呢?

郑:我之前,很少讲自己对上海的感觉。我只记得,我离开时,上海是个非常好的城市。我一生中永远不会忘记上海,因为上海对自己的影响最大。我为自己是上海人而自豪,上海人是优秀的。

我的成长家庭当中,经历了自然灾害、人民公社。我们家迁往澳洲时,我是家里唯一留在中国的孩子。当时的上海,治安非常好,在公车站大家都排队,上车后大家都相互让座。

那是一个大同世界、极乐世界,是我向往的世界,是一个让每个人都很安宁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一定存在,只要每个人都去努力。我们不要总是把责任推给别人。比如拍戏时,演员迟到的现象。演员们不要去计较别人,只要管好自己准时即可。


问:您如何看待自己参加《花儿与少年》呢?您又是如何看待真我和作秀呢?

郑:我很幸运,因为我参加很多的电视节目都是第一部。我参加《花儿与少年》真人秀,也是第一部。

当时参加,我很意外,因为我是唯一从香港来的。剧组的人见了我,看我一把年纪,就问:“您吃什么药?”我这个人比较好胜,当时问了这个问题,我就决定自己非要参加,我不信自己比不过年轻人。

在我儿子25岁的时候,我给他的生日礼物,是环游世界。当时我给他买了一张全球机票,飞遍五大洲,每个洲可以选择去四个城市。我觉得,他25岁后,租车可以买保险,他在外面旅行需要租车。当时他没结婚,也没什么负担,可以去做这样的尝试。我每天赞助他100美元,包括吃、住、行,他走了1年3个月。于是我就想,自己去15天欧洲,应该不是问题,于是参加了真人秀。

参加之前,我不知道要干嘛,而且是完全不认识的7个人。我们每天都有机器跟着,因此,我参加了一次不是作秀的秀。这个节目给我一个机会,去展示给大家一个完全的自我。

我只有演戏时才化妆,因为演的不是我。我平时不化妆,因为那是真我。演戏上好妆后,我从不照镜子,我把一切交给了摄影师和导演。我只是演我演的那个人,我不用不负任何责任。但平时,我要对自己负责,我不希望用妆掩饰自己的缺陷。很多时候,把戏、秀、真人真事分清楚。人不能每天都在作秀,想要活的自在,就得分清楚:什么是真的你,什么是戏中的你。


问:你如何看待您的合作者黄沾老师呢?

郑:我记得,自己复出后,合作第一个人是沾叔,即华老爷的扮演者。演戏前,我们一起吃了一顿饭。他对我说“你别怕,你一定行的!”因为,我当时迷茫,人生处于低潮期。

沾叔喜欢在化妆间里写稿子,他的稿费可以赚到10万港币一个月,并且靠此养大了三个孩子。他在不拍戏的时候,或者等待的时间,就写稿子、赚稿费。而且要用自己的心来写。

其实,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去做。用心拍戏,观众才能接受,用心写书,读者才会接受。希望大家,从今以后,可以用心去做任何事。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