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天道》| 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

 木铎国学心理馆 2024-06-21 发布于湖南

庄子·天道

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赍(jī)万物而不为戾,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乐。

庄子说:“我的宗师啊!我的宗师啊!碎毁万物不算暴戾,恩施万世而不算仁爱,生长于远古不算长生,覆天载地雕刻各种物形而不算智巧,这就叫做天乐。”

天道之所以安乐,是因为道无机心,一切安排皆顺其自然,万物都在春夏秋冬的运行中生长衰亡,但万物无有怪罪或称颂天道的。

只因道无论毁坏或恩施万物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无心而为。老子《道德经》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及“生而不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亦同此理。

庄子崇尚的大宗师就是天道,他效法的也是天道。但人先要认识天道,修身之后,才能顺应自然,无心而为归于天道,通晓天乐。

所以庄子说,通晓天乐的人生长是天运行的结果,死亡只不过是形体物体之间的转化而已。他清净时,就像大地一样,默默无闻积累“阴德”;采取行动时,有如太阳,有规律地运行,普惠万事万物。

效法天乐的人,就像“道”一样,天不会对他有怨气,人不会对他非议,不会被外物所累,更不会被鬼神责备。他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不争不抢,无喜无悲。

虽说“效法”,却不是简单地附会或模仿,而是要做到持守虚静。人的本心本是虚静淡漠的,只不过后天受人文环境影响,被情欲情识所蒙蔽,所以人还必须剔除杂念,放下执着,休养生息,回归那个天心。

因而庄子认为回归本心之人,动而如同天的运行,静时如同大地的沉寂,只要他内心安定下来,就能称王于天下。他的形体没有病患,精神不会疲倦,内心稳定则天下万物都会归服于他,也就是顺应天道,服从天道。

所以人应该以虚静去体应天地之德,然后才能通于万物,效法天道那样运行万物,这就是圣人的天乐。所谓天乐,便是以圣人之心体会天地之道,从而养育天地万物。

庄子将“道和人”的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参悟天道的圣人以“虚静无为”之心,任随天地万物运行;得享“天乐”的人,就能与天地同运行,与万物同转化。

木铎国学心理馆


      增长一点国学知识,收获一份心灵慰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