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表达想要赢得精彩,必须写得漂亮。
大多数人觉得书面表达有时间思考和优化,更容易走入人心。但其实,书面表达只是单项沟通,如果读者不认同,作品就无法传播开来。
那么,这一部分吴军老师从语言学和传播学角度,分析对比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不同之处,助力我们提高写作水平。
一、用词用词不同
口头表达的用词用语指语言学上的“自然语言”,书面表达运用的是“形式语言”,语句在书面展示时,应当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来表述,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同一文本上要尽量替换为同义词。
二、表达结构不同
口头表达的结构通常在时间上是从前往后,在逻辑上先因后果。
书面表达的结构有如下三种:
1、从前往后、先因后果地写作,即顺叙;
2、先结论,再分论的倒叙;
3、开篇即说理,阐述观点。
针对不同的读者,目的不同时,可采用不同的结构,相对来说口头表达在结构上比较单一。
三、信息方向不同
从受众角度看,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不仅是听和看的差别,还有信息获取方向的不同。
用耳朵接收信息时,是单方向、线信、被动的。那么口头表达一般只能一条线索,一次只讲清楚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在表述时给出太多信息,我们大脑消化不了,便会说这个人逻辑不清晰。
如果口头要阐述多个问题时,要分点表达,第一、二、三等。
书面表达上,因为读者可来回切换回顾,则可多线索展开,例如《战争与和平》,《镀金时代》等都是两条或多条线索同时展开,不断切换。
这样的好处是避免读者因为单一线索上读的时间长了,太过于枯燥。
四、逻辑复杂度不同
口头表达遵循三段论:从大前提,小前提后推出结论。
表述内容较多时,要分层次展开,把重要的放在前面。
书面表达常用的两个方式是层层递进及剧情大反转。层层递进的表述方式,让人感受作者的思维缜密,思想深刻。
剧情大反转通常是先树立符合普通人认知的对立面,然后再一一推翻,这样让人感觉作者有独到的见地。
在用词用语,表达结构,信息方向和逻辑复杂度这四个方面,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都有很大的差别,理解了两个表达的不同点,我们在日常写作中便可运用起来,用心去打磨自己的作品。
#《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