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解析版)

 尚雅轩 2022-11-23 发布于湖北

《西游记》思维导图+知识点汇总+考点速记+习题演练

思维导图

一、作品简评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的经典小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而成的。作品借助编撰的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改变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思想。

二、名著梗概

全书情节可分为四部分:

(1)从第一回到第七回,叙述孙悟 空出生、求仙得道、大闹“三界”

(2)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 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

(3)从第十三回到第九十九回,描写孙悟 空被迫皈依佛教,唐 僧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 空保护唐 僧,一路斩妖除怪,安达西天,取得真经

(4)第一百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三、主要情节

1、大闹天宫:玉帝派十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 空,没有成功,便请孙悟 空管理蟠桃园。孙悟 空偷吃蟠桃,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又盗食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离天宫。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十万天兵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后悟空被擒。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太上老君八卦炉锻炼四十九日,依然毫发无损,还炼成火眼金睛。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 空压在五行山下。  

2、大闹黑风山(祸起观音院):唐 僧悟空行到观音院,老住持为谋占唐 僧袈裟欲纵火烧死唐 僧师徒,悟空从天界借得避火罩罩住唐 僧,火烧禅院。黑风山黑熊怪趁乱偷走了袈裟,想开“佛衣会”炫耀宝物。孙悟 空追寻袈裟,大闹黑风山,不能取胜后去请观音菩萨帮忙,观音变作白衣秀士,劝熊怪服下悟空变的仙丹;最终观音收服了黑熊怪,悟空夺回了袈裟。 

3、大战流沙河:师徒三人来到流沙河畔,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 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净。唐 僧收悟净为徒,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 僧过河。  

4、四圣试禅心:骊山老母与观音、普贤,文殊菩萨变成母女四人,欲招唐 僧为夫,并要将三个女儿嫁给悟空、八戒和沙僧,意在试探师徒四人禅心是否坚固,唯八戒意动神摇,溜进后堂去撞天婚,被捉弄捆于树上,八戒十分羞愧。  

5、三打白骨精:唐 僧遣悟空去化斋饭。山中白骨精想吃唐 僧肉以长生不老,一变美女,二变老妇,三变老翁,迷惑唐 僧,均被孙悟 空识破,打死妖怪,唐 僧以为滥杀无辜大怒,逐走悟空。

6、大战红孩儿:火云洞红孩儿是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儿子,用苦肉计骗取了唐 僧的信任,纵风将唐 僧慑走,并口喷三昧真火烧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悟空请来龙王洒下雨水,反被烧伤。八戒去请观音,被红孩儿假扮观音捉去,最终悟空真观音用莲花宝座,降伏红孩儿,收他做了善财童子。

7、车迟国斗法(降三怪):车迟国国王兴道灭佛,宠信三位道士——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封他们为国师。他们作威作福,欺压僧人,悟空大为不平,设计戏耍国师,在三清殿,以尿水作圣水赏赐给三大仙。三大仙欲报受辱之仇,与唐 僧斗法。先斗祈雨,再斗坐禅,三斗隔板猜物。悟空使计,三大仙皆输。最后赌砍头剖心下油锅,悟空使出降妖手段,三大仙现出原形死于非命。

8、女儿国遇难:师徒途径女儿国,唐 僧、八戒误饮子母河水怀胎。悟空取来落胎泉水,如意真仙因其侄红孩儿被悟空而降生恨。悟空教沙僧趁自己诱开真仙之机,取走泉水。唐 僧八戒饮水解胎。医好了师父、师弟的奇恙。西梁女儿国王倾慕唐 僧,欲招唐 僧为夫。唐 僧割断情丝,谢绝了女儿国王的一片好意。隐藏宫中的琵琶妖女,乘机把他摄入琵琶洞,悟空与八戒与妖女酣斗,却被她暗施毒针刺伤。后经昴日星君相助,才收伏了蝎子精 。

9、真假美猴王:悟空因打死强盗被唐 僧赶走,去见观音被留。六耳猕猴乘机假冒悟空打倒唐 僧,抢去文牒,去西天取经,沙僧求助观音。观音与悟空沙僧同去花果山,真假悟空恶战,真假难辩。如来使他现了原身,被悟空一棒打死,观音送悟空回唐 僧处。 

10、三调芭蕉扇:前方火焰山挡路,悟空向牛魔王妻铁扇公主罗刹女借芭蕉扇,罗刹女因其子红孩儿被悟空降伏,一扇将他扇到九万里外的小须弥山灵吉菩萨处。悟空得到定风丹二借宝扇,被扇不动,变成虫子随茶水进入公主肚中,公主疼痛难忍,只得答应借扇。不料却是假扇,愈扇火愈大。悟空变做牛魔王形状,三借得宝扇,不料真牛魔王得知被骗,变成八戒模样,又拿走了扇子。悟空与天将恶战牛魔王,收服牛魔王,铁扇公主终于答应借扇。悟空扇息山火,师徒翻越火焰山。

11、大闹五庄观     

万寿山庄观中有树结人参果,吃后长后不老。观主镇元子都二童子以人参果款待唐 僧误认人参果为婴儿而未敢食。悟空偷果三个,与八戒、沙僧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二童子大骂唐 僧。 悟空难忍毁骂,将树弄倒。二童设计把唐 僧师徒锁入正殿。师徒们夜间逃走。镇元子纵云赶上,以袍袖将唐 僧一行尽笼而回。夜间师徒再次逃出。又被镇元子命将悟空下锅油炸,却被悟空以石狮变成自身将锅砸穿。 悟空为医活果树,拜见观音,观音与悟空同来,复活果树。镇元子开人参果会,款待观音、诸仙与唐 僧师徒,并与悟空结为兄弟。 

四、人物性格简析

1.孙悟 空(行者)

①称号:美猴王、齐天大圣。

②性格:桀骜不驯、忠心耿耿、聪明幽默、爱憎分明、勇敢机智、争强好胜、重视承诺、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

③本领:手持一根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如意金箍棒;有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吃下无数蟠桃和各种仙丹练就而成金刚不坏之身。

④经典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车迟国斗法。

一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大果,被释迦如来封为斗战胜佛。孙悟 空那种不畏艰辛困苦的精神贯穿取经始末。

2.唐 僧(玄奘)

①身世: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长老投胎。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

②性格:勤敏好学、意志坚定、勇往直前、心地善良、正直不阿、毫无主见、迂腐顽固、耳根子软。

③典型情节: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女儿国遇难。

唐 僧是如来佛祖的弟子金蝉子转世投胎作状元陈光蕊之子,出家后法名玄奘,修成正果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唐 僧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士人气质的人物,恪守宗教信条和封建礼教,乃至迂腐顽固,而又胆小懦弱,而且常常误信谗言,颠倒是非,无理责骂和残忍地处罚为取经建立了巨大功勋的孙悟 空。但同时也是一个信仰坚定的人,在取经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其中绝大多是对唐 僧的考验,唐 僧从来没有动摇过。

3.猪八戒(悟能)

①身世:原是仙界天蓬元帅,因醉调嫦娥,被贬下凡,投错了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脸的模样。

②性格:贪吃好色,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胆小怕事、吃苦耐劳、忠勇善良、知错就改、淳朴憨厚。

③兵器:九齿钉耙。

④经典情节: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误入盘丝洞。

猪八戒本是仙界的天蓬元帅,主管天河。后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到人间投胎,却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自称“猪刚鬣”。唐 僧西去取经路过高老庄,在云栈洞与孙悟 空大战,听说唐 僧之名,前去拜见。被唐 僧收为二徒弟后,为让其继续戒五荤三厌,唐 僧给他起了个别名叫“八戒”。在去西天取经途中,他总是挥舞钉耙,与妖魔勇猛战斗,是孙悟 空的得力助手。而且他能够知错改错,淳朴憨厚。但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因此常常当众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

4.沙和尚(悟净)

①身世:原是天庭中的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盘踞在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唐 僧途径流沙河时收为徒弟。

②性格:正直无私、任劳任怨、忠心不二、踏踏实实、谨守本分。

③兵器:降妖宝杖。

④经典情节:大战流沙河。

沙悟净原为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打破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专吃过路人。后经观音点化,赐法号悟净,一心归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护唐 僧西天拜佛求取真经。沙僧外貌丑恶,但个性憨厚,忠心耿耿。他不像孙悟 空那么叛逆,也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贪恋女色,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 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踏踏实实,谨守本分,最终功德圆满,被如来佛祖封为南无金身罗汉。

5、观音菩萨

寻找取经人,设置磨难,鹰愁涧收服小白龙,收服熊罢怪,流沙河点化沙和尚,五庄观医活人参果,火云洞智取红孩儿,捉拿灵感大王,麒麟山招回赛太岁,灭法国化身传信。

心存仁爱,大慈大悲,普救众生,法力无边,手段高强。

6、红孩儿

骗取唐 僧,擒八戒,战悟空,不敬观世音。

武艺高强,拥有喷烟吐火的法力;奸诈阴险,富有智谋;顽劣凶残,胆大妄为。

7、铁扇公主

掌管芭蕉扇,扇走孙悟 空,假扇骗悟空,献扇救夫。

狡猾奸诈,具有强烈的复仇意识,倔强泼辣,温柔多情,富有人情味

五、考点速记

一、填空

1、《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是古典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取经的事件,《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玄奘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明代人。

3、《西游记》全书一百回,基本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至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前七回写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八至十二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第十三回至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终于取到真经,他们自己也修成正果。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4、《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5、《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6、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行者。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7、猪八戒又叫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8、沙僧也叫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金身罗汉

9.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10、《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

11、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嫉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和尚

12、唐僧是如来佛祖的弟子金蝉子转世投胎作状元陈光蕊之子,出家后法名玄奘,修成正果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13、《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

14、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章节是: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15、通过“大闹天宫”这一段精彩描写,我们不难发现,作品的象征意味是很深浓的。天宫是人间朝廷的代称;玉帝是封建皇帝的化身;孙悟空是人民意愿的化身和民主主义思想的代表。

16、当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杀至花果山,历数了悟空的数条罪状后,悟空答:“实有!实有!”这又给孙大圣的形象抹上一笔亮丽的色彩,那就是敢作敢当

17、孙悟空自号齐天大圣

18、第八十一难是在通天河被老鼋翻落河中,弄湿经卷。

19、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唐僧)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孙悟空)坐天下 ——毛手毛脚

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啥滋味

20、请写出《西游记》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回目的题目: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21、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22、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他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深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猪八戒本是仙界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因此常常当众出丑。

23、“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遇仙胎,一日迸裂,……”这段名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大闹天宫

24、“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这幅对联写的是孙悟空,这个人物出自《西游记》。

二、列举简述

1、唐僧分别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马?

答:五行山救悟空,高老庄收悟能,鹰愁涧收白龙马,流沙河收沙悟净。

2、列举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

答: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

3、列举师徒四人所遇的妖怪,四个即可。

答:白骨精、黄风怪、蝎子精、红孩儿。

4、《西游记》中的人物刻画得各有特点,请各写出一个以沙僧和猪八戒为核心展开的故事情节。

答:沙僧:大闹流沙河。猪八戒:高老庄娶亲。

5、列举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名(四个即可)。

答:乌鸡国、车迟国、女儿国、玉华洲天竺国。

6、你能写出几句出自《西游记》中的经典语句吗?

答:①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②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三、简答题

1、谈谈你对这部小说所反映的主题的理解。

答:讽刺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歌颂悟空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为强权,乐观顽强的精神,同时也告诉人们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

2、结合相关情节,说说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

答: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的热情讴歌,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和美好品质。

3、结合具体情节说说唐僧的性格特点和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答:集封建儒士迂腐和佛教信徒虔诚为一身的高僧,一遇妖魔涕泪交流,见佛就拜,不论真假,为了说明必须经历艰难、坚持不懈才能获得幸福成功。

4、分别简述沙僧、猪八戒的性格特点。

答:沙僧:忠厚诚恳,任劳任怨,正直无私,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谨守佛门戒律;八戒:性情憨直,奸懒谗滑,常怀退缩之心,善奉承诌媚。

5、小说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

答:昏庸无能,不辨忠愚。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蔑视,对黑暗社会的尖锐讽刺、嘲笑和批判。

6、孙悟空大闹天宫一不求高官厚禄,二不为取玉帝而代之,那么他的愿望是什么?或者说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何种追求?

答:反对压迫,追求平等,追求自由、民主。

7、唐僧看不出妖怪的种种变化,除了因为他是肉眼凡胎之外,还有哪些原因是不可忽视的?

答:本性愚钝、忠奸不分,又受了猪八戒的调唆。

8、唐僧驱逐孙悟空之后,出现了“真假美猴王”一事,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美猴王”?

答:唐僧师徒生了二心,内部不团结而至。

9、“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答:①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

②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的讲信义。

10、读了《西游记》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答: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

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

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11、“三打白骨精”的孙悟空,因师父误解而被逐回花果山。后来是什么原因促使孙悟空离开花果山,重新保护师父唐僧踏上了西天取经的征途?

答:①虽在花果山但心中一直挂念师父的安危(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

②师父有难(被黄袍老怪捉去),八戒采用激将法向师兄求救(义激孙悟空)。

六、习题演练

1下列关于《西游记》这部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扇时被她扇得无影无踪,后来他施计智取了芭蕉扇,可他第一次得到的这一把芭蕉扇是假的。

B.《西游记》描写了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作品中塑造的孙悟空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他    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深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C.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唐僧为他取名悟空

D.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菩提老祖,孙悟空从菩提老祖处学得七十二变、筋斗云等超凡本领。

2将下列《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四圣试禅心

大闹天宫

三打白骨精

偷吃人参果

A②①④③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④②

3下列关于《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充满浪漫主义的幻想色彩,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令人难忘。

B.《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C.大闹天宫的情节是:孙悟空与太上老君赌法斗战,不分胜负后,二郎神用暗器击中孙悟空,猴王被擒。经刀砍斧剁,火烧雷击,丹炉烧炼,炼成火眼金睛,然后孙悟空打上灵霄宝殿。玉帝请来菩提祖师,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D.《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4下列关于《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众天神前往花果山捉拿孙悟空,纷纷落败,观音菩萨推荐二郎神前往,他在太上老君的帮助下捉住孙悟空。

B.唐僧收服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先后顺序是:五行山收孙悟空、高老庄收猪八戒、鹰愁涧收白龙马、流沙河收沙和尚。

C.孙悟空第一次去借芭蕉扇,铁扇公主因孙悟空曾请观音菩萨收服红孩儿,导致母子不能相见,所以拒借扇子给孙悟空。

D.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为大唐带回了真经,师徒四人也最终修成正果。

5下面是小说《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至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的部分内容,根据情节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八戒道:忙忙的走路,且净甚么身子?”行者道:你那里知道。我自从回来,这几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气了。师父是个爱干净的,恐怕嫌我。

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

那公主参拜了父王、母后,会了姊妹,各官俱来拜见。那公主才启奏道:多亏孙长老法力无边,降了黄袍怪,救奴回国。

沙僧搀着长老,近前看时,那里是甚香米饭,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也不是面筋,却是几个青蛙、癞蛤蟆,满地乱跳。

那怪接水在手,纵起身来,走上前,使个黑眼定身法。念了咒语,将一口水望唐僧喷去,叫声!”那长老的真身,隐在殿上,真个变作一只斑斓猛虎。

A④②⑤①③         B④⑤①③②          C⑤①③②④          D⑤④②③①

6下列有关《西游记》的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给美猴王起法名悟空

B.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用于途中化斋。

C.沙悟净在流沙河拜唐僧为师,成为唐僧的徒弟。

D.过火焰山时,猪八戒大战红孩儿,为降服红孩儿做出很大贡献。

7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书中的主要人物是唐僧、孙悟空、沙僧和猪八戒。

B.全书共一百回,首先写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其次交代取经的缘起,然后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修成正果。

C.唐僧原是如来佛祖的徒弟金蝉子转世投胎,乳名江流,后与唐太宗拜为兄弟,赴西天取经,受封斗战胜佛

D.在火焰山,孙悟空欲求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扇灭火焰,铁扇公主记恨孙悟空害她的孩子红孩儿到观音菩萨处做善财童子,不肯借给孙悟空。

8下列关于《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孙悟空为救唐僧打杀了强盗,却被唐僧赶走。孙悟空离开后,一只六耳猕猴变作孙悟空来害唐僧,孙悟空知道后,去找假悟空算账。后来,如来佛祖指出了假悟空的来历。

B.太上老君将孙悟空放入炼丹炉中烧炼,七七四十九天后,孙悟空出来,炼成了火眼金睛。

C.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行者——弼马温——齐天大圣——孙悟空——斗战胜佛。

D.孙悟空和铁扇公主、牛魔王斗智斗勇,在众神的帮助下,取得芭蕉扇,师徒顺利通过了火焰山。

9.《西游记》是长篇神话小说,但这部小说并非全无依傍,它有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           的历史事件,《大唐西域记》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10.有人对《西游记》品论道:阳光灿烂      ,百变猴头       ,憨厚老成       ,阿弥陀佛是       。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谱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11《西游记》全书共       回,第一至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           的故事,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追求,体现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

12某班决定举行一次以走进西游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西游故事】他说那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是朕将前言陈具一遍。……崔判官教朕回阳世,千万作一场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孤魂……(唐太宗)榜行天下,着各处官员推选有道的高僧,上长安做会。

(《西游记》第十一回)

1  请简述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

2)【西游歇后语】  关于《西游记》的歇后语,你积累了多少?请写出两条。

3  推选的有道高僧是谁?这位高僧在水陆大会后发下什么誓愿?

4  走进西游的活动中,李弘同学搜集了一则新闻,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西游新闻】华龙网讯“孙悟空来了!”2013年4月7日下午,我市某中学的3000多名师生在学校操场上,与“美猴王”进行了现场互动。

身着红衣、红帽的六小龄童,和孩子们面对面,聊起了《西游记》背后的故事。他通过生动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要尊敬老师、团结协作等,传递人生正能量。针对孩子们感兴趣的拍摄场景、拍摄故事等话题,六小龄童兴致勃勃地道起了那部经久不衰的电视剧,讲到动情处,还现场舞起了金箍棒。

13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那妇人闻言,大怒道:“这泼和尚无礼!我若不看你东土远来,就该叱出。我倒是个真心实意,要把家缘招赘汝等,你倒反将言语伤我。你就是受了戒,发了愿,永不还俗,好道你手下人,我家也招得一个。你怎么这般执法?”……那妇人见他们推辞不肯,急抽身转进屏风,扑的把腰门关上。师徒们撇在外面,茶饭全无,再没人出。……那呆 子道:“……这如今茶水不得见面,灯火也无人管,虽熬了这一夜,但那匹马明日又要驮人,又要走路,再若饿上这一夜,只好剥皮罢了。你们坐着,等老猪去放放马来。”

那呆 子拉着马,有草处且不教吃草,嗒嗒嗤嗤的赶着马,转到后门首去。只见那妇人,带了三个女子,在后门外闲立着,看菊花儿耍子。他娘女们看见八戒来时,三个女儿闪将进去。那妇人伫立门首道:“小长老那里去?”这呆 子丢了缰绳,上前个喏,道声:“娘!我来放马的。”那妇人道:“你师父忒弄精细。在我家招了女婿,却不强似做挂搭僧,往西跄路?”八戒笑道:“他们是奉了唐王的旨意,不敢有违君命,不肯干这件事。刚才都在前厅上栽我,我又有些奈上祝下的,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那妇人道:“我也不嫌,只是家下无个家长,招一个倒也罢了;但恐小女儿有些儿嫌丑。”八戒道:“娘,你上复令爱,不要这等拣汉。想我那唐僧,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我丑自丑,有几句口号儿。”妇人道:“你怎的说么?”

八戒道:“我虽然人物丑,勤紧有些功。若言千顷地,不用使牛耕。只消一顿钯,布种及时生。没雨能求雨,无风会唤风。房舍若嫌矮,起上二三层。地下不扫扫一扫,阴沟不通通一通。家长里短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

那妇人道:“既然干得家事,你再去与你师父商量商量看,不尴尬,便招你罢。”八戒道:“不用商量!他又不是我的生身父母,干与不干,都在于我。”妇人道:“也罢,也罢,等我与小女说。”看他闪进去,扑的掩上后门。

1  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三回,回目是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即四位菩萨变成美女,要试一试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决心,测试结果如何?猪八戒在本回的结局又如何?

2  请以选段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

3  取经团队一路上遇到的九九八十一难可以分为哪几类?请结合原著,写出其中四种并列举一个相应的情节。

14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行者见说起菩萨,却有三分儿转意道:“兄弟,既这等说,我且不打你。你却老实说,不要瞒我。那唐僧在那里有难,你却来此哄我?”八戒道:“哥哥,没甚难处,实是想你。”行者骂道:“这个好打的夯货!你怎么还要者嚣?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诵我,免打!”八戒闻得此言,叩头上告道:“哥啊,分明要瞒着你,请你去的;不期你这等样灵。饶我打,放我起来说罢。”

……

行者道:“你这个呆 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    。”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做孙行者。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妖精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行者道:“贤弟,你起来。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敢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一个个控背躬身,口口称呼大圣。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之仇!”

(节选自《西游记》,有删改)

1  文中那唐僧在那里有难,指的是什么难?请简要概括。

2  文中说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孙悟空为什么回到水帘洞?请简述其缘由。

3  以下选项最适合填入文中画线处的是       ,为什么?(结合人物形象谈理由)

A.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

B.如今是来求他出山,还是如实禀告为妙

C.若没说他,他定不饶,权且编个借口对付过去

理由:                                                                                                                                                                       

15名著阅读。

1)《西游记》这部长篇小说是明代作家       (人名)的作品。书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唐僧虽有盲目慈悲之时但信仰坚定,猪八戒虽好吃懒做但不失忠勇善良,沙僧虽不善言辞但           。作品讲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叙述了孙悟空历尽曲折终于借到宝物,顺利通过了火焰山。这个故事的名称叫做                  

2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唐僧埋怨 A 道:“……番番撞祸!你偷吃了他的果子,就受他些气儿,让他骂几句便也罢了。怎么又推倒他的树!

(《西游记》)

语段中的 A 是谁?A 推倒树后,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

16阅读名著选段,完成练习。

行者离了师父,径到八戒床边,叫:“八戒!八戒!”那呆子是走路辛苦的人,丢倒头,只情打呼,那里叫得醒。行者揪着耳朵,抓着鬃,把他一拉,拉起来,叫声“八戒。”那呆子还打掕挣,行者又叫一声,呆子道:“睡了罢,莫顽!明日要走路哩!”行者道:“不是顽,有一桩买卖,我和你做去。”八戒道:“什么买卖?”行者道:“你可曾听得那太子说么?”八戒道:“我不曾见面,不曾听见说什么。”行者道:“那太子告诉我说,那妖精有件宝贝,有万夫不当之勇。我们明日进朝,不免与他争敌,倘那怪执了宝贝,降倒我们,却不反成不美,我想着打人不过,不如先下手。我和你去偷他的来,却不是好?”八戒道:“哥哥,你哄我去做贼哩。这个买卖,我也去得,果是晓得实实的帮寸,我也与你讲个明白:偷了宝贝,降了妖精,我却不耐烦什么小家罕气的分宝贝,我就要了。”行者道:“你要做甚?”八戒道:“我不如你们乖巧能言,人面前化得出斋来,老猪身子又夯,言语又粗,不能念经,若到那无济无生处,可好换斋吃么!”行者道:“老孙只要图名,那里图甚宝贝,就与你罢便了。”那呆子听见说都与他,他就满心欢喜,一毂辘爬将起来,套上衣服,就和行者走路。

(选自《西游记》第三十八回,有改动)

1  选文中说的宝贝其实是                  。在接下来的情节里,我们知道那妖精的真面目是           

2  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猪八戒的性格特点。

3  从整本书来看,《西游记》中被孙悟空直接打死的妖怪并不多,被神仙收走的倒不少,请分别举出一例,并对被收走的妖怪进行简单概括说明(选文中的妖怪除外)。再谈谈你对这个现象的看法。

17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呵,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一回)

1)选段中的行者又称美猴王,说说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2)选段中八戒为了让行者救唐僧采用了什么计策?从中能看出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考生文学常识的积累及运用。A.B.D.表述正确;C.有误。C项中,孙猴子在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唐僧为他取名悟空。中唐僧为孙猴子取名为孙行者,而不是孙悟空。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考生文学常识的积累及运用。特别是对名著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如果考生阅读了这一些名著,想必是可以把这道题做出来的。这就提醒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要注意学习方法,不仅要把课内书本的知识记牢,也要注重对名著的阅读和积累,既可以学到科学文化知识,也可以扩大考生的视野,让自己的修养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2.【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阅读《西游记》把握其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四圣试禅心是第二十三回,大闹天宫是第五回,三打白骨精是二十七回,偷吃人参果是第二十四回。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

3.【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B.D.正确;C.有误。大闹天宫的情节是:观音菩萨见孙悟空见孙悟空神通广大,推荐玉帝外甥显圣二郎真君去拿孙悟空。二郎神率部来到花果山,与孙悟空大战三百回合不分高下,随后二人均变化法相,大显神通。梅山六兄弟趁花果山后方空虚,放火烧山,孙悟空无心恋战,变化逃走,与二郎神大赌变化,经过一天苦战,观音欲用净瓶助二郎神擒拿孙悟空,被太上老君阻止,换金刚琢丢下,另外腿被二郎神的哮天犬咬了一口,于是被擒拿。

故答案为:C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体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4.【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A.C.D.正确;B.有误。B项中,高老庄收猪八戒、鹰愁涧收白龙马表述有误。《西游记》中唐僧收服三个徒儿和白龙马的正确顺序是:五行山收服孙悟空,鹰愁涧收白龙马,高老庄收猪八戒,流沙河收沙僧。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解答此题,考生需熟读名著作品,熟悉每一章回的故事情节,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中概括出正确的答案。在《西游记》中唐僧在五行山揭去如来的压帖,救出孙悟空,并赐号行者。随后师徒二人西行,在鹰愁涧收伏白龙,白龙化作唐僧的坐骑白龙马。二人来到高老庄后,收服了天蓬元帅,赐号八戒。之后在流沙河中,又收伏了水怪,赐号沙和尚。据此分析可知,唐僧收徒弟的先后顺序分别是:孙悟空、白龙马、猪八戒和沙和尚。

5.【答案】A

【解析】【分析】从句可知,这是孙悟空被逐后又回来,不想在师父面前失了礼数的做法;从句可知,这是孙悟空被逐,和师父告别的情节;从句可知,这是孙悟空解救了公主,降服了黄袍怪后的情节;从句可知,白骨精提着的食物全是假的;从句可知,因为孙悟空被撵走了,不在师父身边,黄袍怪把唐僧变成了老虎。根据上述分析可知,④②出自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排序应为④②①③⑤出自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排序应为⑤①③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6.【答案】D

【解析】【分析】A.B.C.正确;D.有误。过火焰山时,大战红孩儿的人物是孙悟空,不是猪八戒。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对名著故事情节的归纳和概括能力。把握好故事情节,要能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要从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

7.【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名著的文学常识、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以及相关知识。A.B.D.正确;C.有误。唐僧原是如来的二徒金蝉子,转世投胎,乳名江流,后与唐太宗拜为兄弟,并赴西天取经,历经81难,终得正果,受职旃檀功德佛C项中,受封'斗战胜佛’”的表述不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体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8.【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A.B.D.正确;C.有误。C项中,孙行者——弼马温——齐天大圣——孙悟空顺序颠倒。《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应该是: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解答此题,考生需熟读名著作品,熟悉每一章回的故事情节,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中概括出正确的答案。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一共有7个名号,先后顺序是:石猴。《西游记》第一回,说花果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遇见风,化作一个石猴。因此孙悟空第一个名字叫做石猴。美猴王。孙悟空祖籍东胜神州,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称为美猴王 孙悟空。孙悟空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弼马温。神通初成的孙悟空先大闹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闹地府勾去生死簿,在花果山操练众猴,后被天界招安,官封弼马温。齐天大圣。孙悟空得知弼马温职位低卑后,生气返回花果山,玉帝派出天兵天将讨伐花果山,都被孙悟空打败,迫使玉皇大帝封其为齐天大圣。孙行者。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余年悔过自新,后经观音点化,被唐僧救出,起名为行者,叫做孙行者。斗战胜佛。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据此分析可知,《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应该是:石猴——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

9.【答案】玄奘取经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名著中历史事件的识记。《西游记》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故事原型为唐朝贞观元年玄奘法师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这一史实。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玄奘取经

【点评】此题考查对名著中历史事件的识记。解答此题,考生可根据名著的创作背景、素材来源、写作意图等方面解答。比如,《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来经过润饰而成的。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的故事,改为以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现在,真经已成了成功目标的象征。

10.【答案】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唐僧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名著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对《西游记》的相关文学常识及师徒四人和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做好总结。
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被花果山众妖尊为美猴王,玉帝封其为齐天大圣 他有责任心,敢作敢当,嫉恶如仇,不畏强权,善恶分明,做事谨慎。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为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唐僧是个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有昏庸顽固,是非不分。意志坚强,慈悲善良。
猪八戒又名猪刚鬣、猪悟能。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军。因在王母瑶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闯入广寒宫,企图调戏霓裳仙子,被罚下人间。猪八戒性格憨厚,力气大,但好吃懒做,胆小,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惑,难分敌我。
沙和尚又名沙悟净、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玉皇大帝,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受万箭穿心之苦。沙僧的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稳重,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却也存在着人性的弱点,如精明世故,逆来顺受等。
综合上述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唐僧

【点评】
此题考查考生对名著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对名著的相关文学常识及人物的性格特点做好总结,平时多注意总结记忆。

11.【答案】一百;大闹天宫

【解析】【分析】此题名著知识积累。

第一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全书共一百回,可分成三大部分。第一回至第七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其中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主要写了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经历。
第二空,考查对名著中心事件的概括。西游记》:前7回写大闹天宫的故事,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唐僧的来历,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81难和师徒终成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
故答案为:一百;大闹天宫

【点评】此题名著知识积累。考生需对名著的作者(含生活年代)、体裁、主要内容、精彩情节、主要人物、人物形象(性格)、艺术特色等熟记在心。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有针对性的的解答即可。

12.【答案】1)泾河龙因触犯天条被判死罪,向太宗求救;太宗答应救它,但不料泾河龙仍被魏征梦中所杀,泾河龙就到地府状告太宗。

2二郎神斗孙悟空——你变我也变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3)玄奘。 誓死去西天取回真经

4孙悟空走进人民小学,传递人生正能量。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的理解。此故事语出《西游记》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魏征与太宗对奕时,梦斩老龙。当晚太宗梦龙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为防鬼祟,他令尉迟恭、秦叔宝夜守宫门。太宗不久亡故,在阴间遇魏征旧友,现为阴间判官的崔珏。崔珏为太宗添寿二十年。还阳途中,太宗被冤鬼纠缠,散金银给众鬼而脱身。
2)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的理解。唐太宗还魂,登朝宣布大赦天下,严禁毁僧谤佛。众人推举陈玄奘主持水陆大会,太宗许之。观音菩萨变成疥癞游僧,将锡杖袈裟献给太宗。太宗将其赐予玄奘。观音上台对玄奘言大乘佛法的妙处,玄奘愿去西天,太宗封其为御弟圣僧,赐号为三藏。三藏唐僧出关而去。
3)此题考查对《西游记》歇后语的积累。开放型题目,答案不唯一。所写出的歇后语跟《西游记》有关,且与人物、故事情节相吻合,能给人以启迪,不出现错别字即可。
4)此题考查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能力。由第“'孙悟空来了!’201347日下午,我市某中学的3000多名师生在学校操场上,与美猴王进行了现场互动。可概括为:孙悟空走进人民小学;由第他通过生动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要尊敬老师、团结协作等,传递人生正能量可概括为:传递人生正能量。
故答案为:孙悟空走进人民小学,传递人生正能量。

【点评】
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的理解。解答时,考生在熟读名著的基础上,根据章回的主要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解答即可。答题格式: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样。
2)此题考查对《西游记》歇后语的积累。开放型题目,答案不唯一。解答时,注意考生所答的歇后语必须与名著中人物、故事情节一一对应,一一相吻合,不能出现人物、情节和歇后语搭配混乱等张冠李戴现象。
3)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的理解。解答时,考生在熟读名著的基础上,根据章回的主要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解答即可。此外还要注意,原著中的人物与相关情节要相吻合。
4)此题考查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在读懂新闻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主要字眼用精练的语言概括,突出人物和事件。如果是事件报道,筛选信息时要把握关键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结果。然后将其组成一个陈述句。注意字数的限制。拟写新闻标题的答题思路为:第一步,找导语(即总说段);第二步,从导语中找中心句;第三步从中心句中找关键词语;第四步将关键词语整合成答案。答题格式为:人物(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

13.【答案】1)测试结果是除了猪八戒动了凡心(想留下做她们家的女婿),其余三人均不为所动。猪八戒在本回最后受到四位菩萨的惩罚,被吊在树上受了一夜的罪。

2)作者善于运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那妇人伫立门首道:'小长老那里去?’”“这呆 子丢了细绳,上前唱个喏,道声:'娘!我来放马的。个性化的语言鲜明地刻画出猪八戒贪恋女色,讨好丈母娘的特点。

3)示例:自然环境造成的劫难:如无法逾越的流沙河、火焰山;社会环境造成的劫难:如比丘国当道奸臣用小孩的心肝做药引,灭法国国王误信妖道谗言灭佛崇道;人性缺陷导致的劫难:如三打白骨精后悟空被遣回花果山就是因为唐僧在八戒的唆使下怀疑悟空所致,真假美猴王也是唐僧对悟空不信任被坏人钻了空子;疏忽大意造成的劫难:如答应通天河老鼋的事却忘记,老鼋一气之下让唐僧师徒溺水了。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理解。由那妇人见他们推辞不肯,急抽身转进屏风,扑的把腰门关上。师徒们撇在外面,茶饭全无,再没人出。可知,任凭四位菩萨变成美女怎么测试,唐僧、孙悟空和沙僧三人均不为所动。
那呆子拉着马,有草处且不教吃草,嗒嗒嗤嗤的赶着马,转到后门首去。”“刚才都在前厅上栽我,我又有些奈上祝下的,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可知,猪八戒目的不是去放马,而是借故离开唐僧师徒,去找那妇人,自荐要做她家的女婿;由我虽然人物丑,勤紧有些功。若言千顷地,不用使牛耕。只消一顿钯,布种及时生。没雨能求雨,无风会唤风。房舍若嫌矮,起上二三层。地下不扫扫一扫,阴沟不通通一通。家长里短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可知,猪八戒向丈母娘直截了当的吹嘘自己的本领,以讨得丈母娘的欢心。这呆子丢了细绳,上前唱个喏,道声:'娘!我来放马的。个性化的语言鲜明地刻画出猪八戒贪恋女色,讨好丈母娘的特点。可见,猪八戒动了凡心,想留下做她们家的女婿。导致最终被罚。
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2)此题考查对作品语言特点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注意题干要求以选段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即,答题时,所引用语句必须选段中原话,只要举出一个例子简析即可。如,这泼和尚无礼!我若不看你东土远来,就该叱出。我倒是个真心实意,要把家缘招赘汝等,你倒反将言语伤我。你就是受了戒,发了愿,永不还俗,好道你手下人,我家也招得一个。你怎么这般执法?个性化的语言,体现那妇人的泼辣性格。
3)此题考查对名著《西游记》内容和相关情节的识记。《西游记》取经团队一路上遇到的九九八十一难大致分为险山恶水,自然灾害;凶妖恶魔;斗宝斗法;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乐于助人型;民间传说;'珍奇玩好之物,见于贪婪奸伪之人 论佛谈诗;等九类。考生只要答出其中四种及相关情节即可。

【点评】
1)此题考查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结合选文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来综合分析。如,因为,唐僧:信仰坚定,有理想追求,到西天取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孙悟空:真如本性任为之,一切皆率性而行。沙僧:循规蹈矩,一本正经,诚实不欺,执着事业,信念坚定。所以,他们三人均不为所动。只有猪八戒:虽憨厚老实,但好吃懒做,贪小便宜,好女色。所以,动了凡心,导致最终被罚。
2)此题考查对作品语言特点的分析能力。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有时候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鉴赏人物语言=表现手法+表情达意+艺术效果。分析语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在文本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此外,解答此题,考生还要注意按照题干要求解答。
3)此题考查对名著《西游记》内容和相关情节的识记。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熟读原著,熟记名著的相关故事情节,并正确梳理分类。解答时,还要注意按照题干结合原著,写出其中四种并列举一个相应的情节做题。

14.【答案】1)唐僧在宝象国被黄袍怪变成了老虎。

2)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人妖不辨,反而责怪孙悟空丑态意行凶,连伤无辜,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走。

3A;孙悟空重情重义,但喜欢戴高帽、好面子、重名头。猪八戒抓住了孙悟空这一特点,觉得用激将法最能请动他,同时也体现了猪八戒善于对症下药,粗中有细,聪明机智的性格特点。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的掌握能力。那唐僧在那里有难,指的是唐僧在宝象国被黄袍怪变成了老虎。
 ⑵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的掌握能力。孙语空三打白骨精。唐僧人妖不辨,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无辜,将孙悟空赶走,所以回到水帘洞。
 ⑶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及内容理解。本题可就孙悟空的性格及八戒的善于对症下药,粗中有细,聪明机智的性格特点分析。

故答案为:唐僧在宝象国被黄袍怪变成了老虎。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人妖不辨,反而责怪孙悟空丑态意行凶,连伤无辜,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走。
⑶ A 孙悟空重情重义,但喜欢戴高帽、好面子、重名头。猪八戒抓住了孙悟空这一特点,觉得用激将法最能请动他,同时也体现了猪八戒善于对症下药,粗中有细,聪明机智的性格特点。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15.【答案】1)吴承恩;忠厚老实;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2)孙悟空;发生事情答题要点:镇元子(镇元大仙)把唐僧师徒捆绑回观,师徒四人受到惩罚;孙悟空请来观音救活了人参果。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第一个空考查作者。注意作者名字中吴承恩的字形。第二空考查人物形象,沙僧外貌丑恶,但个性憨厚,忠心耿耿;第三空考查名著《西游记》情节的把握。根据原著内容的理解,明确《西游记》讲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描写了孙悟空历尽曲折终于找到宝物,顺利通过了火焰山。这个故事的名称叫做(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故答案为:第1空、吴承恩;第2空、忠厚老实;第3空、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西游记》中第24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的有关故事情节的把握。解答时,在熟读原著的基础上,熟记原文所出现的主要人物,准确指出与情节相关的人物,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说明故事发生来龙去脉即可。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对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考点要格外重视。这里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西游记》知识要点。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

16.【答案】1)乌鸡国国王的尸首;青毛狮怪

2)贪睡;贪财,听说偷的宝贝能归为己有,立刻爬将起来;头脑简单,憨厚老实,悟空一哄他,他便相信。

3被打死的:白骨精、六耳猕猴;被收走的:黑熊精被观音菩萨收为守山大神、金角大王与银角大王被太上老君带回。(各写一例即可)这一现象体现了社会对犯错之人的包容之心,让故事少了些暴力血腥,多了些人情温暖。

【解析】【分析】

1)这道题考查对名著基本内容的了解。根据小说内容可知,选文出自《西游记》中的乌鸡国除妖一文。具体内容是:乌鸡国国王被妖道推入井中,妖道本人变作国王,占人妻子和王位。那死去的国王,在唐僧的梦中诉说冤情,请求除妖救他。悟空和八戒去井下,通过井龙王引路,背出国王的尸体,用还魂丹救活了他。悟空变作木箱中的小和尚,向王太子揭露了事实真象,并在大殿上用真国王掀开了假国王的面具,一场打斗迫使妖道显出原形,原来是文殊菩萨坐下的青毛狮子下凡。据此可知,选文说的宝贝其实是乌鸡国国王尸体;妖精的真面目是青毛狮怪。
2)这道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理解。从那呆子是走路辛苦的人,丢倒头只情打呼,那里叫得醒可以看出,猪八戒贪睡,一心要睡,不要起来;从那呆子听见说都与他,他就满心欢喜,一毂辘爬将起来可以看出,猪八戒贪财,听说要偷宝贝,并且为自己所有,立刻爬将了起来;从老孙只要图名,那里图甚宝贝,就与你罢便了可以看出,猪八戒头脑简单,憨厚老实。悟空一哄他他便相信。
3)这道题考查对名著整本书的阅读。《西游记》中的妖怪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以白骨精为代表的和神仙无关被孙悟空直接打死的;第二类以黑熊精为代表的和神仙没有渊源但最后被神仙收走的;第三类以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为代表的和神仙有直接渊源最后被神仙带走的妖怪。被孙悟空直接打死的妖怪故事我们可以叙述经典的三打白骨精,被神仙收走的妖怪故事我们可以叙述大战红孩儿 牛魔王与铁扇公主之子,火云洞的红孩儿最后被观音收为善财童子。小说作者之所以这样处理,一方面体现了妖怪结局的多样性,可以满足读者特别是小孩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体现了人们以及社会对犯错之人的包容与拯救之心,给犯错之人一个改过自新、向善求美的机会;让故事少了些血腥,多了些温情。

【点评】
1)这道题考查对名著基本内容的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熟读名著原著,并熟悉试题所选的选段归属于名著的哪一章回,然后,根据选段筛选出正确的答案信息即可。
2)这道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理解。通过对选段的阅读可知,选文主要通过正面描写来表现猪八戒的性格特征。所以,解答此题,可从从分析人物的描写入手。即,通过揣摩选段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来归纳概括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意思对即可。
3)这道题考查对名著整本书的阅读。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对《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各路妖魔鬼怪了如指掌,并熟记这些人物的分类。这样解答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17.【答案】1)石猴与其他猴子一起洗澡,想研究水的源头,上山一看,是瀑布。猴子们说: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石猴进去又出来,毫发未损,还为其他猴子找到了安家的地方,被封为石美猴王,后来将字隐去,遂称美猴王

2)采用了激将法。从中能看出八戒粗中有细,善于对症下药;憨厚又懂得用计。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西游记》里是这样说的:石猴(即孙悟空)发现水帘洞后: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因为,在此之前,众猴答应拜第一个进入瀑布后的人为王;孙悟空是这样来的,当美猴工拜见菩提祖师后,祖师说: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湖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倒好。孙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婴细也,正和婴儿之木论,教你姓孙罢。然后又说: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祖师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吗?于是,美猴王得名孙悟空。
概括内容后:石猴与其他猴起洗澡,想研究洗澡水的源头,上山看,足瀑布。猴了们说:谁能进去又出来,不伤身体,就是我们的大王。石猴进去又出来,毫发未损,还为其他猴找到了安家的地方,被封为石美猴王,后来将字隐去,称美猴王。
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西游记》里是这样说的: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做孙行者。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什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行者道:贤弟,你起来。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敢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一个个控背躬身,口口称呼大圣。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之仇!报毕,我即回来。于是孙悟空下山救师父去也。
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点评】
1)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解答此类题,考生需熟读名著作品,熟悉每一章回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梗概,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中概括出正确的答案。另外,还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此题的答案可从《西游记》第一回概括出来:美猴王的称号是从石猴而来,它为众猴找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好去处,做了大贡献,大家尊称它为千岁大王,于是将石字隐去,贡献大,就应该有一个美好的称号,所以叫做美猴王。
2)解答此类题目,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尤其是解答第二问(概括猪八戒的性格特点)时,要根据选文内容概括,不能张冠李戴。从《西游记》第三十一回可知,孙悟空具有心系取经,心系师父,有报恩思想,好胜,好强,自大的性格特点,猪八戒就是抓住孙悟空的这一性格,采用激将法,智激美猴王。可见,猪八戒粗中有细,善于对症下药;憨厚又懂得用心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