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二,也是全球华人社会颇具影响力的台湾歌手邓丽君的诞生日。如果不是1995年的那场意外,邓丽君活至今日,也已是花甲之年。红颜薄命,果然是悲吗?窃以为曾经的清纯玉女林青霞、人间尤物王祖贤、美不可方物的关之琳,如今都已是昨日黄花、美人迟暮,而邓丽君迷人的微笑永远定格在每一个爱她至深的人心中,她永远是女人纯真的心中偶像,永远是男人难以忘怀的梦中女神。上帝是如此青睐于她,薄命又何妨呢! 文革时期,崇尚红灯记样板戏,邓丽君的歌曲被视为靡靡之音,是资产阶级的精神毒草。小布尔乔亚们只能压低音量,偷偷摸摸听。“四人帮”被打倒后,文艺的春天来到了,街头巷尾处处弥漫着邓丽君的天籁之音,人们不再讳莫如深。时髦的男女青年手里拎着双卡收录机,邓丽君缠绵悱恻的吟唱给他们的情感里添了催化剂,酿造出浪漫迷人的爱情故事。 母亲也喜欢听邓丽君的歌,托人搞来票证买了录音机,又找关系翻录邓的磁带。因邓的磁带多从香港或国外渠道获取,大陆方面很难搞到。于是乎,邓丽君温情婉转的歌声伴随着我的整个童年,《何日君再来》、《小城故事》、《又见炊烟》……在我幼小的心里埋下了浪漫情怀的种子。 邓丽君的歌曲里有不少是优美的古诗词谱写的,爱屋及乌,因为迷恋她的歌声而喜欢吟诵古诗词,良好习惯保留至今,邓丽君应该是我的国学启蒙先生了。那首《但愿人长久》让我把苏轼的“水调歌头”很轻松地刻在记忆深处; 《几多愁》、《独上西楼》使我对南唐李后主的词产生浓厚的兴趣,国破家亡、沦为阶下囚的困境使他的词流露出凄楚悲凉的意境,人在孤独凄冷时,听邓丽君吟唱这两首歌,悲从何来,泣不成声,泪如雨下,好似精神上吸到新鲜空气一样,心灵忽然间呈现出非常健康的状态。 后来在金陵求学期间,学校的录像厅经常放映邓丽君的演唱会录像,我每回必看,为的是目睹一代歌后的芳容。邓丽君不仅嗓音甜美圆润、温婉动人,其形象更是温文尔雅、亲切可人。她在舞台上光彩照人,华丽的服饰衬着曼妙的舞姿,那一颦一笑,甜美的娃娃脸,带着与生俱来的纯真娇俏,给人一种不可言说的享受。 邓丽君是个极具语言禀赋的天才,她能用国语、粤语、闽南语演绎歌曲,还精通英语、日语、印尼语、马来西亚语等多国语言。以《千言万语》、《海韵》等作品打开香港及东南亚唱片市场。凭借日文歌曲《空港》获得日本唱片大赏“新人赏”,并由此奠定其在日本的演艺事业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受邀于林肯中心、洛杉矶音乐中心、拉斯维加斯凯撒皇宫等地举行演唱会。 邓丽君一生有三大遗憾——没有完整学历、没有穿过婚纱、没有去过祖国大陆演唱。而第三个遗憾也是这位“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她的歌声”的华人天后最大的遗憾。邓丽君拥有最多歌迷的地区就是中国大陆,但邓丽君为何偏偏没有到大陆开演唱会呢? 当年邓丽君在两岸红极一时,因此大陆向邓丽君提出邀请,并且承诺在四川举办数十万人规模的演唱会。这无论对哪个演艺人员都是毕生难得的机会,邓丽君的制作人便同意安排她前往。 然而当时两岸关系比较敏感,国民党当局刚宣布了“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的“三不政策”,对于邓丽君登大陆举办演唱会一事受到国民党当局阻扰。谁也没想到,邓丽君于1995年在泰国清迈因气喘病发猝逝,年仅四十二岁。所以也就造成 了邓丽君终生未能到大陆演唱的遗憾。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黄霑先生曾说:“邓丽君的歌可以慰藉人的心灵。有时在海外,工作疲倦的时候,非常渴望听到邓丽君的歌声,她的歌声有一种能够抚平我们情绪的东西,一种难以形容的中国味……” 邓丽君唱的歌曲许多是台湾词作家庄奴先生填的歌词,庄老先生对邓丽君的评价:“有句老话,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邓丽君之前,没有邓丽君,在邓丽君走之后,也不会再出现一个邓丽君。” 是啊,一百年才出一个邓丽君,翻唱者前赴后继,以“小邓丽君”著称的歌手也不计其数,但又有谁能替代和超越邓丽君?没有,一个也没有!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那一点点一滴滴的感动,在邓丽君深情如诉的歌声里铺展开来,慢慢汇成了一条条思念的河,聚成了一片忧伤的海,思念的浪花奔涌在心底,湿润在眼里。唉,丽人已远去,何日君再来! 今天是1月29号,邓丽君的诞辰,也是我在简书发布的第29篇文字,是巧合吗?不,是天意! 我是蜗牛,爱读书,爱音乐,爱简单生活,拥有一颗不老的童心,喜欢我的文字,请添加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