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即将消失的五明佛学院

 简慢人生 2022-11-23 发布于上海

9.23

色达,在人们的心中一直是个神秘的地方。红色的小木屋连接成片,在山沟里画出浓浓的藏传佛教的虔诚。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就是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

然而早上起床,拉开窗帘,就看到了巨大的净瓶高高耸立,山脊上拉满了彩色的经幡。山上就是仅次于布达拉宫的观音寺,据说特别的灵验。会长的伙伴们在红色的寺院墙面,摆拍了各种姿势,天蓝,寺红,云白,衣红,对于佛国色达的向往,从此刻开始。








上了车,大家都特别兴奋,交流着各自的美照。也对下一站天葬台充满了好奇。昨天,频频发布海拔高度的,今天都没有了声音,直到沿途出现了黑牦牛,高原草甸,大家还决定海拔不高,最多两千多。司机大哥悄悄地说,3000米以下牦牛根本无法存活呢,看到草原就知道至少是3000以上了。我一下子就觉得心跳加速了,看来心理作用对高反的影响是很大的。

从金川到色达,就跨越了阿坝到达了甘孜,两旁的房屋也有了明显的变化。金川的路很窄,两车交汇就很紧张,一边是激流,一边是前突的悬崖巨石,说实话,自驾游的风险是很大的。可是到了甘孜境内就不同了,激流变宽阔了,悬崖也变成了平缓的草甸,牛羊在自由地吃草,石头堆砌的彩色房屋,一般两层,土坷垃围成了院子,种着各色的格桑花,花朵很小却很艳丽。

我们以为的艰苦生活,当地人过得还是有滋有味的,巨大的牧场,崭新美丽的房屋,他们就坐在草甸中,远远地注视着车辆的行进,什么也不做。

从阿坝进入甘孜,有很严格的检查站,检查所有人的身份证。不知道返程是否也需要检查呢。

司机大哥非常了解色达的情况,他告诉我们每天一点半都有一场天葬,我们可以远远地去观看一下。还没有达到天葬台,远远地就看到一排排大巴车停在高台上,密密麻麻的人群围拢着一个高处的房子。我们快马加鞭,在天葬开始前赶到了天葬台下的停车场,只见蓝天上秃鹫已经就位,不断盘旋着,黑色的小点布满了天空。



我胆小,不敢看,于是在车里等候。司机大哥说,天葬跟我们的火葬一样,只是形式不一样,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我深表同意。

十多分钟,天葬就结束了,密密麻麻的人群不知从哪拥了出来,一个个带着口罩、围巾,据说是为了隔离腐臭的。长长地队伍,很快就疏散了,他们应该和我们是一个方向,赖荣五明佛学院。

我们在佛学院门口的小饭店吃午饭,佛学院的大门就在眼前,路的两边是两排白塔,路的中间搭着一个藏式牌楼,上书“喇荣五明佛学院”,但学字不见了,也许意味着学是沁入生命的法则,不需要再提起吧。

色达的佛学院有很多,最出名的就是喇荣寺的,它藏在一条沟了,围绕着坛城,最多时曾建立了近五万间红色的小木屋,依山而建,紧紧相挨,都是各地来学佛的人自己搭建的。

在色达五明佛学院,五明指得是五种学科,佛学院的课程分为短期和长期的,长期的有的三年,有的六年,特殊的甚至会达到十多年,修行通过考试,最终会得到堪布即大法师的称号。

我们乘坐公交车,达到了佛学院的中心广场,眼见着周围的山坡上密密麻麻都是红色的小木屋,相当震撼!虽然照片上早已领略它的风采,但实地考察,又是一种感慨。

司机大哥说,这里的小木屋已经被拆掉了很多。果然,在广场左侧的山坡上已经修建了崭新的红色楼房,一层层、一间间,仿照了原有的意味,却要干净整洁有序的多,但在广场的右侧,还一层层密集地堆积着一间间红色小木屋,木屋的大小大约两三平米,前后几乎没有空隙,只留出了走人的通道。山顶上两座金碧辉煌的坛城,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放着光芒。

据说色达是没有夏天的,最热的时候只有十几度,最冷的时候要达到零下三十多度。小木屋结构相当简陋,冬天时很难抗衡寒冷。我们只是站在广场上,就已经感受了冷暖的交替,太阳直射时,晒得身子发烫;晒不到太阳的地方,就冷到骨子里;如果有风吹过,后脖子就会发抖。冷热的交替简单粗暴。在佛学院修行的僧人们,条件好的,冬天就搬到其他地方住,条件不好的,就只有靠意志力抵抗了。

对于游客来说,我们遗憾的是,红色的小房子拆除了,就看不到那么壮观的景色了;但对于佛学院的僧众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不知道,因为没法与他们交流,但生活的便捷应该更甚于游客的多少吧。

2016年开始的整治工作,是色达的五明佛学院,成为了旅游名单上即将消失的景点,这也许能使佛学院回归其的本质吧。

高寒地带,草皮脆弱,只有薄薄的二三十公分,一旦受损,恢复起来相当的缓慢。便捷的公路修进了高原的深处,旅行,即是对西藏人们的一种援助,又可能对西藏薄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拿捏的分寸不同,就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后果。

离开五明佛学院的时候,天上下起了小雨,温度骤降。今晚,我们住在离佛学院二十多公路的色达县城,如今这条线已经是一条成熟的旅游线路了,县城的街上到处都是酒店。

我们入住了最好的丽枫酒店,四星标准,大堂华美,有电梯,客房水质很棒,晚上八点还有氧气供应。晚上十点,我还听到卡拉OK的歌声。在这海拔3880米的酒店,大声唱歌的人,实在是勇气可嘉。

说一下,大家最关心的高反问题,天葬台,大家基本无事;佛学院海拔3709米,站着不动没事,走几步歇几步也没事。但是在佛学院呆了两三个小时后,上车大家都补充了葡萄糖;再经过一个小时到达色达县城酒店,进房间的时候,大伙明显都很累。酒店前台说海拔3880米,我就有些经受不住了。好像在佛学院时吹了风,有些感冒,一身身地出冷汗,直到八点打开房间的氧气,才开始好受了。

我甚至开始犹豫,是否继续前行。高反,给你的感觉真的是人在地狱;哪怕眼在天堂,是否值当呢?当然,我们一行13人,只有我是犹太,其余人都没有太大的反应。下次,真的没有下次了!

在色达,别人的艰苦生活,是我们眼中最美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欣赏色达的美景吧,也许不久的将来,它就将永远消失。









-作者简介-

夕茜,留学咨询顾问,喜欢读书,专注于书评荐书。可同时关注头条号、知乎、豆瓣账号:简慢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