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先勇的小说里,总有种阴郁弥散在字里行间,《台北人》是代表,那一个个生活在台北社会里的大人物、小人物,或风光无限,或悲惨凄凉,笑中带着绝望,泪中带着麻木,就像是丢失了灵魂的稻草人,只能随风摇摆,身不由己,恰如《游园惊梦》中的蓝田玉。 隔了一个时代,我们在太平年间生活得太久,好像全忘了过去的经历,以为生活从来就是如此安逸,谋生的艰难不再是吃不饱饭、穿不暖衣,而变成了买不起大别墅、开不起豪华跑车。 我们还有理想吗? 这世间最大的悲哀就是:年轻人失去了冲动和激情,追求物质的享受;中年人放弃踏实本分,却追求虚幻的梦想。 完全颠倒了角色!我们不是应该在出发时,先确定好目的地吗?怎么跑到了半道,突然发现自己跑错了方向? 时代裹挟下,没有人能逆流而行。有一天,突然回头,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台北人》中的某一个呢?没有灵魂的人,哪里都没有家。 每一个台北人,都是外乡人。蓝田玉想念的是南京的往昔荣华,金大班惦记的是上海的风花雪月,朴公忘不了的是南昌的革命起义,余教授感怀于北平的学生运动。 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最隐秘的地方留了一角,或是曾经年轻英俊的少年飞行员,或是桂林花桥荣记的一碗米粉,与现实隔绝,与过去相通。 白先勇说,故事都一样,写法各不同。自不用说他细腻的笔触似白描,三言两语,一个个人物就活灵活现在我们的眼前,单是他对那个时代的人们内心的深刻理解,一针见血,直至痛处,就让读者拿起放不下。 我最初读时,总觉得太灰暗,压抑得透不过气,读不下去;又觉得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不值得再回首。 然而白先勇只是淡淡地描述,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让你见到那些曾经火烧赵家楼、在抗日战争与敌人生死相博、热情高涨像一团火的人们,如今衰老了、消亡了、瘸了腿、短了志向,为一食一粟向权贵低头。白先勇的冷静就是他的残忍,他让我们看到故事的结尾,看到美好陨落后的苟延残喘。 童话里,王子和公主的故事,永远结束在克服苦难的重逢时,“从此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一句是标配,也是最好的结束。不然,你让安徒生如何告诉你白雪公主与王子婚后的平淡无奇? 蓝田玉——钱夫人,从此过着清贫无人关注的生活,游园惊梦,只惊到了自己。 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讲述,确实有不一样的味道,放下《台北人》好几周,心里总有点放不下,重新拿起再读,还是普普通通的字句,平平淡淡的情节,没有煽情,视角单一,却让你看到书中看不到的。 好的美食,会让人回味再三;好的音乐,会绕梁三日;好的小说,会拽住你的心。 如果有机会,我想去台北看看,看一看那边人间的悲欢离合。 -作者简介- 夕茜,私人定制留学生涯设计师,自由撰稿人,喜欢读书,专注于书评荐书。可同时关注头条号、豆瓣账号:简慢人生。 你的喜欢,对我很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