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在水上的字——读白先勇《台北人》

 三个石头读书 2023-08-04 发布于广东

        那不是一个具体的“家”,一个房子,一个地方,或任何地方——而是这些地方,所有关于中国的记忆的总和,很难解释的,可是我真想得厉害。

                                                        ——白先勇

多次听高晓松在脱口秀节目或者《晓说》中推崇台湾文学的代表人物白先勇,而且他国名党高级将领之后的身世也给他的文学作品带来一点不同的关注。楼下社区图书馆正好有两本白先勇的书,看到就借了,一本《台北人》,一本《树犹如此》,这一周就先读了《台北人》,寥寥笔记,略作记录分享。

身在台北,心在大陆

        《台北人》名字叫做台北人,可全书一共十四个短篇小说里,每一个故事讲得其实都是大陆人。描绘了国民党败退台湾后,那一批仓促来台,还守着故乡的梦,守着远方的爱人,过着充满希望又充满绝望的十几年的生活写照。

        十四个短篇故事中,讲述交际花与贵夫人们相斗的《永远的尹雪艳》,对比在上海滩十里洋场的光鲜过往,有一种美人迟暮的哀伤;有描写在南京时熠熠生辉而,在台湾默然离世的李将军葬礼的《国葬》,似乎是大时代终结的宿命;也有刻画当年在大陆红极一时的昆曲皇后、年轻舞女的《游园惊梦》,其中有人在试图抗争衰落的大局和老去的人生,有人却已默默接受的命运的安排。

而我最觉得写的最好的一则反而是《一把青》,前半段讲新婚飞行员丈夫与日军激战而坠机身亡,留下年轻的妻子朱青失去生活信念的悲戚故事,颇有点齐邦媛《巨流河》中国军飞行员张大飞的影子。而后半段却讲朱青去台湾十几年后声色犬马、醉生梦死的变化,世事变迁、人生无常,让人唏嘘。

        每个短篇故事里面,大都是不带感情色彩的白描式手法,把社会各种场景在你眼前刻画出来,满是一副充满画面感的芸芸众生像。就像中国国画,画中的线条、人物很重要,而留白同样不可或缺,它留给观者不同的共鸣和遐想,《台北人》的故事也是一样,描出这些芸芸众生的人物之外,也在留白处描出了这些人物那份浓浓淡淡欲说还休的乡愁,描出客居异乡醉生梦死的悲欢,描出有家不能回只能回首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的悲戚。无论是底层兵士、还是高层将领、曾经的风月场交际花、当年的革命青年等,无不望尽天涯路,守着一份故国情怀,这一种在有生之年又无法看到希望的缥缈一梦,既然醒来更痛苦,不如在这梦中沉沦下去,最好再也不要醒来的悲情跃然纸上.

唯念过往,皆因乡愁

 曾国藩曾说,“过往不恋,当时不杂,未来不迎”,这些短篇小说都沉浸在过往的回忆和现实落寞的对比和挣扎之中,按说立意上有些消极和阴暗,可白先勇长在笔法精炼雅致,寥寥数语就让读者陷入主人公所在的环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离愁其实是作家诗人最美好的养分,滋养着他们丰富敏感的内心,绽放出些美好丰盛的花朵来。正是这段政治和战争导致的家国离别,《台北人》直击60、70年代客居台湾的正在老去的“大陆人”老荣民一代那“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内心世界,真实而能打动内心的故事,就是好故事。

结语


        正在读这本书的这一周,传来也是台湾的著名作家林清玄逝世的消息。还记得林清玄写过一篇《写在水上的字》,
“ 生命的历程就像是写在水上的字,顺流而下,想回头寻找的时候总是失去了痕迹”,就用这句话作为这本《台北人》的注脚吧。

                                              三个石头     2019年1月27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