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聊诺奖文学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与诗歌的距离

 简慢人生 2022-11-23 发布于上海

1.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2.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3. 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要再错过群星了。

4.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5. 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泰戈尔(1861—1941年):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等。

当我们想起印度,一定会想起著名的印度诗人——泰戈尔;当我们走进印度,也就会走进泰戈尔的诗中。

叶芝曾说:“每天读一句泰戈尔的诗,让我忘记人世间所有的苦痛。”

泰戈尔出生在婆罗门世家,家境优渥,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泰戈尔不喜欢刻板的学校教育,醉心于诗歌创作。13岁就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

17岁遵从父愿,去英国学习法律,一年后转修英国文学。回国后就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此后,泰戈尔的创作进入了高峰期,他的作品多取材于印度现实生活,反映出印度人民在殖民主义、封建制度、愚昧落后思想的重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描绘出在新思想的冲击下印度社会的变化及新一代的觉醒,同时也记载着他个人的精神探索历程。

1913年《吉檀迦利》英译本出版,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1924年,他访问了中国。1930年,他访问了苏联。泰戈尔的诗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重大影响,许多作品多次被译成中文。

泰戈尔在诗歌、体裁、语言及表现方法上能够大胆创新,别具一格。在创作方法上,他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的结合起来,抒情诗中,浪漫主义成分较重,在叙事性作品中,现实主义成分较多。

在泰戈尔《飞鸟集》最后有一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飞鸟和鱼的距离。但比较搞笑的是,除此以外所有的诗句都与泰戈尔无关。

《吉檀迦利》的英译版是W.B.叶芝做的序,泰戈尔的诗句使叶芝激动地流泪,正如第四十三首所写:

我的国王,

你就像一个素昧平生的普通人,

自动地进入我的心里,

你在我一生不少飞逝的流光里,

盖上了永生的印章。

诗歌是人类文学史上的桂冠,比其他任何体裁都更能震撼我们,朗诵泰戈尔的诗,是震撼,是享受,是忘却,是永恒。

可悲的是,现在我们与诗歌的距离,才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