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2. 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 3. 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4. 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5. 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 海明威 (1899—1961年): 欧内斯特·海明威,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社会、世界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老人与海》夺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 “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 中。 海明威的童年时光大多在瓦隆湖的农舍中度过,小时候喜欢读图画书和动物漫画,听各类型的故事。喜欢模仿不同的人物,对缝纫等家事亦很感兴趣。初中时,曾为两个文学报社撰写文章。高中时,学业、体育上成绩优越,在英语方面天赋突出。18岁到美国《堪城星报》当记者,正式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海明威在救伤队担任救护车司机。前往意大利前线,在德国炮火轰炸之下的巴黎逗留。后又在米兰红十字医院工作,据此经历写出《永别了,武器》。 1933年秋天,海明威到非洲旅行,根据在非洲的见闻和印象,出版了《乞力马扎罗的雪》。 二战期间,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以二战后的威尼斯为背景的《过河入林》,马尔克斯曾表示:“没有《过河入林》,就没有《老人与海》。” 62岁的海明威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海明威的小说语言不冗不赘、文体轻松、造句简单、用词平实,他常以基本单词为中心来构造单句,很少使用表达思想的形容词与副词。 海明威的小说,最为经典的几部,总有一部你曾经读过: 《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1926 《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1929 《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1940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1952 《乞力马扎罗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1932 《第五纵队》The Fifth Column and the First Forty-Nine Stories1938 《海明威短篇故事全集》The Complete Short Stories of Ernest Hemingway1987 《海明威故事选集》Everyman's Library:The Collected Stories19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