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薄荷

 郭生修養園 2022-11-23 发布于广东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摘自中医书籍,仅供专业人士学习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学习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内容自行试药、用药,否则,责任自负


薄荷,最早出自《新修本草》。薄荷的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薄荷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的功效和作用。

【简介】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切段。本品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以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生用。

【性味与归经】

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与作用】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其辛散之性较强,是辛凉解表药中最能宣散表邪,且有一定发汗作用之药,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风热感冒和温病卫分证十分常用。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等症,常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配伍,如银翘散(《温病条辨》)。

2.风热上攻,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喉痹,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眩晕,宜与川芎、石膏、白芷等祛风、清热、止痛药配伍。治疗风热上攻之目赤多泪,可与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常配伍桔梗、生甘草、僵蚕等药。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本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祛风止痒之功,用治风热束表,麻疹不透,常配伍蝉蜕、牛蒡子、柽柳等药,如竹叶柳蒡汤(《医学广笔记》)。治疗风疹瘙痒,可与荆芥、防风、僵蚕等祛风止痒药同用。

4.肝郁气滞,胸胁胀闷  本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行气,常配伍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如逍遥散(《和剂局方》)。

此外,本品芳香辟秽,兼能化湿和中,还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脘腹胀痛,呕吐泄泻,常与香薷、厚朴、金银花等同用。

【用量】

煎服,3~6g;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理气和中。

【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薄荷脑(薄荷醇),薄荷酮,异薄荷酮,胡薄荷酮,α-蒎烯,柠檬烯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80%(mL/g),饮片不得少于0.40%(mL/g)。

2.药理作用  薄荷油内服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而起到发汗解热作用。薄荷油能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能对抗乙酰胆碱而呈现解痉作用。薄荷醇有利胆作用。薄荷油外用,能刺激神经末梢的冷感受器而产生冷感,并反射性地造成深部组织血管的变化而起到消炎、止痛、止痒、局部麻醉和抗刺激作用。此外,本品有祛痰、止咳、抗着床、抗早孕、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鉴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