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南岛战役全纪录

 lixj1028 2022-11-23 发布于天津
文章图片1

海南岛,长240公里,宽210公里,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海南岛战役是第四野战军在中南地区的最后一仗,也可以说,是完美的收官之战,尤其是在以下背景取得的:不到半年之前,即1949年10月24日—27日,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仓促渡海攻击金门岛,惨痛失利,将近一万人全军覆灭,导致全军渡海作战士气严重受挫。

相比较而言,虽然海南岛内有琼崖纵队作为内应,群众基础较好,而且敌人的战斗意志和战斗力似乎没有金门岛的敌人这么强,但是,由于海峡宽广,风急浪大,第四野战军将士缺乏渡海作战经验,渡海工具简陋,而敌人的海空优势正好可以充分发挥,因此,我军面临的顾虑和风险比金门岛战斗要多得多。

不过,正如硬币有两面一样,同样的事情,在不自信不自强的人那里,就满满都是负能量,而在自信自强的人这里,就可以警钟长鸣,举一反三,查遗补缺,转化为正能量!

今年是海南岛战役70周年,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不胜唏嘘。历史,不都是必然的,偶然的因素很大,而偶然里面,人的因素最大。

1949年10月14日,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就收到中央军委电令:“四兵团应乘胜向粤西南追击,占领并歼灭逃至高要、新兴等县之敌,使(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易于攻取海南岛。”

12月10日,林彪电令: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三军东移廉江、信宜、化县地区休整;第四十军集结钦州、防城港、合浦地区休整,准备琼崖战役。

12月14日,林彪、谭政、萧克致电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赖传珠)和第四十三军(军长李作鹏)、第四十军(军长韩先楚,兼任第十二兵团副司令):攻海南岛战役由第十五兵团首长(司令员邓华)担任统一指挥。

12月15日,邓华、赖传珠向总部建议“即需肃清雷州半岛之残敌”,而且,“在休整期中采取小部队偷袭办法,先运过一部分配合当地武装,以便接应主力之登陆,主力大规模登陆作战时,拟第四十三军、第四十军各以一个师为第一梯队齐头并进,在海口东西两个方向登陆,以便互为支持,分散敌人力量,使登陆战易于成功。”

之后,海南岛战役的行动基本上按照此思路展开,变数是行动的发起时间,而这一变数,险些铸就历史遗憾。

金门岛渡海作战惨败消息传来,毛泽东即表示:“金门失利,不是处分的问题,而是要接受教训的问题。后援不继,全部被敌歼灭,这是解放战争三年多以来第一次不应有的损失。”

对于第四野战军来说,殷鉴不远,因此,前线部队对渡海作战心理阴影深重,即使有些谨小慎微的顾虑也是常情常理。海南岛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海峡宽10—30海里,岛内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易守难攻。

国民党海南防卫总司令部下辖陆军5军19师、1支特种兵部队,海军舰船50余艘,空军飞机42架,总兵力10万余人。防卫总司令薛岳是著名的抗日将领,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客家人。他在中日长沙会战中独创天炉战法,号称歼灭日军10万人,被认为是“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和国民政府青天白日勋章。薛岳根据海空优势组建环岛立体防御,以其字命名为“伯陵防线”。

鉴于海南岛的作战环境比金门岛更加艰巨复杂,因此,上至中央军委,下至普通官兵,大家普遍有求稳求全的心理。

12月16日,林彪率第四野战军指挥机关从湖南衡阳北返湖北武汉汉口。同时致电毛泽东:决定以四十军、四十三军,配属加农炮、高射炮各一个团和工兵一部,共十万人,组织渡海作战兵团。

12月18日,在莫斯科访问的毛泽东,再三电令嘱咐林彪:渡海作战完全与过去我军所有作战的经验不相同,即必须注意潮水与风向,必须集中能一次运载至少一个军(4、5万人)的全部兵力,携带三天以上粮食,于敌前登陆,建立稳固滩头阵地,随即独立攻进而不要依靠后援。因为潮水需12小时后第一次载运船只方能返回运第二次,而敌可用海空军切断我之运输,故非选择时机一次载运一个军渡海登陆,并能独立攻进,建立基地,取得粮食,便有后援不继,遭受重大损失之危险。三野叶飞兵团于占领厦门后,不明上述情况,以三个半团九千人进攻金门岛上之敌三万人,无援无粮,被敌围攻,全军覆灭。你们必须研究这一教训。海南岛之敌,可能较金门敌人战力差些,但仍不可轻敌。请告邓赖及四十军、四十三军注意,并望你向粟裕调查渡海作战的全部经验,以免重蹈金门覆辙。

12月19日,第四十三军第一二八师解放广东湛江市,歼灭国民党守军一千余人。

12月22日,林彪致电第四十三军军长李作鹏并告邓华、赖传珠、洪学智,韩先楚、袁升平:渡海作战我军全无经验,目前渡海的具体条件如何亦尚不明,因此我们此刻尚无具体意见,盼你们就近弄清各种情况,细心研究作战条件与方法,并向兵团和我们提供建议,本日我们已派尹键同志去南京向粟裕同志处调查渡海作战经验。

12月25日,第四十军、第四十三军奉令开始渡海作战准备工作。

12月27日,邓华等致电林彪、谭政、萧克并中央军委:

一、这一战役能否打好,要看我们准备能否充分。一次运一个军的兵力登陆是巨大的组织工作,需要相当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准备物资,收集船只,进行演习等等。以季节论,在旧历年前动作为有利。以准备工作论,恐时间来不及,且四十军尚在开进途中,第四十三军亦有许多师未到齐。如延至年后,又恐转刮南风困难增加。故我之方针尽一切努力争取旧历年前动作,但又不为季节所限制,而要以是否准备好了为标准,以免仓促莽撞,造成过失。

二、这次作战的关键是搜集船只与对付敌人海空问题,尤以敌舰对我渡海妨碍最大。虽然我们抓住想办法,但其效果不大,如能派一部分空军直接配合,则我之困难便可减少。这是最后且比较重要的一个战役,我们应集中一切力量来争取胜利,而且是可能的。

三、三野之登陆作战如何准备,何时开始,能否共同进行较为有利。

1949年12月31日,毛泽东再次致电林彪:转来邓(华)赖(传珠)洪(学智)二十七日电已悉。同意该电所取方针,即努力争取在旧历年前进攻海南岛,但以充分准备确有把握而后动作为原则,避免仓促莽撞造成损失。为此邓赖洪应速到雷州半岛前线亲自指挥一切准备工作,并且不要希望空军帮助。

1950年1月3日,林彪致电十五兵团及叶剑英:你们考虑可否先派少数兵力,携带电台,偷渡一次,取得经验,到达琼崖后则与游击队会合,打游击。这样是否引起敌人对琼崖增加兵力,亦请考虑到。

邓华在东北战场的表现可圈可点,林彪非常欣赏,也很放心。鉴于四野总部位于武汉,距离前线1000多公里,为了让邓华能够临机决策,加强决策效率,并保证华南分局能够给予充分配合,林彪特意于1月5日致电华南分局叶剑英、方方:海南岛作战已委托十五兵团首长指挥。

要知道,海南岛作战,那可是毛泽东主席亲自过问,步步耳提面命的极其重大的任务啊!真的不容闪失!说实在的,林彪的压力真的是很大的。

林彪,再次展示了他的领导风格:知人善用,不拘一格,心细,思虑周全,敢为部下充分发挥才能创造环境。

同日,邓华、赖传珠、洪学智致电林彪等并转中央军委:琼崖敌总数估计十万至十五万,且有海空军配合,故我第一批必须使用一个军的兵力同时登陆。每船按乘三十人计,需一千只以上。但现船只很少,必须将一部帆船改装机器(至少突击一个团),以便操纵。部队无渡海作战经验,北方人不惯乘船,只经短时间教育训练,难收实效。根据上情,旧历年前完成此次大规模作战之准备工作,事实上来不及,必须向后推迟。但过旧历年后风向改变,帆船不能使用,如全部改装机器,非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且耗费很大,如只装部分则又非利用下一个冬季北风不可。

1950年1月10日,仍在莫斯科的毛泽东致电林彪:

一、一月六日电及转来邓(华)赖(传珠)洪(学智)一月五日电均悉。

二、既然在旧历年前准备工作来不及,则不要勉强,请令邓、洪、赖不依靠北风而依靠改装机器的船这个方向去准备,由华南分局与广东军区用大力于几个月内装置几百个大海船的机器(此事是否可能,请询问华南分局电告),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

三、海南岛与金门情况不同的地方:1、是有冯白驹配合,2、是敌军战斗力较差。只要能一次运两万人登陆,又有军级指挥机关随同登陆(金门岛是三个建制不同的团又无一个统一的指挥官,由三个团长各自为战),就能建立立足点,以待后续部队的继进。

四、请要十五兵团与冯白驹建立电台联系,并令冯白驹接受邓、赖、洪的指挥。把琼山、澄迈、临高、文昌诸县敌军配备及敌海军情况弄得充分清楚,并经常注意其变化。

五、同时由雷州半岛及海南岛两方面派人(经过训练)向上述诸县敌军进行秘密的策反工作,勾引几部敌军于作战时起义,如能得到这个条件,则渡海问题就容易得多了。在目前条件下,策动几部敌军起义应该是可能的。此事应请剑英、冯白驹诸同志特别注意用力。华南分局应加以讨论,定出具体的策反办法,并于三、四个月内获得成绩。

当时的大陆虽然大战基本停止,但是匪患和破坏行动不断,而且机械制造业已经被严重破坏,百废待兴,无法在短时间内提供几百台船用发动机,即使想去香港购买,也存在资金不足,以及港英当局封锁阻拦的问题。即使发动机到位,仅凭现有的技术力量,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改装完成几百台机帆船。

问题一大堆,而且几乎无解,显然,机帆船方案不现实,不可行。

此时,全国解放大局已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3个多月了,部队的士气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少指战员,包括高级指挥员,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士气如虹,争功抢战,憋着一股劲儿的猛冲猛打了。作为开国功臣,美好的生活已经展现在眼前,而倒在黎明前的黑暗是很冤的,因此,不少指战员心中有了顾虑,保全身体、惜命放在了第一位,厌战情绪严重,盘算起了躲战拖战的小九九。

加之,南方湿热的气候水土,不便的饮食习惯,冲突的风俗人情,陌生、危险的海战……

客观条件的、主观思想的,问题一摞一摞的,令人焦头烂额。

挑战,就这么呼啦啦地全摆在了决策者们的面前!

文章图片2

1950年1月12日,针对金门岛作战的教训,林彪督促邓华:应率领轻便指挥机关去雷州半岛,以便就近研究情况和组织协同动作。

1月15日,第四十军、第四十三军完成雷州半岛集结任务,紧锣密鼓开展战前渡海训练。

1月25日,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华南军区司令员叶剑英、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等,听取了偷渡过来的海南琼崖纵队参谋长符振中的汇报。符振中介绍了琼崖纵队的兵力和国民党军的布防情况,敦促大军尽快渡海,他还特别转达了琼崖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冯白驹的建议,即乘敌人防线不严密、军心混乱之机,先将一部兵力偷渡上岛,以加强琼崖纵队的接应力量。

2月1日,华南军区司令员叶剑英、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十二兵团副司令员兼四十军军长韩先楚、四十三军军长李作鹏、琼崖纵队副司令员马白山及参谋长符振中等在广州举行渡海作战会议。

邓华宣布了渡海作战方针:“海南岛登陆作战,采取分批偷渡与大规模强渡相结合的方针,奇正用兵,双管齐下。为此,要求第四十三军和第四十军,迅速完成渡海准备,先期实施小规模分批偷渡。”

邓华说明:“小规模偷渡,是乘木帆船,可以伪装成渔船,利用夜晚顺风顺潮顺流的机会,一个晚上的航程即可到达。上岛后,有琼崖纵队接应,从岛上敌人防御薄弱的两侧楔入,坚信是可以成功的。”

叶剑英最后说:“根据琼崖纵队司令员冯白驹同志的建议,我们拟派小部队先期偷渡上岛的方案是正确而稳妥的选择。先期实施偷渡,对于琼崖纵队来说,是增强了接应大军上岛的实力;而对于战役的发起者来说,则是为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2月9日,邓华、赖传珠致电林彪、邓子恢、萧克并中央军委:岛上有敌十万,如只采取大规模登陆速决方针,则所需机帆船更多,改装费更大,舵手、机工、领航人员亦非半年内所能办到。另一方面岛上有我根据地,有冯白驹配合,回旋余地亦大,只要我们能上去,哪怕小部队,都可打游击,以增强岛上力量。故应采取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方针。

2月10日,林彪同意邓华等的意见,致电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我们同意第四十三军一个团先行渡海,亦同意其它部队寻机渡海登陆。

2月12日,仍在苏联的毛泽东同意偷渡方案。

四十军、四十三军随后分别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会议,研究执行海南岛作战方针的计划和措施。

四十军韩先楚军长事先做了翔实的战前调查研究工作,内心已经形成了坚定的作战思想,他凭着多年练就的敏锐的战场感觉、高度的责任心以及独立思考的精神,敢于担责,敢于“打违抗命令的胜仗”,因此,他在军部传达广州会议决定的时候留了一手,为了保证部队官兵思想上不松劲,行动上精益求精,他有意将“以买登陆艇和改装机帆船为主以及推迟战前准备工作”等三个会议决定只限于军领导掌握,没有向下传达,以免影响军心和训练。

事后证明,韩先楚的果断和坚持,实属未雨绸缪,高瞻远瞩,四十军的战前准备工作也因为他的这个决定而得以保持连续性,相对充分。往大里说,他的执着和努力改变了海峡两岸的历史。

在此,作者觉得很有必要评论一下林彪的领导艺术。“敢于打违抗命令的胜仗”,这是林彪在东北战场的名言,据说是对钟伟(后任49军军长)说的,它传神地体现了林彪的军事领导思维。这句名言激发了很多将领的求战求胜的潜能和自主自发的创造力,让四野涌现出了很多传奇英雄和传奇战例。

什么样的统帅,带出什么样的将领;什么样的将领,带出什么样的兵。

行胜于言,这是林彪的另外一个特点,他性格内向,说话不多,但是说了就坚决、坚持地体现在行动中。要知道,如果一把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那么就会搞坏风气的。在东北战场,钟伟将军多次违抗林彪的命令,打了“违抗命令的胜仗”。有些领导,会认为部下不听招呼,犯了尊严,丢了领导的面子,事后就会暗中使绊子。林彪不仅不以为忤,反而号召将领们向钟伟学习,多次在会议上隆重褒奖,一有机会就破格提拔钟伟。

林彪的领导艺术,就像商鞅徙木立信那样,通过当众褒奖钟伟,营造了“谋事不谋人”“一切以打胜仗为中心”的示范效应,因此,在他的麾下成长很快,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打造出了一支猛将如云的虎狼之师。韩先楚的海南传奇,就又是其中的一个明证。另外的例子还有大胆将军丁盛等等。难以想象,如果林彪一向忽视、打压部下的不同意见,那么,韩先楚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犯上”,向上级甚至越级反映自己的不同意见吗?

当然,好的领导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全局平衡能力,要善于将不同特点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以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发挥人才之间的互补效应。邓华的全面、稳重、宽厚,韩先楚的智勇双全、身先士卒,最终成就了海南岛战役的神话。

这就是四野的政治生态!只有一把手的绝对权威,才能对本系统内的政治生态负责,也应该对此负责。如果政治生态坏了,一把手说他没有责任,那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如果政治生态好了,不把功劳归之于他,那也是不公平的。古话说得清楚: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人非圣人,岂能无过?

当然,分析评判历史人物,我们还要有历史的思维、客观的态度,人无完人,人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也会随环境而变,随时间而变。既不能因为他有功劳就否认他的错误,也不能因为他有错误就不承认他的功劳。

因此,要将领导或者前辈当人看,允许他们有缺点错误,任何神化领导或者前辈的言行,反而是害了他们,是将他们“放在火炉上面烤”,纯属好心办坏事。(“放在火炉上面烤”的典故来源于三国时期的曹操和孙权,熟读历史的毛泽东也曾引用过这个典故)

《亮剑》中的李云龙,显然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可是,毛病也不少,正因如此,才让人觉得角色真诚,有血有肉,可亲可信可爱。如果导演一味将他树立为高大全的圣人形象,估计不会这么受欢迎。

太阳的黑子,本无损于太阳的辉煌。如果只是自己坚信太阳是纯洁无暇的,这也无可厚非,但还不允许别人说有黑子,那么就不妥当了。由于历史是由人书写的,不同位置、不同角度、不同信息量、不同立场、不同价值观的人,书写的历史不会一样,因此有人说,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么,在众说纷纭之中,如何平和地分析评判,如何理性地对待不同的观点,这是非常考验人的。

在评论时,自己说话,也让别人说话;自己说话,话中千万不要带粗话或者上纲上线的话;尽可能地屏蔽立场(虽然比较难),尽可能地扩充信息量,尽可能地从多位置多角度出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才是理性的态度,才有可能说服人(其实说服不了也没关系,各自表达就好了,天塌不下来)。

下面继续聊战前准备工作。

四野司令部派人到广州会同地方有关部门到港澳买登陆艇,结果并没有买到,只买回了一些防晕药、罗盘针、救生圈等。

兵团和地方在广州收集了百余部改装船的机器送到前方,但大部分因太旧和马力太小而不能使用。最后,靠自力更生改装了少量机帆船,其中四十军五十多艘,四十三军四十余艘。

韩先楚是一个实诚人,他不辞劳苦,深入基层,带头示范,尽可能消除部下可能存在的怨言,保持部队昂扬的士气。为了摸清海水流向和风向规律,他带动四十军军师两级干部、机关以及团营指挥所都搬到海边,和战士们一起下海参加海练。同时,在海边建立了土洋结合的“气象台”。军师领导干部千方百计地搜集渡海登陆的水文资料,连旧书摊上的清朝海军提督的《航海手册》和《潮汐表》,也都买来研究参考。还邀请了一些老渔民、老船工,和他们一起座谈,请他们当“参谋”、“顾问”。通过全面细致扎实的工作,四十军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为决策提供了依据,为胜利提供了气象保障。此后,由于四十军的准备工作相对充分,往往能够做到先行一步。

针对广大指战员没有渡海作战经验,不了解当地民情民俗,容易犯错,容易造成误会和冲突,四十军政治部经调研,专门拟定并发布乘船守则:

1. 陆战依靠腿脚,渡海必靠船只,爱护船只如武器,团结船工如兄弟。

2. 掌握船工特点,尊重船工风俗习惯,对于封建迷信仪式,切不可讥笑讨厌。

3. 遵守船上生活秩序,绳索用具不可乱移,不要妨碍船工动作,每人位置须有次序。

4. 遇有风浪损坏船只,必须镇静处置,有组织地战胜危险,慌乱是为大忌。

5. 一切行动听指挥,服从命令听指示,自觉遵守纪律,保证渡海作战胜利。

四十三军政治部也相应颁发了十项纪律。

3月5日晚上7点半,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第三五二团第一营七百九十七人,在师参谋长苟在松和团长罗绍福的率领下,由琼崖纵队侦察科长郭壮强当向导,乘船十三只,从雷州半岛西南的灯楼角起渡。

第四十军军长韩先楚依然亲自率领军、师指挥员们聚集在海边,为先遣营送行。因无风迟误,部队于3月6日中午1点到达海南岛西北部超头市、白马井间,击溃国民党军第四军第五十九师两个守备连。3月7日,与琼崖纵队第一总队第八、第九团在滩头阵地会师。

第四十军先遣营一举偷渡成功,印证了偷渡计划可行,极大地鼓舞了部队士气。为了解决大部队的渡海工具。3月6日,第四十军第一一九师第三五六团奇袭北海涠州岛,缴获木帆船三百余只,为大规模渡海奠定了基础。

3月10日中午1点,第四十三军第一二八师第三八三团渡海加强营一千零七十人,在团长徐芳春的率领下,从雷州半岛东南的硇洲岛起渡,3月11日上午9点,因大风失去二只船一百余人后,余部在海南岛赤水港至铜鼓岭一带登陆成功,击溃国民党军第三十二军海岸守备队三个连后,进入文昌龙马地区与琼崖纵队胜利会师。3月12日在琼崖纵队独立团的配合下,击溃国民党军第六十二军第二六六师二个团,歼灭其一个营。

3月21日,前指进驻徐闻附近三赤坎,现场直接组织指挥渡海登陆作战的准备与实施。

十二兵团副司令员兼四十军军长韩先楚,根据广泛深入的调查,以及第一次偷渡和打涠洲岛的实际情况,建议兵团(前指)和四野,缩短战役准备时间,争取谷雨(4月20日)前后发动渡海登陆作战。

3月26日晚上7点,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三五二团第二营、第三营和第三五三团第二营二千九百三十七人,在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率领下,乘八十一只木船,从雷州半岛灯楼角起渡,3月27日上午5点,因海上大雾而联系不畅,队形错乱,各营各自为战,在海南岛澄迈县玉抱港海面强行登陆,击溃国民党军琼西防区第六十二军、第六十四军二个团的阻击,分散登陆。29日,在美厚地区与琼崖纵队第一总队和先遣加强营会师,到达琼西根据地。

3月31日晚上10点40分,第四十三军第一二七师第三七九团和第三八一团一个营共三千七百三十三人组成加强团,在师长王东保、政治委员宋维拭的率领下,从雷州半岛博赊港、海仔港起渡,4月1日凌晨1点,遭遇风向改变,船队队形被打乱,遭到三艘国民党军军舰攻击。下午,在海口市北创港和塔市之间登陆。在琼崖纵队第三总队第一团和独立团一部及第三八三团先遣加强营配合下,歼灭三江、高山、塔市、美兰、迈德地区国民党守军三个连,击溃钟瑞、白石溪等地区国民党军暂十三师和教导第一师共五个团,进入安定根据地。

至此,将近一万人的兵力已经投送进了海南岛,加上琼崖纵队,形成了强大的内应力量。

4月8日,邓华致电林彪:第二批登陆成功,证明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船只,充分的准备,很好地利用风潮,在岛上的部队接应下,是可以在正面的任何一处强行登陆的。目前敌人正在加强海防,今后登陆部队大小,均需付打兵舰和登陆突破的代价,部队小则损失大,上去还要跑反,且更刺激敌人。故今后只要我们主客观条件(主要是船只、领航人员、风潮等)有可能,则每批登陆以较大部队(一个师以上)为合算和有利。第三批决定组织六至七个团的兵力,争取于谷雨前后在花场和临高地区强行登陆。

4月10日,邓华致电林彪:第十五兵团决心以两个军的主力从琼州海峡正面实行大规模强渡。

4月15日,第十五兵团前指下达强渡琼州海峡,大举登陆海南岛的作战命令。

十五兵团司令部根据水文资料确定的理想渡海时间是1950年4月16日,并已经报经中央军委批准。16日上午,刮东风,正是所需的风向。中午,却转为东南风。下午2时,居然刮起了猛烈的西南风。下午6时30分,不出意料再次转为东风!!!

4月16日下午7点半,第四十军六个团,第四十三军二个团组成登陆第一梯队,由第四十军军长韩先楚、副军长解方和第四十三军副军长龙书金率领,在琼崖纵队参谋长符振中协助下,乘三百五十只木船和少数机帆船,分别从雷州半岛南端之东场港、灯楼角和港头港、三角港等港湾同时起渡。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渡海作战。

采取横宽纵短的编队形式,实行一个波次宽大正面登陆的战法。由于主要是木帆船,可以直接抢滩上岸,不需要换乘,简单省时。按照统一部署,已经偷渡成功的部队和琼崖纵队主力,向海南岛北部海岸运动,接应主力部队登陆。

国民党军总司令薛岳,在解放军多批偷渡成功后,立即停止了对琼崖纵队的“围剿”,重新部署兵力,全力加强正面防线。4月16日夜,薛岳从频繁联络的电台信号中发觉不对劲儿,立即下令:“今晚北面共军电台活动频繁,各据点务必注意,不可轻心。”

4月17日凌晨2点到4点,第四十三军二个团突破海上封锁,在海南岛玉抱港、才方岭登陆成功。3点半到6点,第四十军六个团在海南岛博铺港登陆,与琼崖纵队和先遣部队会师,组成西路军,击溃国民党军第六十四军第一三一师二个团,占领高山岭,包围临高县城。

4月18日,第四十三军第一二八师击溃国民党军暂十三师及一五一师一个团,攻占福山。第四十四军一部在内伶仃岛登陆。第四十三军护航帆船在返航途中与国民党海军太平号激战,击毙第三舰队司令王恩华中将。

第四野战军总部获悉渡海兵团胜利登陆后大喜,林彪等致电祝贺:

你们英勇地征服了波浪滔天的大海,战胜了敌人的飞机、军舰的阻拦,为渡海登陆作战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英雄奇迹,这是你们的光荣,也是全军的光荣……望你们能够更加奋勇,再接再厉,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全歼残敌的命令,使我们中南全境的解放早日实现。

我们相信,你们从黑龙江带到镇南关的革命胜利旗帜,在琼崖纵队与琼崖人民的密切配合之下,一定会迅速插遍岛上的每一个角落,光明灿烂的辉映在每个人的面前。我们及全体人员和一万三千六百余万民众,致以崇高的祝贺外,并倍加努力工作,进行春耕,加紧工业建设,大力支持前线,愿与你们为夺取海南岛结束中南区最后一战的光荣任务而奋斗,我们高呼“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万岁”。

为了纪念英雄们的不朽功业,特颁发解放海南岛纪念章,颁给我参加渡海作战的指战员、指挥员、政治工作人员、后勤工作人员以及协助我们渡海有功的海员与地方工作人员,以示永志不忘。

文章图片3

1950年4月19日拂晓,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在美台地区包围国民党军第六十四军第一五六师师部及一个团,歼其大部。第四十军第一一九师奔袭加来国民党军第六十四军军部,控制临高、美台、加来、多文一线地区。

第四十三军第一二八师二个团抢占才芳岭、桥头等海岸防守要点,歼灭国民党军第六十四军第一三一师第三九三团一千二百余人,包围花场港以南之文生、传才之守军,与第一二七师会合,击溃国民党军第六十二军和暂十三师四个团。第四十三军第一二八师先遣加强营攻占福山,歼灭国民党军第六十二军第一五一师一部,击毙第六十二军参谋长温轰少将。

4月20日,第四十三军第一二八师将敌人包围在黄竹、美亭、大路市;第四十三军第一二七师第三七九团和第三八一团阻击国民党军第六十四军一部、第三十二军第二五二师一个团及教导师二个团的攻击。

4月21日8点,第四十军进至澄迈地区,其中第一一八师附第一二零师(师长郑大林、政委张海棠)第三五八团沿海澄公路两侧经美亭西北向白莲市以南挺进,寻敌攻击。第一一九师经长安市、福隆市、加伦岭、山朝前进,歼灭美亭东南之国民党军第一五一师及第七五四团,向南兴市、安仁市追击前进,断敌退路。下午5点,插至美亭东西两侧,与第四十三军主力形成对该地区国民党军的合围态势。第一二零师第三五八团于澄迈东北之北排山,歼灭国民党军第三十二军第二五二师第七五四团一部,掩护主力进至美亭东西一线,侧击国民党军第六十二军第一五一师、第一五三师、第一六三师及教导师残部,国民党军全线崩溃。

第四十三军第一二七师在风门岭击溃国民党军两个团的攻击。第一二八师全歼国民党军第三十二军第二五二师第七五五团。

在英勇善战、作风顽强的第四野战军部队的打击下,海南岛的国民党军已经回天无望,4月22日,蒋介石无奈之下,立足长远,电令薛岳放弃海南,将部队撤回台湾。薛岳、余汉谋只好下令放弃琼北,退守琼南,二人随即由海口乘飞机逃往台湾。

第四十军、第四十三军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在白莲地区击溃国民党军第六十二军和第三十二军第二五二师及教导师。

4月23日拂晓,第四十军、第四十三军占领府城。上午8点,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和第四十三军第一二七师解放海口市。四十三军军部率五个团作为第二梯队,由雷州半岛三塘港、新地港起渡。

4月24日,四十三军第一一九师在黄竹地区击溃国民党军第六十二军第一五一师师部及二个团。

4月25日,第四十军第一一九师攻占嘉积。第一一八师在万宁县和乐击溃国民党军第三十二军第二五二师二个团。琼崖纵队司令员冯白驹率领海南党政军领导机关人员进入海口,与邓华等率领的渡海作战兵团领导机关和部队胜利会师。

4月27日,第四十三军第一二八师攻占万宁。

4月29日,第四十三军第一二八师在新村港歼灭敌第六十二军与教导师各一部。

4月30日下午4点,第四十三军第一二八师攻占榆林,下午5点,与第一一九师会师,占领海南岛南端最大的海军基地榆林、三亚两港,至此东路追击部队已肃清琼东沿线的国民党守军。

5月1日,第四十三军第一一九师攻占小岭、北黎、八所、十所,歼灭国民党军第二八六师,中路追击部队占领琼西重要港口北黎、八所。

至此,海南岛战役结束,历时五十八天,共歼灭国民党军五个师九个团,毙伤海南防卫司令部参议黎卓仁少将、警备第二旅副旅长黎炳熙上校以下六千六百八十人;俘虏国民党军海南防卫总司令部高参李宏达少将以下二万四千余人,投降一千五百八十余人,缴获火炮四百一十八门,缴枪一万六千余支,轻重机枪一千三百一十余挺,飞机四架,坦克四辆,装甲车三辆,汽车一百四十辆。解放军伤亡、失散共四千六百余人。

5月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喜发《贺海南岛全部解放电》:

我广东前线人民解放军克服敌人陆海空军的抵抗,在我琼崖纵队和海南人民的协助下,英勇登陆海南岛并迅速扫荡残敌,完成全岛的解放。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特向参加解放海南岛战役的全体指战员、战斗员和支持这一战役的广东军民致以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奋斗的琼崖军民致以热烈地热祝贺。中国人民解放军应利用海南岛战役的经验,积极准备,为解放台湾、西藏,彻底消灭全部残匪而奋斗。

1950年11月30日,战役已经结束半年之久了,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司令部才完成《海南岛战役总结》,而耐人寻味的是,总结在前言部分还特别说明,总结材料是根据四十军和四十三军战后总结和在战役过程的逐次报告汇集整理而成的,但由于两军总结内容不一,而十五兵团又尚无全面总结,因此,材料难免尚有许多典型宝贵经验未能列入,或有不当之处,希望以后继续补充予以更正。

总结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现摘录“第二部分:几个问题的检讨”如下:

根据以上敌情及我军缺乏渡海作战经验与受物资条件之限制,自准备开始至结束战斗,前后共四个月之时间胜利解放全岛。是一个圆满胜利的战役,但由于我经验缺乏,一切都是经摸索研究试验中去获得经验,故亦走了不少弯路和付出了不少代价,我为找出经验教育部队,以利其他岛屿之攻取,特对以下几个问题予以检讨。

一、我对海南岛作战首先确定采取分批小部队偷渡加强琼纵军事力量,造成大渡有利条件,再实行大规模的强行登陆彻底解放海南岛之作战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如果不实行首先小部队以分批偷渡,过分依靠机渡船,专心准备大规模的强渡,则不但耗费更大的国家财产,拖长解放海南岛之时间,且易造成敌人先以大力镇压与削弱我岛上琼纵力量,再以全力对付海防,必然增加我登陆之困难。如果只强调分批偷渡和与小规模的强渡,而不抓紧条件处于基本成熟之有利时机,发起大举进攻,同样会拖延解放海南岛之时间,且会造成指挥上分散。逐次使用兵力,有利于敌对我各个击破,使我增大伤亡和损失。但实行分批小部队的偷渡,必须岛上有我党的基础较好的群众条件和游击武装作为根据,否则登陆无我存身之地,且易暴露我之企图和遭受过大之损失。

二、在准备工作上:兵团广州会议,根据两军准备情况决定,战前准备工作向后推迟数月,不强调风向而依靠改装机帆,争取春夏之交解决海南岛的决定,基本精神是对的。因海战不同于陆地,一次搞不好还可撤回二次再搞,一梯队遭受损失二梯队继可及时增援补充,但渡海作战则大大不同,特别是我军缺乏经验受物资条件限制,而风船又受风向极大的影响,在我不能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如准备不充分,莽撞行动,一次搞不好即有全军覆没之危险,其缺点是不依风向全赖改装机帆,对旧历年后至清明节前后仍有东风东北风的调查研究不够,这样即易造成部队过分依赖改装机帆降低乘坐帆船渡海作战之信心,其次只是做了充分准备,避免仓促造成损失,将准备工作向后推迟,但缺乏强调主观努力加紧准备,尽量争取提前完成准备工作,此点四十军对广州会议精神强调干部掌握,对下仍强调部队加紧准备提前完成亦是对的,这样一旦客观情况成热,渡海作战提前,不至于手忙脚乱仓促从事。

三、在战役的组织与指导上,由整个战役过程看来一般是符合于客观情况的,但在具体实施中亦暴露了不少缺点,以致造成不应有之损失,如:四十三军第二批因风向不利两次准备起渡未成,但由于组织不严,联络不周,致有四船因失联络而起渡,驶往对岸遭敌抗击,又缺乏独立登陆作战之勇气,而在返回途中致遭敌海空军联合攻击,遭受百七十余人之损失。第四批一二九师两个团以和平渡海,因未确实掌握航行方向,结果角度及方向竟与原计划相差四十里以上,以致延误了登陆时间,如能按原定航线地点提早登陆,迅速插至北黎、八所或当我三批登陆已将敌整个部署打乱时,迅速将琼纵主力使用在估计敌人可能撤退方向断敌退路,可能更多的歼灭敌人,正因为在事前部署上少此一着,故当敌全线撤退时形成一线追击,未能全歼敌人亦是原因之一。

四、此次渡海作战中最大之缺点是开始对船只保管不够及对船的使用上顾前不顾后了,例如根据四十军之报告由于开始部队缺乏经验,干部责任心积极性不高,被风浪吹打敌机炸毁等(在一月份损失八十只占当时总数百分之三十三)后经动员及进行爱船教育后,损毁船只数目大为减少,只在船的使用上一律是强调开始选择最好的船只、船工和领航人员,满足于先渡部队的要求,但每次渡海大部是“有去无回”,头一、二两批的偷渡奇获的船只,不能返回是可以原谅的,第三批大规模的渡海作战,已将敌整个海空防线打垮,控制了较大的地区,并胜利向敌纵深发展,按当时情况争取部分船只返回是完全有条件的,特别是四十三军第四批(除一二九师外)既无海战又无登陆战斗而是和平渡海,结果大部船只损坏,还充分表现各级干部对船只保管爱护的重视不够和组织工作差。因而增加了后备部队继续登陆的困难,幸我登陆战斗发展顺利及作战的船只准备较充分,否则对整个战役争取胜利是有很大影响的,亦是此次战役中的一大教训。

五、在战斗作风方面:参加这次渡海作战的部队一般表现积极,勇敢顽强,如四十军首次加强营的偷渡在航行中冲过敌以海空配合的阻击,打垮守敌胜利登陆,二批因风向不利错登方向打垮守敌强行登陆,沿途连续激战三日打垮敌人约三个团之兵力胜利与我琼纵会合。另如四十三军一二七师坚守一〇五高地之一个连阻击绝对优势敌人连续冲锋十余次,对打垮土旁敌人起了很大作用。一二八师向三亚、榆林猛追逃敌忍受了一切困难,超速度的迅速,因而全师抓俘获为该军之冠,其战果亦较突出,特别一二七师二批偷渡失联络的四只船,在海中遭敌海空军联合攻击顽强与敌搏斗,战斗到最后船沉弹绝,其中王连长领导十余人跳海自尽,此种高度的革命气节是令人钦佩和值得大家学习的。

战争,往往只会褒扬胜利者,也只会传下幸存者的声音。这就是所谓的幸存者偏差(Survivor bias),又称为 “死人不会说话”。即,人们往往想当然地确信经过某种筛选后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便容易忽略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所以,客观、理性、逻辑地分析和总结经验教训就很重要了!

虽然朝鲜战争很快兴起,影响了《海南岛战役总结》的全面深入探讨,但是,通过研读,仍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战役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教训。四野总部,并不会因辉煌的胜利而一胜遮百弊,而是开展真真正正的、上上下下的、左左右右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一向是我党我军的精神基因,也是起死回生、由弱变强的组织法宝。因为,外部的攻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内部的弊端,只有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真诚地面对,才能逐步化解。如果以外部势力会宣传利用我方的内部弊端为理由而阻碍、掩盖内部弊端的讨论,那么无异于掩耳盗铃,既不明智也不诚实,在结果上也必然是有害的,带病跋涉必将倒毙于前路。而且,人无信不立,无信的人又如何会获得内部或外部的人的信任和尊重呢?!与其义愤填膺地浪费时间去指责敌人,打嘴仗,不如坚决地纠正自己的弊端,消除制度性或者惯性隐患!这样,敌人想利用也没办法了。

真正勇敢的人,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面犯下的错误。人非圣人,岂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知错,还犯浑儿,不可救药也!

如何在承平日久的环境下,从体制机制和组织文化上予以坚强保证,突破形式主义和假大空文化的窠臼,摈弃那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失德失信行为,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华南地区及其沿海岛屿解放后,第四野战军转入剿匪、土改、地方政权建设等工作,合计消灭湘、桂、粤境内土匪100多万,为建立和巩固新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四野战军及其前身东北野战军、东北民主联军、东北人民自治军,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从出关时10万东拼西凑的部队,发展为入关后100万赳赳大军,士气如虹,从中国的最北端,如水银泻地,奔流至中国的最南端,势不可挡!

海南岛战役,第四野战军从中国最北端打到最南端的最后一仗!

战争,无论对于战胜者还是失败者、幸存者还是牺牲者而言,都是残酷的。沧海桑田,时过境迁,作为后人,不胜唏嘘。

值此70周年之际,特编撰此文,谨此凭吊陷于战争漩涡里的所有的人!亦作第四野战军之纪念!

声明:资料来源于四野子弟,版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