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任务

 皮皮中尉 2022-11-23 发布于河南

本文导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


趁着国庆假期收拾房间,我无意中翻出了自己中学时代手抄的一本书。这本“书”由两个作文本合钉在一起,足有一百多页,几乎抄完了一部《中国远征军征战缅甸纪实》。之所以说是“几乎”,在于那本书是我借同学哥哥的,必须在半个月内归还,很可惜我当初那么努力地抄写,最终还是剩下末尾两章没有完工。


此刻,这本“书”沉甸甸的。我一页一页地摩挲翻弄着,一边看上面密密麻麻的纯蓝墨水字体,一边回想三十年前那段青春时光。那时节我每天都争分夺秒写完作业,然后立刻进入抄书节奏。“书”上起始页面字体都很工整,那是抄书时间很充裕,还有心思排版布局,越往后字迹越潦草,简直要从纸面上拔地起飞一样,那一定是快到了还书期限,为了不被书籍主人的拳头招呼,我已经紧赶慢赶顾不得美观了。

说来也很神奇,到现在“书”里的内容我还记忆犹新,诸如“仁安羌战斗”“野人山大溃退”“兰姆伽训练营”这些中国远征军的战争经历我居然还能娓娓道来,想必是应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缘故,无形中加深了记忆吧。此外难忘的就是同学哥哥当年一脸青胡茬横眉立目的凶悍外形,还有他借给我书时颇为勉强不舍的表情。以至于我还书之后颇为感慨,“如此好书,怎么就归了这个莽汉了呢?真是造物弄人啊!”

对于一个爱看课外书的少年而言,上世纪九十年代绝对是一段找书不得、看书心焦的难耐时光。那时互联网还只是少数幸运儿的“高档玩具”,网吧也很少见,新华书店里的正版书籍正依仗精美装潢和宣传海报而身价暴涨,俨然奢侈品。没办法,想看书除了省下零花钱狠心去买,就只剩下四处借,借了之后看上瘾舍不得还怎么办,只好硬着头皮去抄!

时光荏苒,如今的我依然爱看书,不过三十年前那种心痒难忍的感觉早已不复存在。遇到想看的经典好书,不必犹豫,直接在网上预订即可,不消一两日,簇新的书籍就会被快递小哥笑吟吟地送到面前。有时候嫌笨重的纸质图书存放不方便,索性就去网络上查找下载电子版,直接存进平板电脑,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我曾经粗略统计过平板电脑里的存书,已经不下一千册,几乎等于一个小型阅览室的藏书量了。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说三十年前的我为一本书搜肠刮肚,三十年后我几乎坐拥了一座“书城”,那我是不是就该志得意满,认为自己成了人生赢家呢?思来想去答案却是否定的。因为过去无书与现在有书,过去找不到书与现在的书籍无处不在,实在没有我尺寸之功,我归根到底只是一个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受益者,而非推动时代进步的有功者。

说得直白些,我这个书虫无非是沾占了时代进步的光,实在没什么资格沾沾自喜、感觉良好。这就像人们坐在大船上漂洋过海,应该发自内心感谢的是设计制造大船的工匠、驾驶操纵大船的水手,绝不会认为自己成了“浪里白条”“水上漂”,有多么了不起一样。

基于这个角度,不光是我这个书虫,我想还包括了很多很多人,各行各业各种社会背景的人,都应当去想想我们在历史中的位置和我们的任务这个问题。是像“过来人”那样倚老卖老,还是像个新人一样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说实话,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关系到生活的意义和质量。

从读书这个角度看,过去因为物质不丰富、科技不发达,不但课外书很少,甚至很多人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连教科书都缺乏,所以那时候人们渴望书籍,本质是渴望知识;现在物质丰富科技发达,包括书籍信息在内的各种知识如汪洋恣肆,那么今天的人们如果还是抱着以前的心态对各种门路的知识来者不拒,下场必然是信息过载,成为信息爆炸时代的奴隶。

在知识边界无限扩大、未知领域无限广阔的今天,爱读书的人就应当明确自己的任务,更上一层楼,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通过这个契合自己头脑的体系去探索更多的未知,解决更多的问题,而不是满足现状泡在知识海洋中晒太阳。当越来越多热爱知识的人都习惯于用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去探究问题考虑问题,这个世界就会比现在更趋于理性、从容,而不是现在谣言满天飞、一不小心就撞到“智商税”的混沌模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如果说两百年前古人的任务是为了生存温饱而苦苦挣扎,一百年前人们的任务是为独立自主而浴血奋战,那么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站在古人前人的基础上踔厉奋发,去争取更美好、更有尊严的生活。

人类之所以能通过一万年时间从地球食物链中很微弱的一环,成长为最具希望和创造力的一环,根本原因就在于永不停歇地创新、永无止境地进步。在这个螺旋形上升奋进的艰难过程中,每一代人都奉献了自己的智慧、汗水、激情乃至生命。

如果没有钻木取火的尝试,人类就会停留在茹毛饮血的低级阶段,如果没有甲骨文、楔形文字的探索,人类还会停留在结绳记事的蒙昧阶段,如果没有郑和、哥伦布、麦哲伦这样的航海家,人类还停留在小国寡民闭目塞听的落后阶段。甚至于,如果没有战争冲突的洗礼阵痛,人类至今还都无法掌握航空航天、互联网这些尖端技术走进太空时代。

人类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之所以对比其他生物具有无穷的活力,就在于每一代人中都有勇敢自信的佼佼者,都有铭记使命任务的睿智领先者。这些人始终深深懂得,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绝没有自满自豪的资本,只有保持筚路蓝缕的基因继续前行,人生才值得,人类才值得。

其实,生活的波澜壮阔并非局限在改朝换代的惊心动魄中,并非局限在一掷千金的豪迈潇洒中,也并非局限在挥斥方遒的俊雅清高中,身处每个行业的每个人,身处每个年龄的每个人都有资格也都有使命任务去实现自己的那一瞬波澜壮阔。

两百多年前的哲学家马克思·韦伯曾一语激发出无数商人的自尊自豪感,因为挣钱也可以光明正大,只要挣钱的商人具有把钱财回馈社会的胸怀,就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贡献;两百年后的普通战士雷锋也曾激发出无数普通人的自尊自豪感,因为默默奉献尽职尽责做好工作,就是在为社会发挥光和热。可见,无论出身贵贱、行业区别、地位悬殊,人人都有自己光辉的使命任务,人人都不能躺在地上摆烂,都有自己努力前行的目标。

前人为了学习的机会拼尽全力,那么后人拥有了学习的机会就应当更进一步,学习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前人为了战胜自然披肝沥胆,那么后人站在地球之巅也应当更进一步,利用知识探索地球迈向太空;前人为了自由平等前赴后继,那么后人享受到自由平等更应当更进一步,利用自信乐观营造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世界。可见我们远没有到倚老卖老的时刻,远没有躺在虚妄的功劳簿上睡大觉的权利,我们还需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任务,继续前行。

当年有人问晚年的邓公,他是如何走过漫漫长征路的,他的回答是“跟着走”。那么我们今天要想践行自己今天的使命任务,答案就是“别停下”。循着自己的青春记忆,牢记自己的初心,向着心中更高的目标,一直走,别停下。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罗振宇是骗子吗?

家有小女  自在欢喜

写作,绝不苟且

听说“小升初”改摇号了,我送女儿进了语文辅导班

家庭教育的难度,;绝对超乎想象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教材

小小说:《噩梦》

阅读能力,才是响当当的硬功夫!

为什么方鸿渐的女人缘这么好?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